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体育高考是中学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十分关注的问题,它对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高考学生的心理焦虑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影响着考生的高考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广西2006年参加体育类高考的学生心理焦虑状况的调查,从而分析了体育类考生心理焦虑产生的必然性;引起考生心理焦虑的因素;同时对广西体育类高考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需加强与改善的地方提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波 《精武》2013,(24):33-33,35
如今的高考不再仅限制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增加了很多文艺类的高考考生和体育类高考考生,这些高考考生的最终高考成绩,除了传统书本上考试的内容外,还有专业类型内容的考试,例如:乐器类考生需要进行相关乐器的演奏专业性考试,体育类考生需要进行相关体育运动的专业性考试,对于体育类的高考考生来说,合适的、合理的训练量和训练安排是能否顺利通过体育考试的关键。本文针对体育类高考考生在高考中以及平时训练中的量度和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循环重复训练法在体育高考训练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详细的循环重复训练法的训练方法及相关安排。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对比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贵州省体育类考生身体素质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贵州省体育类考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较低,说明贵州省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得较差。为了提高贵州省体育类考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建议各级学校要加强体育工作,注重体育尖子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部分省市将立定三级跳远列入"高考体育"的考试项目,该动作要求考生要具备良好的专项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爆发力、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在多年指导体育类考生的训练中,笔者总结了立定三级跳远中每一跳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体育类考生在每年考生当中,是一类特殊的考生。他们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课基础知识,更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雄厚的体育专业知识,这就为我们训练工作者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跨学科考生报考体育类研究生比例不断攀升,跨学科背景的学生带来的是利弊相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报考体育类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类研究生的跨考生有33.24%为跨考,38.84%跨学生考生对原专业不满意等。跨学科考生具有能够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满足体育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等优势,但跨考生报考时易出现不理性因素。通过现状调查以期为考生的报考选择及体育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编的刻板印象调查问卷就普通大学生对听障大学生体育刻板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大学生对听障大学生在运动心理品质上存在积极的刻板印象,在听障大学生的技战术方面的体育刻板印象较为消极.并分析了此类体育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提出普通大学生反向体育融合,加强听障大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最大限度的减弱消极体育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对男性和女性的固定看法。研究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的健美操性别刻板印象和选课意向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高职院校男生健美操性别刻板印象与选课意向成负相关,能预测选课意向的是艺术性刻板印象和音乐刻板印象。②高职院校女生健美操性别刻板印象与选课意向成正相关,没有一个维度可以预测女生的选课意向。  相似文献   

9.
刻板印象威胁作为一种广泛且普遍存在的情境威胁同样存在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域.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弱势学生刻板印象威胁现象进行分析,认为:体育弱势学生的消极自我概念和成功期待与“他者”消极刻板印象的认知失衡,是导致普通高校体育弱势学生刻板印象威胁的深层原因.分别从弱化群体边界,营造无障碍环境;回归生活世界,强调体育生活体验;鼓励自我肯定,树立角色榜样等方面探讨体育弱势学生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应对策略,旨在为实现”融合——共享”这一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运动心理和运动能力两个方面就融合教育下普通大学生对听障、视障、肢体残疾大学生体育刻板印象进行了调查,同时分析了两种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普通大学生对残疾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积极评价,但在自信心、耐挫折感、运动能力等方面较为消极。为残疾大学生创造活动的条件,推进无障碍化建设,提倡残健大学生要双向融合,充分调动残疾大学生的主体性,是改善其体育刻板印象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吴红霞 《体育科技》2001,22(3):76-78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通过体育教学,把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注入式教学转入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上.尝试体育兴趣分组教学,教会学生选择,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专业四种典型类型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卡特尔16PF量表为测试工具,以高校224名体育专业学生为对象,探讨体育专业不同学习类型学生的人格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学习类型的体育专业学生在人格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理论成绩和术科成绩都较优秀的体育专业学生突出的人格品质有乐群性、聪慧性、有恒性、敢为性和自律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传统体育教学评价的不足,提出了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在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从学生的选项、教师的评价、评分体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新的教学评价标准与新的教学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延安大学2007、2008级学生体育课态度的调查与分析,以发现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倾向,以便更好地促使大学生端正对体育课的态度,在体育课中找到乐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工作计划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及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多样化等方面论述了体育课堂创新教学是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鼓励他们去创新。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则是体育课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二者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试析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具有社会体育指导能力。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分析社会变化与体育人才结构对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新要求;社会发展要求体育人才应具备社会体育能力;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能力发展途径。从社会体育人才角度,阐述高校体育师范生社会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之一。文章通过体育教学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形体上及身体素质上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却是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脆弱部分,大部分的体育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进行落实,只是进行简单的说明而已。所以这就说明,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不仅与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联系,同教学的主导思想也有关系,是为了什么去教学生,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子,是每个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袁存柱  王颖 《体育科技》2005,26(1):70-73
通过自制问卷对海南省大学生体育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海南省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能力的评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也是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不同性别、来源、年级、专业的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有较大的差异,且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师能力的关系密切;从学生喜爱的体育课和锻炼项目来看,海南省高校体育师资的专项设置基本合理;学生对体育课的建设也提出了一些发展性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其体育课程的构建提出新的要求,依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预防"职业病"形成的现实,认为高职体育课程应该关注发展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两个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既有常规的体育课程,又有丰富多样的课余体育课程以及校外的体育活动,从而形成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主,课外、校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人类社会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学生差异性是体育教学客观存在的教学条件,没有差异体育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尊重差异,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体育教学的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