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本研究正是在做了大量理论考证的基础上提出的,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索身体锻炼是否可以对羞耻易感性产生积极影响,身体锻炼和羞耻易感性之间有无相关关系。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处在身体发育的敏感期,认知和情感方面也在发生着重要变化,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羞耻易感性也处在重要的变化时期,所以本研究选择了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探讨身体锻炼对中学生羞耻易感性的积极影响,为心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从锻炼项目、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等因子以及性别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与体育锻炼活动参与的各个因子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本研究旨在为中学教师指导学生锻炼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增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郑州师范学院和中州大学的聋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聋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活动量与身体自尊的现状和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聋哑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存在性别差异,且锻炼组与非锻炼组之间存在差异,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存在很大的关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一般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体育锻炼史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水平身体自尊在身体锻炼量和体育锻炼史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以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随机调查了1586名大学生.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中等偏差状态.从不同群体大学生生活方式特点看,存在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体上比女大学生好,尤其是在营养膳食、身体锻炼、生活态度这3个维度上;而女大学生则在生活嗜好维度上表现比男大学生好.存在年级差异,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方式好于高年级学生;存在专业差异,文科学生在生活嗜好维度上显著好于理科学生;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生活方式在身体锻炼、生活嗜好和人际关系等3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即生活方式越健康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生活方式7个维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生活嗜好、人际关系、压力缓解、生活态度、学习因素、身体锻炼、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身体锻炼、身体自尊与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的关系,采用身体锻炼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女大学生进食症状检测表-17对460名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体重正常组较偏瘦组有更强烈的进食障碍倾向;锻炼量、身体自尊与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各因子相关显著;锻炼量是预测女大学生进食障碍倾向的重要指标,它可直接对进食障碍倾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国际锻炼心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重点分析了身体锻炼与焦虑、抑郁研究领域的研究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身体锻炼与缓解焦虑显著相关,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的缓解效应,效果量从小到中不等。分析了期待假说、暂停或分心假说、心血管健康假说及体温假说等身体锻炼缓解焦虑的机制。研究还表明,身体锻炼与抑郁的显著降低有关,分析了5-羟色胺假说、去甲肾上腺假说等身体锻炼抗抑郁效果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宪奇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1):78-80,83
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锻炼态度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对1191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锻炼态度(除了行为认知和主观标准以外)及身体自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积极性高于女生;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及行为控制感对身体自尊的预测作用最大,其中行为控制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908名大学生进行身体自我量表的测试和体育锻炼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比较满意;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对自己身体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四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年级,到研究生阶段有所回落,大二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最低;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并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差异存在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球运动对6~12岁儿童下肢本体感觉与平衡控制能力的影响及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球能力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12岁的小学足球班学生38人(男女各19人)和同年级普通班学生19人(男10人、女9人)分别进行足球运动和一般性身体锻炼干预,使用运动加速度计监测锻炼强度,并在运动干预前后进行下肢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变向运球测试。结果 (1)2组学生下肢本体感觉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0周干预后,足球班学生的踝、膝、髋关节本体感觉要显著优于普通班学生(P<0.01);(2)2组学生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0周干预后,足球班学生的平衡能力提高更多(P<0.01);(3)平衡能力的改善同下肢本体感觉和力量的提升正相关(P<0.05),运球能力的提高同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提高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6~12岁儿童,同一般性锻炼相比,足球运动在提高下肢力量的同时还能更为全面地提高踝、膝、髋关节本体感觉,从而更好地改善平衡能力。性别差异对儿童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加强下肢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锻炼,可能会更好地提升运球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107-112,126
以毛荣建(2003)所提出假设(在TPB理论基础上做出改进,将行为习惯、目标态度、情感体验3个变量融入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中,用来测量青少年体育锻炼态度。)为研究理论依托,进一步验证体育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对在校大学生分层随机调查,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路径分析等方法分析数据,结果表明: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在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上呈现显著性差异;性别因素不能影响锻炼人群在体育锻炼态度的各项维度得分的差异性的结果,非锻炼人群也是如此;体育锻炼活动中,决定行为意向的关键变量因素是态度;具有高情感体验、或高认知的大学生,并不一定是锻炼者。路径分析说明,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认知、目标态度、主观标准一方面通过行为态度间接作用体育行为,另一方面,行为习惯、目标态度、主观标准对体育行为还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测查315名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体育锻炼情况。