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好多年,但我们教师在认识层面上都能接受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但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其理念和行为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距离。如“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好多年,但我们教师在认识层面上都能接受和理解新课程理念,但是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其理念和行为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距离.如"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片段:师: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中的计算题7小题.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95):184-186
细节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与观念价值的统一体,也是研究教师专业修养和教育理念的最佳"分析单元"。我们把细节处理聚焦于幼儿园教师自身行为及教育教学层面,将"关注细节"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指示灯,由此进行系统深入的实践。从教育教学、自身礼仪、家园沟通、师幼互动、突发事件处理等作为着眼点,捕捉不同情境中的细节问题,关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通过分析和研讨各种细节问题中隐藏的深层原因,提高教师巧妙地处理细节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推动整个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为打造优质的教学品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理念内化为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5.
沈维平 《江西教育》2005,(18):29-30
最近,我抽空听了十几节课,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都在用新课程理念努力实践着,革除旧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但在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上,行为与理念还不能完全统一,留心教师的引导,细察学生的参与,品味课堂的细节,却有几分耐人寻思。案  相似文献   

6.
"尊重学生",成为当今教育者的基本共识。但是落实到实践层面,落实到操作细节,却与认识有着相当的差距。尊重学生的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可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动地位,爱护学生,培植基于信任的理性教育爱,是古今中外许多大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并贯彻于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既有理性,又充满仁爱。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体现了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师重教的人文情怀,师生之间达到了精神层面的交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8.
“尊重学生”,成为当今教育者的基本共识。但是落实到实践层面,落实到操作细节,却与认识有着相当的差距。尊重学生的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可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渐渐深入,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行为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校园里,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痕迹在教师们的一些语言和行为细节上依然俯首皆拾。记得一位专家这么说过:“细节,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陈枫 《新教师》2019,(6):41-42
数学是严谨且细节较多的学科,想要造就高效的课堂就要关注教学细节。在课堂教学中,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包括了知识点和例题讲解的细节、计算过程的书写细节等等。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造就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学好数学,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便要细致观察学生的行为,不要忽略一些细节。教学细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风格,也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智慧。正是因为课堂中精彩、灵动的细节,才让数学教学变得富有活力、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1.
推行新课改以来,一线教师在将良好的新课程理念转变成教学行为时还存在某些误区和困惑。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必要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并通过推出一种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实践层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抽空听了十几节课,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都在用新课程理念努力实践着,革除旧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引领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但在课堂教学的一些细节上,行为与理念还不能完全统一,留心教师的引导.细察学生的参与,品昧课堂的细节.却有几分耐人寻思。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因此引导教师以专业化成长为载体,分析和反思惯常容易忽略的教学细节,打造全新的教学细节,改变原有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据此,笔者以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叩解教学细节的"去末归本"思辨中做起。  相似文献   

14.
课堂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发展课堂情感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上时刻发生的行为和互动所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培养积极的社会动机和情感,也可以改善和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但是课堂交流中也经常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降低交流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洪亮 《教师》2011,(33):97-97
课堂交流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发展课堂情感的重要方式。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课堂上时刻发生的行为和互动所进行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交往需求,培养积极的社会动机和情感,也可以改善和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但是课堂交流中也经常会暴露出一些问题,降低交流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新课程理念早已被广大教师熟知,但是否真正落实到行动,还需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表现在课堂中教师对一些教学活动细节的安排与处理上.笔者试以"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内容为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刘波 《辽宁教育》2009,(4):50-50
一堂科学课.教学实践行为虽多.但有效的教学细节却有限。这些教学细节稍不留意就会和我们擦肩而过.所以捕捉细节能体现出一位科学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对细节处理的变化也标志着一位教师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我们如果能以特有的教学底蕴和教育修养,及时地发现与捕捉教学细节。有意识地创造与开发教学细节。就可以使课堂上一闪而过的细节永驻孩子的心中,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亮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近、接触和接受,现行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可以出现闪烁新课程理念光芒的亮丽火花。这种火花是新旧课程理念冲撞下的自然生成,使教师渐次接受新理念并外化为教学行为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毋庸置疑,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思想完全被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所接纳并外化为行动,尚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现行的课堂教学行为无论是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或者硬伤,有些甚至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格格不入的。本文拟通过对一堂数学课中几个教学情境的分析,引起教师对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以使课堂教学过程在体现新课程理念方面呈现更多的细节之美。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理论及实践层面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行为偏差。应对行为偏差的策略包括: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改革的期望要适度;教师应将社会期待转化为自身的发展需求;改革教师培训,提高实效。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实施以来。历史课堂教学尤其是教学技术层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和探究。关注教学细节,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不同教法,开展教改实验,师生教学行为的变化有目共睹。但是。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变化的表象背后.我们也不难发现,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貌合神离、甚至背道而驰的情况,表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