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中国”战略明确了我国在大众健康保障问题上,将以“治病为中心”转为“健康为中心”,“体医融合”则是保障大众健康的有效途径。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医融合”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正是我国“体医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实践中已初见成效,“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医院健康指导中心”、“社区体质监测中心”等模式已初具成型;同时也存在相关政策法规缺失,体育与医疗部门协作不足,专业体医人才的缺失,配套实体产业的迟滞等问题;由此提出:创建“体医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体医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培养“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探索多渠道的“体医融合”模式,优化体育与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等符合国情的“体医融合”发展路径,以期为促进“体医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并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医融合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本文对天津市、山东省、河南省体医融合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存在体医融合政策法规缺失、体育与医疗部门协作不足、专业体医人才缺失等问题。为了深化体医融合发展,建议:增加政府的主导性,完善体医融合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完善体医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一体化体医融合体系;构建“分层管理”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健康处方库的建设等。以此构建体医融合实施路径,推动体医融合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为体医融合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协同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等多元主体通力合作,把体力活动作为健康促进的重要方式,强调医疗卫生与体育非医疗手段深度融合,通过明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及责任,构筑整体均衡的合作秩序,走出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之路。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厘定体医融合协同治理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对美国的体医融合协同治理体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采取顶层设计协同的治理环境;(2)构建多元化健康服务平台;(3)健全治理责任分担机制等协同治理举措。基于此,获得我国体医融合协同治理启示:(1)加强政府部门的核心领导,顶层设计协同治理框架;(2)协同体育和医疗机构联袂,构建体医融合服务平台;(3)建立科学的责任分担机制,明确多方主体治理责任等,促进我国体医融合协同治理有序推进,以期为我国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客观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对我国体医融合发展的影响,包括对大众思想观念、组织管理体系与政策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运动处方库建立、体育健康服务业的影响。提出:大力宣传体医融合理念,转变大众重医轻体思想;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鼓励高校开设体医融合相关专业,增加体医复合型人才培养;逐步建立运动处方库;加大政府对体育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坚持政府与市场共商、共建体育健康服务产业链。  相似文献   

