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河源市2007年国民体质监测的调查和现场测试数据为蓝本,对参加体育健身锻炼人群分布的特点、体育健身锻炼的目的、体育健身锻炼人群的行为、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自述原因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地方政府制定新一轮的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关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 ,培养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专业教育和学校体育要与社会体育较好地衔接起来 ,加强全民健身锻炼的技能培养和指导工作。建立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模式 ,以适合各类锻炼者选用。有计划地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监督机制 ,使国民确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学校体育与体育社会化的转折点和学与用的衔接点,并且是推行全民健身,形成良好健身意识、终身健身习惯和体育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我国社区健康体质监测站的管理运行机制现状以及不足,探讨在高校建立健康体质监测站新运行模式下,体质监测站所能发挥出的最大社会效益,为体质监测站建立多元化的运行模式提供借鉴,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家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必须以学校体育为重点.抓好学校体育,既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为21世纪培养人才,又可以为国民体质奠定基础,还可为竞技体育提供大量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六盘水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质健康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在体质健康服务中的健身场所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体育健身形式、体育组织形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在体质健康服务需求的健身指导、健身与营养知识、健身价值认识、健身动机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社会阶层居民在体质健康服务需求中自身因素主要是体质健康服务、体质健康自评的满意度;外部影响因素中主要是缺少时间、经济条件限制、场地设施占前三位;旨在建立六盘水居民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促进六盘水居民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更好的实施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省级政府场域的视角,采用历史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思辨法,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08--2010年河北省各地市晨晚练点、国民体质监测站点、街道乡镇群众体育工作管理机构人员情况、群众体育活动情况、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八个方面,全方位总结河北省在执行“全民健身计划”中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了新时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育活动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键因素,而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青少年对自身体质健康的需求。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力和健身、休闲娱乐、减肥健美;天津市大学生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较低;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以及体育课是大学生获得体质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希望获得体质健康方面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健身方法、营养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现场调研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镇江市事业单位职工参加体育健身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影响镇江市事业单位职工体育健身的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客观的分析。据此,提出了一些适合镇江市事业单位职工体质特征的科学健身方法,进而为全面提高镇江市事业单位职工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将苏州外资企业员工与苏州市和全国成年人群的体质测试状况和BM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苏州市外资企业员工的体质与苏州市和全国成年人群在身体形态方面差异不明显,机能方面有差异,而在素质方面有较多的显著差异。建议苏州市政府、外资企业在重视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应该要重视企业员工的体质健康状况,加强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提高全民健身的意识,规划和建设好企业的体育活动场馆,满足在苏州的外资企业员工参加健身活动的欲望。  相似文献   

10.
以转型期中国社会所呈现的动态的多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为视角,选取北京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通过对不同社会阶层体育健身需求的大样本调查研究,考察大众体育健身需求的多样化态势及多维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健身需求平均分居前2位,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阶层对体育需求的程度次之,农业劳动者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需求的程度最低。2)体育健身服务质量评价等级、收入水平、体育健身价值评价高低与体育健身需求呈现一定的正向关系,且在各等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程度与体育健身需求成正相关,而自身体质健康自评高低与体育健身需求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大学女生体成分与骨密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春市大学女生的身体成分和骨量水平,探讨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和体成分分析仪对长春市251名大学女生的体成分、腰椎、股骨颈和Ward’S区的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总体重、BMI、瘦体重及体脂百分比均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大小排序为:总体重〉BMI〉体脂百分比〉瘦体重;经常运动女生的腰椎、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与较少运动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总体重可能影响女性骨骼健康;体育运动可促进形成较高的峰值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运动与骨胶原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胶原蛋白在骨中起到"骨架"作用,为钙、磷等矿物质的沉积提供载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力可以通过刺激骨组织来影响骨胶原蛋白代谢。