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勇 《小学生》2010,(2):9-10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把老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以学生的求知需要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的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实施五年了。在先进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禁锢语文教学的“三中心”坚冰被打破:破“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但在阅读教学方面所花的时间、师生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的崔峦老师曾经分析说:阅读教学,一个是内容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劳而少功。另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再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著名作家吴伯萧曾经这样评价阅读教学:“把课文都教‘肿’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第八次改革正在中国大陆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自2003年7月,我县基础教育也融入了这改革的洪流中,每一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课改浪潮的冲击,教育观念在自觉不自觉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老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老师“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老师的话语更亲切了,激励性话语如同涓涓细流从老师的口中、笔下细细流淌。教师教学关注的不再只是教师怎样教,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学生、教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学生与文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要想实现学生与文本顺利对话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叶圣陶老先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的导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因此,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日的,伞而提高语文素养。一、从“习”入手,巧妙培“渔”1.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每次考试后集中阅卷,都会听到很多老师的抱怨:“这个知识点,我已经讲了四五遍了,学生怎么还是不会做啊?”“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这么简单的题都要答错,没指望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频繁的抱怨引发了我的思考:讲了很多遍的知识或者是感觉很简单的内容出现在考试中,为什么学生仍会出错呢?除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之外,我们历史教师有没有责任?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后来偶尔读到关于“孩子怎么教”的一段对话,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并对我们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有了一些启发。相关对话如下:  相似文献   

6.
特别推荐     
小作者写老师的眼睛,写得很灵活,也很生动。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窥视出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小作者写老师重点是写老师用会说话的眼睛来教育管理学生,同时写老师与学生用眼睛来彼此交流,达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学校音乐公开课过半,我正在专心教学生唱《好朋友》,培智班的同学们都在投入地随着琴声高唱。突然,从学生中间传出一个声音:“老师,我可以指挥吗?”听课的20多位校内外老师和同学刷刷地把目光转向这个“肇事者”——小旭(化名),一个先天智障的小男孩。片刻后,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起来。  相似文献   

8.
肖琳 《贵州教育》2011,(5):39-39
有幸现场听了一节由贵阳市北郊小学何老师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很活跃。可课毕,坐在下面的我——一个“大”学生,竟然回想不到老师刚才教了什么,只是感到老师不停地提问,学生积极地回答。下面,就“提问”与“自主学习”来粗浅地谈一谈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贾志敏老师的专著《贾老师教语文》中的《贾老师评作文》让我深受启发。贾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语是在和学生敞开心灵“对话”,是学生“灵魂”的导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对一位学生作文的批语——学生习作:“特殊”的礼物我的家在浙江的一个小岛上,平时,我住宿在学校。最近,妈妈给我寄来了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一时间,“对话理论”成了语文教学界使用频率极高的新名词,人人谈“对话”而兴奋,听课评课更离不开“对话”一词。这里我们暂且撇开“对话理论”是否是一个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不谈(事实上无论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还是一种完整的理论,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及俄国的巴赫金都没有想过让它纯粹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单就作为一种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名言是研究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教”的真谛存在于学生自主探究,师生、生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之中。其实,学习就是对话,语文学习尤为如此。语文学习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是自主式学习;语文学习又是学生与老师、学生的对话,这是互动式学习;它还是  相似文献   

12.
《教师博览》2003,(5):4-5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之后,被老师们广泛引用,而且出现了一些与这句话类似的说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等等,表达的都是同一意思,就是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广泛引用的同时,也引起了众多的争议。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几年前,听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顿觉惭愧和震撼。惭愧的是,原来那些几乎个个都可以成材的学生到了我手里,并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都很欣赏于永正老师,学生们也都非常喜欢于老师的课,为什么呢?杨再隋教授在为于永正《教海漫记》写的序言中曾作了十分精彩的概括:“于永正老师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他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原因非常清楚,是于永正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们对话了!同样,数学教师只有蹲下来,和学生一样高,才能像思维科学家张光鉴说的那样“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4.
甜品小段     
点名有一个刚毕业的师范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新生,她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簿上。之后,她收回作业簿再一个一个叫名字发回去,同时借此认识学生。可是有一本,她喊了十次都没人来领……“黄肚皮!黄肚皮!……”。“怎么搞的,人跑哪去了!……”最后,作业都发了,可还是剩下那一本,“还没拿到的人举手!”这时有个个子小小的女生举了手,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黄月坡,老师……”爸爸帮我做的老师:“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学生:“不,爸爸帮我做的。”老师:“回去对你爸爸说,星期天他也要补课…  相似文献   

15.
开心词典     
《中等职业教育》2004,(5):36-36
考试对话期末考试前,老怖找一个平时学习不用功的学生来补课:“你呀,平时不虚心,上课不专心,考试不关心,教我怎能放得下心!”这位学生说:“老师,只要你们特有爱心,出题不要太狠心,让我考试时有信心,考出好成绩,你我都开心。”  相似文献   

16.
解读文本,是教学的前期工作。因为”怎样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解读文本,就是要与文本展开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但从实际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学生能够将每个知识点记住并灵活运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认同感,这对于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对话教学”在教育界有着很高的地位,本文将讲述“对话教学”的实际意义和其价值,对 “对话教学”如何在小学学教学课堂上灵活运用进行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建军 《教师》2010,(32):49-49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毋须教而教。”这些话言简意赅,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作为老师,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现今新课改下的高考也越来越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了,信息给予题常考常新就是明证。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9.
夏飞文 《山东教育》2005,(17):61-62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20.
夏飞 《教育文汇》2004,(11):29-29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岂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高分,也不是因为休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