5.
陈燕 《新体育》2022,(2):99-101
2016年10月,在我国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当中,明确要求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纲要的发布,为我国人民健康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而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体医融合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创新改革有着切实发展意义。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以高校体医融合发展的具体概念为切入点,对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策略,旨为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具体措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中小学推进“体医融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体医融合”也是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运动强度》一课出发,阐述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体医融合”的教学实践过程,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促进“体医融合”在学校教育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体医结合”到“体医融合”的核心是摸索一条体育与医疗深度融会贯通的道路,其目的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将体育锻炼方式和医疗技术手段有机融合,提升社会公民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减少医疗资源的占用,缓解巨额的医疗财政开支。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叙述从“体医结合”到“体医融合”的现状并解析及其内涵,从理论体系、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监管体系四个方面深入探究其处于过渡时期理念捆绑和实践脱节导致进展缓慢的困境;主要研究路径分别为理论体系上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以技术、理念、策略、价值、资源融合为载体;服务及资源上实施“供给侧”转型,平衡区域体育健康资源布局,实行社会参与机制,推行区域内体医融合示范区建;人才培养上落实“求同存异”方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监管体系上加强政策导引,达到顶层设计目的,使“体医结合”通过合适的路径升华到“体医融合”。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体医融合协同创新的内在逻辑规律和发展战略,该研究运用SWOT-PEST组合矩阵分析模型,立足体医融合发展的政治、社会、经济、技术等宏观因素,依次对体医融合协同创新的优势环境、劣势环境、机遇环境、威胁环境等四个维度开展相应的分析,以此得出组合矩阵模型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体医融合协同创新提出战略优化建议和提供决策理论参考,即转变发展理念,优化体育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健康意识,健全体医融合公共健康服务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大健康产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强化技术创新,持续推进体医融合健康产品(服务)的科技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医融合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探讨当前人们对体医融合的服务需求和制约体医融合发展的因素,并据此提出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体医融合的发展思路。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合肥市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体医融合服务需求;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来研究制约体医融合发展的因素以及发展思路。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群、离退休人群及慢性病患者对体医融合表现出更强烈的服务需求;人们最渴望的服务对象为体医复合型人才;服务内容以运动处方和体质监测为主;服务模式以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模式和医院健康指导中心模式为主。在我国体医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体医融合观念淡薄、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组织及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体医融合对"运动三性"的改善效果不显著以及体医复合型人才不足等成为制约体医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理念政策创新、多部门协同、跨行业资源融合、传统医学和竞技体育成果应用于体医融合中以及因地制宜创新体医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等体医融合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社区体医融合工作是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促进全民健康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社区体医融合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体医融合的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我国社区体医融合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体质、促进健康关口前移;减轻社区居民负担、节省医疗卫生成本;培养健康生活理念、凝聚全民健身共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迈进体育强国目标。在我国多个城市的社区体医融合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目前形成有社区体质监测中心、社区医体结合、社区政企合作和社区政校企联动等服务模式,但仍面临新体医融合理念欠缺、体制机制与政策资金设施等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困境。为此,建议推广居家健身计划,转变体医融合观念,深化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人才、资金和设施等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厘清疫情防控、体育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三者内在的逻辑机理,重点对体育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价值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运动促进健康的治理效能,提出构建健康中国建设的体医融合治理方案。研究表明,体育健身价值是助力全民体质健康的必由之路,体育文化功能是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现实使然,体育场馆服务功能是创新方舱医院建设的应然之举,体育经济价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支撑。体育助力疫情防控的实然路径体现在:优化慢性病防治与健康促进的体医深度融合路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纳入到社会生态模型中构建和推广;创新建成环境与健康环境的有机耦合模式;扩宽全民健身战略内涵,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迫切需要建立稳健可持续的体医融合运行机制。体医深度融合是搭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治理体系形成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国家基金立项、学位论文、期刊论文等方面对我国体医融合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总结我国体医融合研究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从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对体医融合的需求出发,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结果显示:我国体医融合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国家层面的基金加大了支持力度,硕博士学位论文相关选题逐渐增多,研究议题逐渐拓展,提出了部分有价值的观点。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①在研究问题的选择上,多为以现代体育和西医为主的体医融合模式,体医融合的中国道路研究不足;②多学科视野下的体医融合研究成果欠缺;③临床手段和方法以及社会科学实验法运用不足;④研究工具的标准化程度低;⑤文献资料的积累程度不够;⑥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有限;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提出: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深化体医融合研究应拟定关键问题,明确研究对象,选择创新突破方向,提高硕博士论文研究质量,加大国家基金支持力度,注重成果的转化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体育师友》2021,(4):45-47
体育业与医疗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当前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策略。"体医结合"是指融合体育、医学专业知识,以运动处方的方式,指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以获得健康和预防疾病。当前培养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的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缺乏医学教学内容,无法达到新时代提倡的"体医结合"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的要求。因此需要探究"体医结合"对此专业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影响,来促进该专业教学内容改革,这是顺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充盈相应人才资源库的有效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中国2030”大环境下的“体医融合”是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重要学科交叉,通过多层设计对体育领域与医疗领域在不同主体方面进行内容融合,相互合作构建成为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服务的重要架构。当下我国“体医融合”青少年健康存在应试压力对体育锻炼的影响;体医专业标准对青少年健康划分缺乏认同;医院辐射范围难以满足青少年健康需求等现实困难。完善体医学科健康促进判断标准、建立体医双向资质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体医融合”健康促进路径规划,以期为我国青少年健康促进在“体医融合”的学科交互下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中国2030"战略下,"体医结合"应对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社区老年人健康问题效果可期。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体医结合"的内涵进行总结,分析其在改善社区老年人体质健康,推动养老模式转型,促进医学与体育科学互补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体医结合"的实施途径构思:整合社区资源,破除体育与医疗之间的行业壁垒;健全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完善运动处方干预;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旨在为"体医结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体医融合供给模式的供需两者还缺乏必要的联系,未能形成有效的民众诉求表达机制和反馈通路。理论分析表明,体医融合服务供给存在体医融合资源市场化配置失衡、体医融合服务供给矛盾日益凸显、体医融合的行业协作壁垒严重、民众诉求表达机制不畅等现实困境。研究认为,着手从推动体医融合"双轨并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整合"非医疗健康干预"模式、加强体医融合的行业协作共生、畅通民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这有助于针对性的实现"自上而下"的体医融合服务供给,并实现监测民众体医融合诉求的动态变化和诉求趋势;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民众诉求之间的合理均衡满足。  相似文献   

17.
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可以有效促进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的形成,但体医融合项目治理初期仍然受到理念融合、体医融资、部门协同等因素的影响。该文以病毒、人体免疫与体育运动的体医融合关系视角,依据共生理论对体医融合项目的风险治理逻辑进行了阐述。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医融合项目风险治理的相关个案进行了整理,并基于NVIVO11.0质性分析软件对体医融合个案进行识别分析,构建了体医融合项目风险治理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3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最后提出了体医融合项目风险治理的路径选择(1)将体医融合理念提升至构建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战略的高度;(2)落地变现体医融合项目购买方案;(3)打造政府精准购买体医融合项目区块链。  相似文献   

18.
葛爽 《中华武术》2023,(4):49-51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现代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将体育锻炼与医疗结合在一起,达成一种“体医融合”的模式,这样就能够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治疗,而对于那些没有患病的人也能够起到防病强体的作用。体医融合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促进全民健康发展的模式,各高校也响应体医融合的政策,不断改革高校体育课程,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有力举措,是多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治理。合作治理视域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目的,各参与主体间运用自身专业技能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决策、责任划分、利益共享、共同协作形成新的治理过程。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运行框架、运行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存在政策执行偏离、知识技能间的壁垒、参与主体间利益的冲突、主体混淆权责难以共同的问题。并提出了合作治理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的优化路径:健全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政策;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学科资质认证体系;探索参与主体利益共享机制;优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合作治理机制的责任规制。  相似文献   

20.
2016年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全面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国家这一纲要的提出对体育专业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体育院校为国家培养体育教师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因此,在体育院校进行体医结合才更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目前体育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以及师资力量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建议:1分析当今社会发展趋势,更新教育观念;2加强教师的培养,树立体医结合观念;3设计合理的课程内容,加强医疗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4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