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拟亲属称谓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交指示语。通过对《红楼梦》两种译本中拟亲属称谓翻译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英汉拟亲属称谓反差强烈,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对中西拟亲属称谓异同的认识,可以减少语码转换中读者所产生的困惑和误解,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亲属称谓语是有血缘亲族关系的人互相之间称谓的用语。社会交际用语中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叫做拟亲属称谓,也就是亲属称谓语的外化用法。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该称谓方式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文章简要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及拟亲属称谓的差异,并且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拟亲属称谓的翻译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谓一直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不同的亲属称谓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只有搞清楚中国与英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汉英亲属称谓的特点,我们才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亲属称谓,进而提高我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亲属称谓是世界各种语言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集中体现不同文化在家庭观点乃至社会特点方面的异同。汉英民族分属不同的亲属称谓制度,亲属称谓具有明显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以及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含义和语用特色给汉语亲属称谓的英译带来了重重困难。文章采用描写性的研究方法,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汉语亲属称谓翻译的主要问题,归纳出六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希望借此推动对亲属称谓及其翻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化差异与亲属称谓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称谓一直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不同的亲属称谓体现了水同国家、不同民族、水同化的差异。只有搞清楚中国与英美国之间存在的化差异和汉英亲属称谓的特点,我们才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亲属称谓,进而提高我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西文化在宗族观念,生育观念和礼貌观念上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导致汉英亲属称谓系统的不同。这种称谓语的"不对等"现象在翻译中造成很大的问题。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使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多元化,能够很好地解决汉英亲属称谓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娟 《华章》2008,(20):158-158
称谓语是言语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不同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并提出了亲属称谓语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娟 《华章》2008,(19):158-158
称谓语是言语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汉英亲属称谓语的不同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并提出了亲属称谓语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莉 《海外英语》2011,(6):181-182
功能对等强调上下文等同优先于词汇等同和内容对等优先于形式对等,该文从亲属称谓语和拟亲属称谓语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它们的英译效果,探讨了应用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亲属称谓语的翻译,不仅能准确传达亲属称谓语的指示信息,而且还能避免译文结构累赘,语言生硬,成功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汉语表达对称的方式丰富多样,显示出汉语强大的表达力.亲属称谓是其中的一种.拟亲属称谓是汉语中使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的一种方式.以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三个时期的著作《世说新语》、《水浒传》、《茶馆》等为语言材料,对汉语用亲属称谓表达对称的方式进行历时研究,可以得出:随着宗法观念的淡薄,用亲属称谓表达对称的方式有弱化的趋势.拟亲属称谓是汉语对称表达方式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依据权势与等同的理论,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调查,了解90后大学生如何使用称呼语称呼大学校园的工作人员。调查结果显示,权势与等同作用于学生对老师的称呼,师生距离远,权势起作用,学生使用“老师”作为称呼语;师生距离近,等同起作用,学生使用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称呼语“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敬畏;拟亲属称呼和英文名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密切的师生关系;流行语“帅哥”、“美女”和“亲”进入学生的校园称呼语系统。  相似文献   

12.
正如现代汉语中有亲属称谓泛化现象一样,哈尼语称谓系统中也存在亲属称谓泛化现象,但尚未有人作过专门研究,本文将描述哈尼亲属称谓泛化的方式,分析泛化的特点,着重从社会经济结构,民族心理,礼貌原则,以及亲属称谓借用探讨其泛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晏 《培训与研究》2009,26(4):23-26
亲属称谓是表示亲属关系的名称。由于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英哈亲属称谓系统在称谓制、面称、泛化以及称谓的人文性和宗法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家庭类型、文化价值观、礼貌原则是两种亲属称谓系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称谓体系由于受到各国不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极大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称谓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个方面。汉英亲属称谓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宗族、血亲和姻亲、老幼尊卑、父系母系和泛化等方面,而汉英社会称谓主要比较通称、职务称谓、姓名称谓、人称称谓和零称谓几个方面。中英两国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由英汉称呼语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称呼语中有三个方面差异较大,即亲属称呼语、亲属词的泛化和尊敬称呼语。在称呼语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拟亲属称谓语是汉语称谓语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通过分析它存在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存在的形式,以便更好地、恰当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拟亲属称谓语,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搜集莆仙戏古剧本中习见而当代口语和剧本已不使用的特殊称谓词语,依性质分为亲属称谓、尊称、谦称、蔑称和身份称谓五类,分别举例说明,可作为莆仙戏具有古老性、保守性特征以及方言词汇发展变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的有关拟亲属称谓的差异源于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文章从社交指示语的角度,结合译例分析,阐释汉语中拟亲属称谓的语用功能及其英译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hermeneutic study we explore how fictive kinship (kin-like close personal friendship) amongst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color mediated their resiliency, perseverance, and success in a college physics class. These freely chosen, processual friendships were based on emotional and material support, motivation, and caring for each other, as well as trust, common interests, and goals. Such close bonds contributed in creating a safe and supportive emotional space and allowed for friendly, cooperative competition within the physics classroom. Friends became the role models, source of support, and motivation for the fictive kinship group as well as for each other, as the group became the role model, source of support, and motivation for the individuals in it. Because of their friendships with one another, physics talk was extended and made part of their personal interactions outside the classroom. These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safe spaces helped the students cope and persevere despite their initial conflicting expectations of their success in physics. Our research thus expands on the concept of social learning by exploring student friendships and how they frame and mediate such a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原则及语用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亲属称谓是汉语中使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的一种称谓方式。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该称谓方式至少受到四种语用原则的支配 :亲疏原则、年龄原则、地位原则和礼貌原则 ,并且在这几种语用原则的作用下 ,拟亲属称谓语产生了其特有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