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中学语文课阅读教学中 ,要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重视开放性、综合性的问题 ,不仅要考查学生知识和信息的记忆 ,还应考查学生整合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数学建模,因此必须以数学建模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数学建模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建模要将数学理论教学与数学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中学数学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可以为初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小学数学学生中确实存在一批成绩较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困难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切实把握教学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这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数感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根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等.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三条措施:其一,在数的认识中,诱发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诱发数感.因此,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儿童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如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并将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学具来表示这个数,可以用手指表示,也可以用数字卡片表示,使物与数一一对应.教师甚至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教室门前有几棵树,有几盆花,使...  相似文献   

6.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比如,体育课堂教学上如何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如何体现,体育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手段去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的专业水平能不能经得起学生学习教学的挑战等等,都是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浅谈高职数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实验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是解决数学课程学时少、内容多、要求高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应用数学软件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无法完成的教学难题,为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赵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0):98+106-98,106
高职数学作为高职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要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一样有力工具。所以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进而让学生学好数学,为专业课打下基础。本文针对高职园林班的数学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分析目前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项目教学是当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方向和趋势,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中完成的教学活动。目前,高职教育中的项目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新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能够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分析了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高职学生实际,提出了经济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使高职院校经济数学的教学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情境创设被视为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笔者对此并不认同,认为:教学情境创设不同于教学方法。因为情境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不可能指定某一情境是为某一目标而设。教师要从整体上考虑情境设置,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情境体系。它对教师材料的选择剪裁能力和根据材料调动学生思考探究能力要求很高。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将课堂的热闹作为追求目标,要注意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注意内容的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与支持反思和自我调控的功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决定学生“练习什么”以及“如何练”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题设计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轻生活经验,而且答案追求唯一,在训练中又机械重复。使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就是说,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研究一些毫无应用价值的“纯理论”问题。怎样让学生乐于做数学习题呢,笔认为,教师的习题设计应该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开放性的、是学生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尝试着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析物理习题的能力.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实际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从繁琐的数学计算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悦中学会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调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索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尽管中职院校的重点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对于促进中职生的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中职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又要培养具有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让中职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发展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为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工具性学科,在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有数学的身影,所以对于数学学科的教育,需要注意有效性和开放性,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开放性才能提升当代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提高其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数学是高校中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而作为高等院校数学课程中的一门主干课程,线性代数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以及广泛的实用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学生们学习线性代数的主要障碍。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的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建模思想融入到线性代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如何将其有效地融入其中以及整个过程中对教师的相关要求等角度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将"双基"变为"四基",将基本思想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对教师数学思想的教学提出了要求。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结合小学教材中蕴含的归纳、演绎、符号化、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还要进一步提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中、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中、数学知识的总结归纳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中的双基训练与数学思想教育之间的矛盾、课时分配中的教师主导性讲解与学生自主性探究之问的矛盾、课堂教学中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运用之间的矛盾、教学评价中定量分数与定性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四对基本矛盾。只有依据这些矛盾的时代特点对考试与评价制度、教学目的与教学主体、教师培训与教学督导等进行改革,才能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为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尽可能有机地、有创造性地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将一些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于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共同研讨的优良学风。同时通过"合理假设、数学问题、解释验证"的建模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将来研究专业教材、课题等任务奠定严谨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和检测方式决定了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一般情况下,这种定势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和知识体系的把握是有益的,但其开放性又决定了需要在思维定势的不断突破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解题策略、教师的教学方法、数学的学理和考试检测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不断进行创新思维渗透,提高学生的自我超越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数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