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体操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训练对于增强下肢项目的实力、保持体操项目团体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体操项目下肢爆发力训练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更加科学和个性化的下肢爆发力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希望有效提高体操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推动下肢项目整体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未来体操的模式是动作的复杂性、艺术性和美的结合。而体操动作的优点在于成功的基本姿态训练。体操动作的基本姿态,就是学生在完成体操的动作时,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姿势、协调性和控制能力,以及体操意识和形体的表现力。目前在体操教学中,对培养学生体操动作的基本姿态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严格的要求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操动作基本姿态的形成,必须经过长期训练,采取多种教法,严格要求方能奏效。在体操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培养体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试不同负重超等长训练髋、膝、踝关节角冲量及做功,分析负重对下肢各关节角冲量及关节做功贡献度的影响。方法:对16名健康男性篮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负重下肢超等长训练,采用VICON和三维测力台采集每个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经逆向动力学方法计算下肢净关节力矩,并由此推导下肢各关节角冲量及做功。结果:离心阶段下肢各关节角冲量与负重均呈正相关;向心阶段髋关节角冲量与负重正相关,膝、踝关节角冲量与负重不相关。无负重及小强度负重超等长训练动作膝关节贡献度最大;大强度负重时髋关节贡献度最大。结论:下肢三个关节中髋关节肌受负重影响最大,是大强度超等长训练的主要目标肌。膝关节肌是无负重及小强度超等长训练的主要目标肌。实践中应根据下肢各关节贡献度确定目标肌,采取相应强度的超等长训练。  相似文献   

4.
<正>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80年代,如何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革体操教学,使体操教学体现时代特征,缩短体操教学周期,减轻体操教师繁重的帮助、保护体力负担就成为每个体操教师关注的问题。体操动作,千变万化;体操技术,错综复杂,但动作的变化无非是人体各部相对位置以及人体各部相对于器械之间位置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构成了体操动作的形态结构。而体操动作的形态结构又是由其内部各关节以及人体相对器械之间诸力相互作用而决定。这些力的相互作用并结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及规则要求就构成了体操动作的技术结构。体操动作外部形态的变化是现象,而内部力的相互作用才是本质。如何根据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体操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低杠在难度、创新、编排等方面取得了惊人的突破。为了适应这种迅速发展的趋势,毫无疑问,必须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基础训练,这种基础训练大致包括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基本难度、身体姿势、体操意识、心理训练以及一般的和专项的身体素质训练。本文仅结合在少年儿童训练中,对这一项目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训练作一初探,以求商榷、一、关于高低杠的基本动作 1.抓准主要基本动作、加速训练过程高低杠的基本动作就是为了学习更难的高低杠动作而打基础的具有各类动作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由于体操的项目特点,安全问题始终是伴随着体操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体操技术的发展和动作难度的日益复杂化,安全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安全保障现已成为培养优秀选手长期训练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操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难度的提高,加大了训练的难度,使许多教练员,特别是年轻教练员在训练中往往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于研究体操动作和技术上,忽视了对安全防伤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在体操训练中,教练员往往把安全问题只看成是垫子的使用、保护设施的利用及保护和帮助等外在因素上,而对于心理因素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在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体操动作教学方法及其分类的意义体操动作的教学方法受体操教学的目的、内容、学生的认识和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所制约,它是在人们长期教学与训练的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是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丰富和提高的。在体操技术教学中,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动作起关键性作用。教学方法犹如过河的船和桥一样重要,没有教学方法就完成不了体操动作的教学训练任务。体  相似文献   

8.
