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与龟兹本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拥有数量巨大的佛教故事,是克孜尔石窟壁画最大的特点。故事壁画反映的是佛教的教义、佛国世界的种种情貌。但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必然要与本地文化相结合,否则没有生存的余地。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随历史的发展,龟兹本土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龟兹和西域的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里,形成了龟兹特色的新型佛教艺术。论文就是从克孜尔故事壁画的几个方面,探索龟兹本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龟兹佛教壁画中的乐舞文化是我国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古代龟兹国的音乐与舞蹈,再现了古代龟兹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促进了龟兹佛教乐舞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实为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龟兹佛教乐舞的产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龟兹石窟绘画的艺术特点、壁画艺术的残损和对它进行保护的措施等一系列现状问题,介绍了龟兹石窟绘画艺术诞生与鼎盛时期对中原石窟艺术产生的影响和后来中原石窟艺术又丰富了龟兹石窟艺术的历史过程,指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龟兹佛教绘画艺术中心对古代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古印度、中亚、中国和西方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互相影响,龟兹石窟是西域文化最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又十分注意中原文化的影响,论述了龟兹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赴龟兹石窟现场调查,并结合所收集到的藏于国外博物馆的壁画材料,对龟兹,主要是克孜尔和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像的类型、构成、特征、身份以及年代分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关于龟兹供养人像的考察(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赴龟兹石窟现场调查,并结合所收集到的藏于国外博物馆的壁画材料,对龟兹,主要是克孜尔和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像的类型、构成、特征、身份以及年代分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龟兹石窟壁画是新疆历史文化遗迹中极其重要和有价值的一部分,其中的汉风格壁画是汉文化在西域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佐证。文章通过对汉风格壁画技法的分析研究,阐释其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阿艾石窟修建于唐代安西都护府时期,位处西域龟兹腹地,壁画题材深受中原佛教艺术的影响。阿艾石窟从洞窟形制、壁画题材、绘画技法都体现出盛唐时期莫高窟壁画的特征,阿艾石窟壁画是佛教向东逆向传播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大型石窟群,多由几种不同使用功能的洞窟组成,构成较为完整的石窟寺院.在石窟中保存有佛教造像(或壁画、浮雕)的礼拜窟,历来是学界所关注的研究对象,而那些原来就没有佛教造像(或壁画、浮雕)的非礼拜性质的洞窟,则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石窟中的各类不同性质的洞窟,皆是古代僧人根据宗教活动与生活需要而凿建的.它们的出现和存在,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本文透过石窟中不同使用功能洞窟的外在形态与其所蕴含的宗教文化内涵,来探寻佛教石窟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化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龟兹石窟存有多幅"佛受九罪报"题材壁画,表现的是佛前世的"恶行"和所得的果报.本文从"佛受九罪报"内容入手,结合龟兹壁画进行考释,并对与"佛受九罪报"相关的几个佛教思想理论问题作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毗昙学是佛教历史上重要的思想体系。龟兹长期处在毗昙学思想的覆盖区内,毗昙学就成为龟兹石窟的主要佛教思想基础。龟兹石窟是龟兹佛教"表法"的重要艺术形式,毗昙学的理念必然在龟兹石窟中有鲜明的体现。毗昙学应该是我们研究龟兹石窟以至龟兹佛教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用毗昙学理念考察解读龟兹石窟的内容,必能进一步揭示出龟兹石窟更深的内涵,将龟兹石窟和龟兹佛教的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霍旭初 《家教指南》2011,(1):1-7,125,128
僧衣是佛教信徒形象的标志,又是佛教戒律的重要内容,还有成就功德的内涵。佛教对僧衣有严格的轨制要求。随着佛教的发展,特别是部派佛教时期,为了区分不同派别,易于识别派属身份,各派在僧衣颜色和样式上各有自己的特征。说一切有部比较考究僧衣标识,制定了与众不同的式样标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供养比丘和佛教故事中的比丘僧衣,充分反映出说一切有部的僧衣特色。本文通过佛教文献和龟兹石窟壁画对照,并用唐代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有关印度说一切有部"著衣法式"等记载,对龟兹石窟僧衣的相关问题作探索与考证。  相似文献   

12.
龟兹石窟壁画,汇中西文化之精粹,融龟兹民族之精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同时也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是在考察龟兹石窟艺术和拜读了大量的著作、文献之后尝试性对龟兹石窟壁画艺术提出一些认识和看法,以就教诸家.  相似文献   

13.
信仰小乘佛教的古龟兹人对帝释天非常重视.本文探讨帝释天的含义及其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表现,认为克孜尔壁哂中的相关图像表达了对龟兹国王护持佛法的肯定和期许.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龟兹文献、察合台文献、维吾尔文献等多种文献及石窟艺术资料,从文献和石窟艺术的角度对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形成及其发展进行了探讨。对进一步正确领会和阐明这一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自古以来,佛教因为具有深奥的经教的历史文化,不仅丰富了传统艺术的内涵,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华夏民族文化及各个方面。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至宋元,在敦煌、龙门、云冈等地的石窟中,先人们创造了辉煌的“佛教艺术”和经典的集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的石窟艺术杰作,人们在其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上共鸣和震撼。“宗教艺术”是游离于此岸性与彼岸性之间,介于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精神产品,兼而具有宗教与艺术的两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随着历史的发展,本土的民俗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西域的民俗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中。其中有佛教故事画中的民俗文化;供养人画中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中的民俗特征以及石窟壁画中的菱形格装饰等。其人物形态的造型已典型西域化。  相似文献   

17.
龟兹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波斯的织锦、银盘、金银币等工艺品,以及波斯的信仰和习俗,都曾在这里汇集。龟兹石窟中的人物形象、场景构图、装饰纹样、器皿造型、乐器形制及祆教题材,包含着典型的波斯艺术元素。追溯波斯艺术元素传入龟兹的历史、路线、方式及中介,可以还原波斯与龟兹文化交流的历史,明确图像移植背后的历史成因,探寻波斯艺术对佛教文化的构建作用。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繁盛和传承,都必然大量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是面对多元文化时应有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陈菊霞 《家教指南》2021,(4):150-153
《龟兹石窟题记》由《题记报告篇》《图版篇》《研究论文篇》3册组成.其中《题记报告篇》和《图版篇》做到了科学规范、编撰精良;而《研究论文篇》所集结的多篇论文,都是在调查石窟题记时所发现的新材料基础上撰写的,新见迭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龟兹石窟题记》完全是在中国学者主导下对龟兹地区龟兹语资料所做的一次系统整理、释读和研究.它的问世,既是我国西域龟兹语研究的里程碑之作,也标志着我国学者在龟兹语研究领域话语权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了“丹霞红”这一概念,研究了丹霞红在原始宗教中的地位,以及丹霞地貌对原始宗教、佛教和道教石窟文化的影响,从而阐明丹霞地貌与宗教文化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古代西域就是今天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龟兹古国是西域36城邦国之一.龟兹古国位于西域的中部,由于西域是古印度文化.古罗马文化、古中国文化和古波斯文化在世界上唯一的变汇处,所给我们带来了独有的文化.龟兹乐舞是以历史悠久的石窟壁画形象为原始素材.本文是从龟兹乐舞的文化背景的源头出发一直走进龟兹乐舞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