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具象思维是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具象思维,包括实物具象、替代物具象、图形具象以及符号具象等.借助于具象,能够将隐性的数学知识变成显性,将无形的数学思想变得有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将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简单.从具象到抽象,能够赋予儿童思维自然生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陶艺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陶艺学习创作内容较单一,且表现方法弱、不会欣赏大师作品,如何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且鼓励学生学习更灵活的表现手法是陶艺教学中的重点。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向陶艺大师学习是一个必须的途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赏”促“仿”,由“仿”激“创”的教学三部曲.学习到陶艺大师开放自由的思维和灵活多样的陶艺表现方法,开启了小学陶艺教学新路子,给学校增添浓厚的艺术气息。  相似文献   

3.
吴锡光 《贵州教育》2010,(15):44-45
小学陶艺课是以陶土为制作材料,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塑造的工艺课,是一种体现美术教学新理念,给学生提供休闲创造的艺术教学活动。陶艺创作是主观的、动态的、扩展的、想象的和多向的模式,既有平面的、立体的,又有具象的、抽象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它是集绘画、色彩、  相似文献   

4.
具象是与抽象相对立的概念,具象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具象思维,使抽象呆板的新知识,化为简单明了、有趣的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下面介绍一些我在化学教学中具象思维的应用。1、使用类比方法,培养具象思维的能力高中化学课本第一章就是关于摩尔这一物质的量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刚刚接触高中课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也不易接受,比如,当计算0.012kg12C中有多少碳原子?已知一个12C原子质量是1.993×10-26kg,虽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对于抽象的微观粒子的计算学生…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12):81-82
几何是小学高年级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对该类知识进行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往往无法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具象思维法是将那些抽象的几何图形以及数据转变为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内容,即是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几何知识学习的效率。文章就具象思维法以及具象思维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几何教学中应用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几何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具象思维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跨越阶段,小学数学又是极为强调严谨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探索数学概念的本质和相互间的联系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元比较、抽象概括、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区分概念的本质属性,梳理彼此关系,强化数学概念的理解,深化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要解决习作教学中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分级发散导向图。它能有效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拓宽学生的思路,找到可以写作的素材;同时,它能引导学生将所学文本中抽象的语言进行梳理并具象化,让学生对写作的方法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形成一种可操作的写作思路,解决写作文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思维一方面并未形成系统,又一方面又富有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抽象与具象的相互转化,巧妙做好关键点的引导教学,注重课堂的自主探索和研究,大力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数形结合思维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学生更形象化地理解许多抽象的数学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将学习数学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具象思维,这样的转变对于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可以让学生从根本问题出发,抓住问题的本质及问题的关键内容。因此,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得到有效的重视。通过有效地将数形结合方式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技巧。  相似文献   

10.
钟明娟 《成才之路》2023,(1):117-120
新课改理念下,科学教师要想高效构建科学思维课堂,就必须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影响教学的多重因子进行整合,并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学习契机,让科学课堂变成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乐园。文章从小学科学思维课概况入手,并从利用课堂导入活跃学生的感性具象思维、通过趣味探索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借助系统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创新思维等方面,对小学科学思维课堂的纵深推进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在装饰艺术设计创作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教学模式发展为学教激励模式。本文对如何多路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就材料可视性这一特征,进行探讨。提出对新材料的发现、挖掘、运用,是我们老师引导学生走向思维创造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黄苇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9):121-124
当代绘画是美术专业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知识片面、理论薄弱、表现语言匮乏等现象,因此引导学生对当代绘画的理解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深入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接触和理解当代绘画,这对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绘画技巧、形成个人风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美术课而言,艺术的思维创造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创造性是艺术的生命。为了更好地加强美术教学中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析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缺陷,并从学生、教师、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等多方面阐述了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体会。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思维能力,它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要特征,讲究科学理性和艺术感性的融合,并强调灵感和直觉的运用。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发散思维;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会捕捉灵感,形成创意;要改进评价机制,营造富有竞争力的艺术设计教学氛围来激励和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高等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院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重技艺轻能力,而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于艺术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在吸收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传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出具备均衡知识结构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苏佳丽 《天津教育》2021,(5):135-136
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引进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如DIY创意美术活动,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本文简要分析了DIY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小学美术教学中DIY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互动模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的推广,有效地推动着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的美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其教学模式改革将更加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互动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q-心,启发学生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说,互动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理念下较为理想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动机,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美术设计教学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尤为重要,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应尽快改变,教师应注重设计型人才的培养,使创造性思维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大学艺术设计教育的重点应该从技术设计转为创意艺术设计,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开发,突破单纯技艺传授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建立以培养创造型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如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有效地开发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高校教学改革项目中的一个重点课题。文章从平面艺术设计教学的实际出发,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当今,虽然对于"创造教育"的研究早已成为不"时尚"的课题,人们对此也做过许多有关方面的探索研究,但倘若我们冷静反思当前高职高专学院美术学科手工课程教学的现状,便会发现其教学策略仍然停滞在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在"继承"的基础上谈"设计"的模式上,仍存在着对"创造"内涵认识的浅表化及创造技术的单一化。我们只有以宏观的角度、全新的现代"创造学"科学理论重新审视与指导"创造教育,"把教育目标锁定在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如何对传统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上,把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摆在第一位,才能真正从实质上实现拓宽学生的思路,全方位激发其创造灵感,使其思维更富有创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