随着体操比赛规则的变化,男子体操技术动作难度越来越高,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下肢力量的要求。因此着重从下肢力量训练的特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训练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女子体操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素质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全面发展和提高女子体操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素质,并使其在做起跳动作瞬间达到高度同步性发力,已是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采用美国产CYBEXⅡ+型等动测力系统对国家集训队的部分女子体操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素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试,并做了量化分析,旨在为女子体操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素质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单杠振浪的力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自用振原理对单杠振浪动作的分析,我们发现运动员的体型和初摆动作与其振浪动作完成的情况有关。这些发现对体操训练是有益的。以哈纳温的基本参数为基础,我们对一位身高1.73米、体重72.35公斤的典型的体操运动员进行了分析计算。上身与下身重量之比、下肢长度和屈体的度数作为变参数代入方程。计算结果表明,振浪动作的幅度与屈体的程度和运动员的体型有关。一般来讲,控制屈体的参数的最适宜的取值为1.4,而且四肢长下肢重的运动员占优势。影片分析表明,理论推导与实际情况是相符,分析所用的影片是上海体操队训练时拍摄的。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体操训练中,核心力量的训练无疑是其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和四肢力量训练不同,核心力量训练对体操运动的动作协调性和稳定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体操运动需要运动员的爆发力、协调性、耐受力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因此,核心力量的强弱就决定了体操水平提高幅度大小。因此,文章从体操运动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在高校体操训练中核心力量的重要性和训练途径,旨在提升体操日常核心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体操专选学生在做动作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用实验法从核心力量训练这一新的角度,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对体操专选学生成绩提高的重要作用.从核心力量训练作用和其他项目实践经验看,要想改善和提高体操运动员动作的稳定性,有必要从核心力量训练这一全新角度对体操运动员动作稳定性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竞技体操下法动作的特点:难度大、速度快、高度高、落地稳,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是一种多轴心的复式空翻下,也是世界各国体操运动员和教练员致力于攻坚的重要课题。在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国体育科技》84年第14、20期《体操运动专辑二、三》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为0.1分奋斗!——高级体操运动员落地动作训练体系初探》的论文。该文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高级体操运动员维持高难下法动作稳定性的训练规律,也是体操教练员对体操运动员进行高难下法动作训练的科学依据之一。而模拟落地动作和超强度模拟落地动作训练,就是提高高难下法动作质量和稳定程度的一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体操运动员跳马落地时下肢受到较大的冲击负荷,通常会导致关节损伤,探寻运动员落地垫力学特性的改变对下肢关节负荷的影响,旨在为下肢关节损伤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通过人体运动仿真软件LifeMod/ADAMS构建19个环节的个性化人体模型,之后,通过受试者落地过程的动作捕捉、高速摄像和测力台实验对模型加以验证,证明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利用所建的模型,对高水平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完成跳马技术动作进行捕捉,随后改变跳马落地垫的力学参数进行仿真研究.结果发现,人体落地冲击分为冲击和平衡两个阶段,人体肌肉骨骼系统具有缓冲减震的功能,踝、膝和髋关节分别延迟15 ms、17ms和19ms达到关节反作用力峰值.另外,落地过程中膝关节的伸肌力矩和髋关节的外展力矩分别在矢状面、额状面内起主导作用.当增加落地垫的阻尼导致踝关节在矢状面内受到的负荷明显增大,但增加刚度对体操运动员负荷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额状面内,增加落地垫的刚度和阻尼导致下肢各关节的力矩明显增大,将增加下肢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以排球运动员4号位上步扣球的起跳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摄像、足底压力和肌电多机同步测试结合等速测试来准确获得排球运动员上步扣球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和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排球运动员起跳过程下肢伸肌群完成的是"拉长-缩短周期"收缩,因此训练中要加强下肢伸肌群超等长力量素质的训练;排球运动员在上步扣球起跳过程中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呈双峰形曲线,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影响起跳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训练中要重视运动员快速起跳能力的训练;排球运动员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伸肌群在起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训练中要重视下肢伸肌群起跳能力的训练;排球运动员下肢多关节等速深蹲起测试结果表明下肢肌肉工作特点与起跳动作的蹬伸阶段具有相似性,提示可以利用先进的等速测试与训练系统进行排球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6.
1整体力量训练整体力量就是运动员从事专项活动时各运动环节协调一致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力量。它是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基础。此外,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还要特别重视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因为大量的难度动作要求运动员从空中直接落到地面上,落地时直接用双手、单手或以手脚并用的方式接触地面,这就增加了腕部损伤的可能。因此,加强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体操教学、训练及比赛经验的积累,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分析法,对基本功大赛中竞技体操比赛成套动作的结构、类型、动作数量及其动作编排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体操教学及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旨在为今后的体操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参加2005年“李宁杯”全国少年儿童比赛和云南个旧全国青少年体操锦标赛的122名(8~12岁)体操运动员及44名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训练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各大关节,以慢性损伤为主,康复训练手段主要是减量或者调整项目,加强易伤部位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9.
进入90年代以来,体操动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竟争更加激烈.对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度发展力量素质不仅有助于各项目成绩的提高,也可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还有利于训练和比赛的心理稳定.可见,有效的力量训练是掌握体操技术的前提与基础.一、力量训练的方式(一)力量练习与专项动作结合体操力量练习中,应尽可能采用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方式、时空感觉等方面与专项技术动作比较相似或相同的动作进行训练.也就是说,要结合体操动作,特别是接近比赛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这除了能使用力的肌肉群一致以外,更主要的是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这种方法有利于转化为完成某一难度动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蔡声舜 《精武》2014,(36):45-45
少年时期是女子体操运动员发展平衡木基本难度动作的重要时期,也是入选省队和国家队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女子体操运动员对平衡木基本难度动作的了解与掌握对以后的训练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必须使得女子少年体操运动员对平衡木基本难度动作进行准确掌握,为以后发展高难度动作打下坚固的基础。而在该文中,对女子少年体操运动员平衡木的基本难度训练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