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宾 《精武》2011,(A1):11-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社会调查等方法,分析廊坊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揭示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高校相关部门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大学生自身锻炼意识差;体育课外辅导和监督力度缺乏是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监督,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深化体育改革的内容,以便更好的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旗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2):121-122
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水平情况呈下降趋势,究竟原因,体育课程内容安排的紧密程度和学生锻炼水平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较深,文章从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和体质健康测试内容相结合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运动项目和课程内容,旨在为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水平的同时,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观察不同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心脏功能影响的性别与体质特征。方法:研制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田径1组和田径2组运动处方,并对不同体质的男女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实验,分析实验前后心脏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篮球、足球、羽毛球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脏功能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性别和体质特征,对男生的效果优于女生,对体质得分60分以上者增强效果显著,而对于体质得分60分以下者则未表现出明显作用,田径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心脏功能的增强具有普遍性,田径2组效果最好。结论:大学体育教学和指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应考虑性别和体质两个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的选择和锻炼内容的侧重安排。  相似文献   

4.
《体育师友》2021,(6):43-46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不同锻炼水平下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的实际情况,为促进高校学生健康行为提供合理化的建议。方法:2020年7月,通过线上问卷星发放的形式对北京市部分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进行调查,并采用统计描述、X2检验、F检验的两两比较和One-way ANOVE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行为不积极主动是导致体质下降的很大原因。2)不同性别的高校学生在健康责任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和运动行为(P=0.000)存在差异;不同学科的高校学生在人际支持、运动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和压力处置行为存在差异;不同年级的高校学生在营养行为、人际支持、健康责任行为和压力处置行为上存在差异,另外在健康促进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普通高校学生男生经常锻炼组整体健康促进行为水平以及各分量表下的健康表现明显优于其他2组水平学生,对于女生经常锻炼组来说在健康责任行为和运动行为上与其他2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和探讨不同锻炼水平下普通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情况有助于了解目前高校学生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状况,加强体育健康宣传,促进高校学生健康行为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体质健康测试,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为未来大学生体质发展趋势的研究建立基础资料库,促使我校学生积极关注自身健康水平,获得健康知识,掌握自觉锻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及健康行为管理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体质健康等级综合评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调查等方法,对深圳大学271名学生进行了测评及调查,结果显示: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身体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行为管理上优于等级较低的大学生;男女大学生在身体自我评价中的性别差异,随着体质健康等级的提高逐步缩小并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揭示不同的体育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自主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习方式与项群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传统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没有显著性差异。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效果不一样,其中,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要优于隔网对抗性项群和同场对抗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又显著高于同场对抗性项群,并且不同项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提出有效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辉  张玉红 《体育文化导刊》2012,(3):105-107,12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大学生暑寒假期体质健康水平变化和体育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加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寒暑假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在校期间,影响大学生寒暑假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缺乏体育锻炼;大学生在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每次锻炼强度上相较于在校期间都有所下降,且在每周锻炼总时间上下降明显;影响大学生寒暑假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缺少场地器材、过高或过低的气温,缺少锻炼时间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不够、不注重良好的锻炼和生活习惯、健康知识以及不良的锻炼环境和不科学的运动方式是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因素。本文从教育和健康促进入手,做好大学生体质健康人群的监测和评估,并进行具体健康指导,以期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选取福建省奥体中心国民体质测试站2021年体测对象中的334名步行锻炼者作为实验组,315名无锻炼者作为参照组。通过体质测试,分析步行锻炼人群与无锻炼人群体质差异,探讨步行锻炼对体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步行锻炼人群综合体质水平明显优于无锻炼人群;2)从整体上看步行锻炼人群的的身体形态要优于无锻炼组,体型更加匀称,超重率更低;3)步行锻炼组的肺活量与台阶指数整体上也优于无锻炼组,身体机能水平更高;4)步行锻炼组的肌肉耐力、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反应速度都要优于无锻炼组,但肌肉爆发力两组间并无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大学生运动量等级与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和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体育运动量等级的大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全国大学生同龄段水平;性别差异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大;不同运动量等级的锻炼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其中参加中等运动量等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体育锻炼对普通高校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我校(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参加运动队训练的男大学生和普通男大学生这两个不同层面的群体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进一步探讨如何采取更好的体育锻炼手段来促进普通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取SCL-90量表等工具,对我校参加运动队训练的男大学生和普通在校男大学生共480人进行测试和调查。结果:( 1)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普通男大学生;(2)参加集体项目运动队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参加个人项目的男大学生。结论:长时间,多种类型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客观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效提高学生体质。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法,对我校2010级大专护理180名学生4项体质健康指标分两组别三个阶段的测试评价方式进行测评。运用SPSS16.0中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 , GLM)的repeated measures过程对4项体质健康指标重复测量数据的均值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4项体质健康指标重复测量数据的均值高于对照组,说明了阶段性地评价,学生体质明显提高,效果优于终结性评价。构建与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性评价机制方案,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参与锻炼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对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的应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 0年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功能有下降的趋势。因此,重视大学生心血管功能锻炼已刻不容缓。研制不同内容的健身运动处方,对女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实验,观察心血管功能对不同内容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的应答。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心血管功能对制定的健身运动处方产生不同程度的良性应答。其中,全面锻炼(1组)使用的健身运动处方对改善血管功能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高校更好的开展身心健康活动提供一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浙江农林大学在校大学生6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并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实验前后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在SRHMS测试中发现经过16周锻炼后大学生的正向情绪、身体症状与负向情绪等维度得分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健康子量表总分上,心理健康子量表总分较锻炼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健身气功·易筋经能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表明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上男同学要好于女同学;形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是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体育锻炼习惯总体呈现较低水平,大部分学生每周锻炼频率还停留在1~2次左右;阻碍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主要来自学生本身,内部因素的改变或者合理的安排可以提高其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参加体育锻炼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大学生同年龄组水平 ,男生相对好于女生 ,城市相对好于乡村。中等偏上运动量对男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长期坚持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并实施了贫困生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方案。结果证明,贫困大学生参与健身俱乐部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分析表明,课余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能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建议高校体育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生各90名进行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练习实验,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试18周后,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性别,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相同性别,不同体育锻炼类型男生在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