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和检测方式决定了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一般情况下,这种定势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和知识体系的把握是有益的,但其开放性又决定了需要在思维定势的不断突破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解题策略、教师的教学方法、数学的学理和考试检测都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不断进行创新思维渗透,提高学生的自我超越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数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内容抽象、逻辑性强的自然科学,同时,数学学科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价值。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而,应通过挖掘数学人文知识、把握数学理性精神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推进高校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学科教学也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当前的数学教学主要以开放性教学模式为主,即便教师能够胜任开放性教学的严苛要求,但学生却很难接受这种先进的教学形式,这样的现状在难度较低的开放性数学教学中更为明显。教学改革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学生不仅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能对教师的教学做出独特的思考与理解,确保在独自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结合学到的相关知识予以解决。在开放性数学教学中,学生不能用固定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一定的变通,才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这些都是开放性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数学教师运用课堂提问的教学方式,可以刺激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数学提问式教学是一个设疑、释疑、质疑的过程。数学教师运用提问式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的有效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设置问题要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教师所提的问题才能正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教师教育研究越来越关注教师专业素养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数学教师学科素养是以学科观为指导,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深入研究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知识形成过程与表达方式、思维与基本活动经验等问题,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完善认知结构、熟悉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科能力、提高数学思维层次、架构理论体系,逐步提升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进而有效地开发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6.
<正>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思维性最强、逻辑性最强、创造性最突出的学科。在一般学校中,数学课程所占有的课时最多,对于学生而言,来自于数学学科的压力也最大。就目前而言,主要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所以,许多学校在进行数学内容的教授过程中,还是将教学的目的放在了高分的获取方面,而使数学学科的意义极大程度地丧失了原本的含义,同时也忽略了数学学科所能带给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如果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中学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感觉这一学科比较抽象,内容多且前后联系比较大,显得比较难学。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的让学生觉得数学其实并不难,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培养学习兴趣,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数学技能。在多年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行为体验和情感体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高职学校的数学教学改革中研究情景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尤其是怎样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和认真研究,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因材施教,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提升素质教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科。就当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整个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度相对不高,教师的讲课方式也相对比较传统。基于此高职院校要针对数学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在素质化教育背景下,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结构的优化,真正建立高效的教学模式,将创新素质有效地融合在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此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文章的介绍中主要是针对高职数学教学中创新素质培养的融入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育,实现高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