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知识实在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者在实在化过程中应具备“心”与“力”两方面的素质.“心”的素质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信心.“力”的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处理和转化教育知识的能力、实际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及一些特殊能力.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但是现实中,由于许多教师思想中存在着"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观念,因此淡化了爱生意  相似文献   

3.
高中教育的普及化对高中教师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令人尴尬的是,我国高中教师的师德素质不仅未获得提高,反而出现某种程度的减弱。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者"、"学习者"、"创造者"三位一体的师德思想对高中教育普及化时代的高中教师师德建设具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即高中教师的师德建设应视教育者角色为基点、视学习者角色为动力、视创造者角色为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4.
延长学制,加强实习、见习,提升新教师的胜任能力,已成为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大趋势。上海已在对新教师进行涵盖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育德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上岗前应知应会培训。此举不仅能够有效应对上海基础教育现场发生的深刻变化,也符合国际教师教育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对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他们既是拥有高尚师德及专业知识素质的教育者,又是学生成长道路的引领者和未来就业的指导者,同时高职教师还必须不断扩充知识内涵、掌握专业实践技能以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 ,方能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具备高尚的师德。因而 ,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师德教育至关重要。从心理学角度看 ,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大脑特征。)又称遗传素质。而教师的心理素质 ,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 ,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本质特征 ,是教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衡量教师心理健康 ,既要符合一般人心理健康的要求 ,又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具体指标是 …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践——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成为决定全局的关键因素之一。实践研究证明,科学、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师的师德培养,有利于教师特殊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说教育实践是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实力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素质,还需要拓展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能力。一、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分析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是教育者,在实践中则是工程师。正是这种双重身份使得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创新师德教育 提升教师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其基础在于提高师德素养。新时期高职院校师德教育应该以"献身、求真和创新"为核心内容,并通过学、思、观、行的途径,创新师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实现师德的"内化",使之成为教师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祖雪媛 《班主任》2010,(10):12-13
一、切实引导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学校重视提升班主任育德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直接影响育德实效的相关素质;学校指导教师学习、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引导教师将其与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及教育实践相结合,采用新理念和实际案例对接分析等方式提升育德能力。  相似文献   

11.
师德是教师在职业定位中体现出的一种道德感与道德追求,以及他们处理与自己、学生、同事乃至于与教育、社会和国家之间关系的一切思想行为规范的总和。从广义上说,师德的涵义非常丰富,它不仅指教师的职业道德,还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信念等,甚至还包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学类专业应构建以学生师德养成为目标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在培养目标中细化师德要求,在课程设置中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关照学生的师德表现,在教育评价中融入师德评价,且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同时,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过程应基于学生的师德养成规律展开,按照激发、巩固、解困与升华四个阶段有序展开,形成全过程育人模式。另外,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应灵活采用典型树德、互动论德、规则立德、实践育德等多元策略,丰富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教师只有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  相似文献   

1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现在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而教师自身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教师的思想道德,简称师德。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即师魂。教师的师德高尚与卑劣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高低和优劣,关系着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成败和兴衰。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重要。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  相似文献   

15.
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主要包括教师的师德、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校园文化活动等。这些隐性课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具有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季萍 《考试周刊》2012,(7):22-23
专业成长与教育素质的提高有着必然的联系。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教师素质从理论上讲,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且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从结构上讲,教师素质至少包括以下成分:教育观念、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与策略及专业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17.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胡锦涛总书记曾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加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教育的高校创新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创新教育是指在高校教育生活中,教育者引导大学生学习和研究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并最终形成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高校教育创新,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竞争力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考察梳理高校创新教育的含义、特征及其价值,提出了在高校教育生活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牟丽萍 《中国德育》2013,(12):56-57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位大教育家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如果说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品德影响是教师德育的灵魂的话,较高的语言素质则是德育  相似文献   

20.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 众所周知,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同其他社会成员发生业务联系时应当遵守的引为规范。因此,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素质最重要、最基本的组成,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实践时必须自觉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的必要条件。现代教育表明,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这一基本职业活动过程中,必然广泛涉及并妥善处理与事业、学生、同事、自身的关系。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民教师,在这四个方面的师德规范可概括为:对事业—献身教育,鞠躬尽瘁;对学生—满腔热忱,诲人不倦;对同事—坦诚协作,取长补短;对自己—严格自律,为人师表。很显然,由于人的思想意识对于言论行为的能动主导作用,在人民教师的师德规范中,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应该是师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也是从这两个基本着眼点出发去评价每个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