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胭绳肌是大腿后侧半腱、半膜肌、股二头肌的总称。在武术套路,散打及一些跑跳项目中,胭绳肌的损伤为数不少,多发生于压腿,套路中的连续动作,特别是360&;#176;,720&;#176;转接体劈又及散打中的踢腿及跑跳,一旦发生,常影响运动员的摆腿,劈叉,压腿跑、跳以至于影响训练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专项力量训练中,提高腿部肌肉群力量,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大多数训练都是强化大腿前肌肉群,如在练习中所采用的蹬伸练习、高抬腿跑、加速跑以及许多下肢力量练习的方法和手段,股后群肌力量相对强化得较少,并且练习方法相对较少。由于解剖学结构的原因,加之训练手段的局限性,往往导致大腿股后肌群与股四头肌力量发展的不平衡,这是紧张的训练和激烈比赛中,大腿股后肌群容易受伤的主要原因。同时,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也是限制短跑运动中运动员速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股后肌群是大腿后部屈肌,它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是伸髋和屈膝,但一般人对其在运动中的特点和损伤机理不够了解,导致损伤经常发生,应在教学与训练中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体育考生100米跑的专门性练习的创新的训练实验研究,阐述运用半高抬腿小步跑、下压式高抬腿跑、扒地式车轮跑等创新的短跑专门性练习,有利于考生掌握100米跑技术,提高100米成绩。  相似文献   

4.
王荣 《体育师友》2005,(6):18-19
拖物跑是短跑运动员突破速度障碍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短跑成绩的有效方法,尤其对高三体育考生来说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化训练手段。日本短跑名将伊东浩司他百米跑成绩在十三届亚运会上跑进了10秒大关,并夺得了100米、200米、4×400米三项冠军,成为当时的亚洲飞毛腿,抗阻力练习———拖物跑就是他短跑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拖物跑就是让运动员拖着一定重量的物体进行跑的练习,较常见的有拖汽车轮胎跑、拖杠铃片跑等方法,其目的是增加运动员跑动中的阻力,激发更多肌群参与工作,从而发展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这种练习其优点是能够保持短跑运动…  相似文献   

5.
一、重视加强踝关节力量在我们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力量的练习往往注重于大肌群力量的练习(如股四头肌、股后肌群),而忽略小肌群力量的练习。随着训练的深入,以及对训练目标要求的提高,到最后真正能使运动成绩达到一定高度的决定因素是小肌群的力量(如踝关节的力量)。二、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踝关节由胫骨下关节、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关节面组成。它属于滑车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十一种跨栏专门练习,适用于各种等级水平的运动员。通过这些专门练习主要提高跨栏跑的平均速度和步频,在保持节奏的情况下提高女子100米栏的运动成绩。这十一种专门练习是经过58名女运动员的试验,从200例跨栏练习中精选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实验对象运动员(A),24岁,身高为1.86米,体重73kg,最好成绩为2.24米;另一名运动员(B),22岁,身高1.94米,体重78kg,最好成绩为2.12米。A跳了2.05米和2.10米两次,B跳了2.00米和2.05米两次。测定了三维地面反作用力及腿伸肌的遥测肌电(股外肌、股内肌、肌直肌、腓肠肌),对肌电做了每80毫秒分段积分处理,起跳时离心收缩阶段的积分肌电及向心收缩阶段的积分肌电处理。肌电值转换成最大纵跳时肌电的关系比。测定时还以65.5格/秒的速度对跳高动作进行了拍摄,以便进行运动学参数的计算及分析动作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的A运动员助跑速度高于B(分别为7.20米/秒6.04米/秒),着地时A具有更大的正垂直速度(0.35米/秒,B为-0.33米/秒),A具有更大的垂直起跳速度(A为3.89米/秒  相似文献   

8.
《游泳》2013,(3):17-17
编辑您好!我女儿今年13岁,身高162公分,体重45公斤。她在每天放学后练习游泳已有6年,目前,她的成绩是100米蝶泳1分14秒,50米蝶泳成绩是32秒。她想在1~2年内冲击一级运动员(100米蝶泳1分8秒,50米蝶泳30.5秒)。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4,(4):106-109
利用单、双腿进行负重纵跳练习是练习下肢爆发力很有效的训练方法,在竞技体育力量训练中广泛应用。本研究以12名男性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结合myotest功能性测试仪和表面肌电对单、双腿纵跳爆发力练习进行了综合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纵跳起跳阶段,竖脊肌、多裂肌、臀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的激活程度随负荷的增加而相应增加,股二头肌、半腱肌的激活程度先增加后降低。(2)在双腿纵跳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臀大肌是主要作用肌肉。在单腿纵跳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直肌和比目鱼肌是主要作用肌肉。(3)双腿纵跳爆发力训练最佳负重是20%深蹲1RM负荷;单腿纵跳爆发力训练最佳负重是10%到15%深蹲1RM负荷之间。  相似文献   