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女教师、已婚、教龄长的教师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运动量在正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均有显著的主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时间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在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锻炼持续时间是影响其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运动量与锻炼持续时间在生活满意感上主效应均不明显,且不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仅仅通过体育锻炼较难对其产生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身体锻炼能提高自我观念吗——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身体锻炼的心理效益是运动锻炼心理学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近年来国外身体锻炼与身体自我之间关系有关文献的回顾,发现无论是横向研究结果与纵向研究结果,还是身体锻炼对自我观念是否有肯定作用的研究结果都不统一,究其原因或许与研究设计和研究人员等因素有关;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探索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文献法与访谈法对体测结果关注的概念及维度进行界定,自编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问卷》,并修订大学生《锻炼坚持性问卷》,运用这两个问卷对12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在性别、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显著相关,体测结果关注可以预测锻炼坚持性。其中,体测自较关注是预测锻炼坚持性及努力投入与情感体验因子的主导因素,《标准》评价关注最能预测锻炼行为。研究发现了体测自较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重要意义,建议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通过结果性评价满足学生对《标准》评价的关注,更要重视通过体质增值评价提高学生对体测自较的关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锻炼坚持性。研究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教学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运用体力测定、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法,从单脚支撑能力和身体重心动摇量方面,探讨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睁、闭眼单脚站立、睁眼重心动摇计上双脚站立20s、单脚站立10s等各指标平均值,40、50岁年龄组与60、70岁年龄组间均呈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的熟练者与初学者间,60、70岁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长期太极拳练习,对维持与提高中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改善作用,是我国锻炼心理学研究及大众体育改革与发展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对老年人幸福感与体育锻炼领域的研究方法、体育锻炼干预效应以及心生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发现已有的研究结果尚未清楚揭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1)积极深入地探索两者关系的"剂量效应";(2)开发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水平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3)加强生理心理机制的分析与探讨。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体育锻炼干预改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提供科学的参考和采用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干预方案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investigation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muscle tension and subsequent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 Twenty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study, which included a 10-minute EMG baseline, 30 minutes of pedalling on a bicycle ergometer, followed by EMG measurements on the frontalis muscle for up to 3 hours after the end of exercise. The same subjects from Phase I went on to Phase II, which included eight 32-minute EMG biofeedback training (BFT) sessions, utilizing the frontalis muscle. Ten subjects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BFT following an acute exercise bout, while the 10 subj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treatment. The greatest decrease in muscle tension in Phase I occurred 90 minutes after the end of the exercise. This finding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baseline,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no relaxation effect as a result of exercise. In Phase II,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e and post-test measurements in both groups indicated that learning of relaxation did occur.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dicating that physical exercise did not enhance the learning of EMG BFT.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Sports fans sometimes feel shame for their team’s moral transgression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is phenomenon. We offer an account of sports fan shame in terms of collective shame. We argue that this account is superior to accounts of sports fan shame in terms of shame for others and shame for oneself. We then argue that accepting the role that sports stars play in bringing about the collective shame amongst their fans provides a new way of justifying the claim that sport stars are subject to special moral obligations.  相似文献   

19.
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锻炼态度及身体自尊的影响。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及《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80人、非参与者80人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锻炼态度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行为态度、主观标准影响非常显著(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方面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情感体现、行为控制感方面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非参与者锻炼态度无明显变化。(2)8周阳光体育运动对参与者PSPP总分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影响显著(P<0.05),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影响非常显著(P<0.01);非参与者无明显变化。结论: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身体自尊各方面均有上升趋势;有效改善大学生锻炼态度,增强其参与意识、影响其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重要社会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不同群体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梳理社会经济地位影响个体身体活动参与的作用路径,发现:(1)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体的身体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少年、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身体活动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2)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区环境(体育活动设施、社区学校条件)、家庭因素(家庭物质环境、家庭成员身体活动行为)、久坐行为、超重或肥胖、锻炼动机(锻炼意图、自我效能)等因素对个体身体活动产生影响。(3)当前关于社会经济地位与身体活动关系的研究存在核心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混乱、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身体活动的理论构建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