然而,胶原蛋白量变化又将会直接影响到骨代谢,进而影响骨健康。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负荷以及运动持续时间对于骨中胶原蛋白代谢所产生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尽管目前国内外运动领域内有关骨胶原蛋白的研究还很少,但这些研究成果为骨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本论文通过收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运动和骨胶原蛋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使骨中胶原蛋白的合成代谢加快,胶原蛋白含量增加。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对于加快骨代谢又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老年男性骨质变化特征,揭示其骨矿含量和骨密度变化规律、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发生,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构建全民健身健康风险评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动对骨形态结构、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就国内外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综述了适宜的运动是改善骨形态结构、提高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关键,过量运动则加剧骨组织微缺损,骨塑建、骨重建频率加快,自我更新修复已缺损的内部结构的能力降低,导致骨的微观结构改变,并引起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参数等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对促进女性大学生骨骼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51名女性大学生,设计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干预方案,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运动干预,其中实验1组(较大运动强度组)15人,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40-160次/min,实验2组(中小运动强度组)16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实验对照组20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对象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结果:①实验1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腰椎BM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②实验2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腰椎BMD、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①较大运动强度的健身跑锻炼在促进青年女性骨健康方面效果显著,健骨效果优于中小强度的健身跑;②健身跑运动对人体BMD的影响存在部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运动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胫骨骨量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去卵巢组。手术组又分为安静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每组8只)。手术3个月后,运动3个月,处死大鼠取胫骨及全血,探讨运动对去势大鼠骨量及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可以降低去势大鼠的TC、TG水平,中等强度的运动效果可以更好地改善血脂的紊乱,减少骨量的丢失。  相似文献   

17.
采用0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测定94位成都市城区中老年健身锻炼女性跟骨骨密度指标:BUA、SOS、STI,按照5岁为一年龄段分为四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P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CT、BGP、IL-6、TNP、E2含量.结果:不同年龄段人体测量指标无显著差异,T-score值随年龄逐渐降低,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血清BGP、AlP含量随增龄而升高,与BUA、SOS、STI骨密度指标呈负相关;BUA、SOS、STI骨密度指标与血清hCT、IL-6、TNF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E2含量呈正相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结论:中老年健身运动女性BMD指标、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增龄呈现动态变化特点;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对举重(静力组)、中长跑(动力组)和不从事任何专项运动(对照组)各24名男青年的前臂骨进行了观察测定,并对三组青年的前臂桡、尺骨骨皮质、骨髓腔、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桡、尺骨骨皮质厚度,是静力组大于动力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动力组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骨髓腔径未见随骨皮质增厚而缩小;其桡、尺骨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在三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即静力组>动力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体育活动、骨密度、体重指数与骨折危险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体育活动、骨密度、BMI与骨折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以1995年年测桡、尺骨BMC、BMD为基础,追踪调查8年间骨折的发生状况。结果:1.不同年龄阶段桡、尺骨BMC、BMD有明显的年龄特征。骨折的危险性有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降低而增加的趋势。2.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增加、维持骨量或减缓骨量的丢失,并减少骨折发生的危险性。3.体重指数与骨量呈正相关。体重指数与骨折危险性之间存在着更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雄性老龄小鼠骨代谢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以12月龄雄性小鼠(老龄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30分组;60分组;60分+负重组(负重2.5%体重);实验对照组;安静对照组.运动组的运动方式为游泳,共训练8周,观察增龄和不同负荷游泳运动对老龄雄性小鼠腰椎骨、股骨骨矿含量、血清性激素(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负荷的游泳运动可使老龄雄性小鼠骨矿含量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显著增加,减缓其伴随增龄而发生的骨丢失和性激素水平下降;而且适宜负荷的较大负荷的游泳运动对改善老龄雄性小鼠的骨矿含量、性激素水平更有益.该结果提示,游泳是一种适合于老年男性的健身方式,适宜负荷的游泳运动可起到预防老年男性骨丢失、骨质疏松的作用;此外,老年男性在进行游泳锻炼时,在锻炼者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适宜于个体自身的较大运动负荷将会使其受益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