10.
<正>弹踢腿是武术腿法中的基本动作之一,简单实用,通过练习不仅能增强腿部力量,还能提高腿部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平衡能力,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质。在弹踢腿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屈伸不明显,力点不明确等错误。为了纠正弹踢的易犯错误,笔者制作了"铃铛靶"进行辅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速度滑冰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项目。对成绩提高诸因素进行准确分析、评定相当重要。本课题用灰色系统理论因素分析法,研究了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速滑成绩同各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揭示各项素质在各项成绩中应占地位和权重,为科学安排、控制训练全过程提供可靠而准确的理论依据。本文研究表明:一、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是100米跨步跳、1500米和全身的协调用力练习,这些素质的性质都要求具有“速度耐力”特征,而短距离速滑关键是速度耐力。如长距离的跨跳练习,既可以改变蹬冰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体疗中常用的七种不同的股四头肌肌力练习的肌电图分析,得出这七种练习在发展股四头肌内侧头肌力方面的优劣,同时得到练习过程中肌力随关节角度的变化情况。指出采用动、静力结合的力量练习方法,是发展股内侧肌肌力的理想康复手段。对于股直肌、股外肌的力量康复,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问题的提出本文主要通过100米跑的单元教学.给学生施以不同的练习方法,然后随机取得均数指标进行比较,看其差异是否显著;经过统计分析,验证施用某种方法价值如何?笔者运用单因素方法分析,探讨以上问题.2 研究方法选取九五级三个教学班进行教法实验每次课基本练习相同,专项练习时,给三个班学生分别采用不等距离的重复跑练习.甲班50米×6,乙班100×3,丙班150米×2经过四周教学后,分别测得每个学生的100米跑成绩.在三个班中各随机抽取10名男生,将教学后的成绩与原测成绩相减,比较礤差数平均数,用方差分析法,经过KEUL法比较各组间平均数差异是否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管是竞技健美操还是健身健美操,都是以基本步法为基础的,基本步法作为健美操运动中最小的单位,是构架健美操练习的基本元素,通过基本步法的练习,能培养练习者的协调性和韵律感。基本步法分别是:吸腿跳、开合跳、弓步跳、踏步、后踢腿跳、弹踢腿跳、踢腿跳。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掌握女子跳高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国外对运动成绩在1.50—1.95米的女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找出运动成绩与专门身体训练水平及技术训练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评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找出为提高技能水平的相关因素。在专门身体素质指标中选用了为发展小腿伸肌的负杠铃下蹲练习及为发展脚掌屈肌的负杠铃提踵练习。运动水平越高,则这两项比值越高。苏联优秀女跳高选手格洛包金柯的负杠铃下蹲105公斤,提踵  相似文献   

16.
罗广 《中华武术》2008,(9):44-45
100米跑是全国高考体育术科考试的必考项目之一,其成绩直接影响考生的术科成绩,这就凸显了100米跑在高考体育备考中的重要位置。如何更好地达到训练目标是每一位教练员和考生非常关注的问题。每一位教练员都意识到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的重要性,但在平常的训练中,多数教练员更多地注重大块肌肉力量的训练,比如大腿肌群力量、腰腹肌群力量、上肢肌群力号等.  相似文献   

17.
谈短跑运动员股后肌群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短跑训练中,股后肌群的训练往往不被重视,而股后肌对提高运动成绩却有着突出的作用。本文对股后肌在短跑训练中拉伤产生的原因、训练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速滑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采用视频和表面肌电同步采集了王北星冰上专项和陆地模仿下肢支撑腿肌电参数,从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和肌肉激活顺序三个角度研究冰上专项肌肉用力特征及陆地模仿练习的专项性。结果显示:冰上下肢专项肌肉用力特征是:胫骨前肌和股前群肌是主要做功肌群,胫骨前肌的屈过程激活程度更大,而股前群肌是蹬伸过程的激活程度更大,着冰前胫骨前肌就处于持续发力状态,蹬冰时灭活,着冰前股前群肌出现预激活,离冰时灭活。陆上滑跑模仿练习在主要做功肌群、肌肉激活强度屈伸间变化及肌肉激活顺序上与专项相似,具有较高的专项练习价值。但在肌肉激活强度、胫骨前肌做功时程和腓肠肌动员方面明显不足。建议:将来运动员在陆上进行此项练习时应在动作速度、非稳定支撑、着地前的足背屈和蹬伸末期伸踝等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 股后群肌是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组成的双关节肌.在短跑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常常由于股后群肌力量较弱,而影响其掌握正确的技术,甚至造成肌肉损伤,阻碍运动成绩的提高。从短跑的技术结构看,后蹬阶段,股后群肌参与伸髋:折叠前摆阶段.股后群肌使大、小腿充分折叠,能起到缩小摆动半径、加快摆动速度、节省屈髋  相似文献   

20.
短跑运动员的股后肌群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为群 《福建体育科技》2001,20(6):20-24,28
股后肌群力量薄弱 ,造成前后侧肌群力量比例失调 ,影响了短跑成绩提高 ,也是产生大腿后侧肌群拉伤的直接原因。股后肌群力量训练手段的匮乏直接影响大腿后侧肌群力量的发展。本文根据短跑周期中股后肌用力特点 ,创造股后肌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 ,经实践取得了良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