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首先通过对上海和深圳科技创新活动基础、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和深圳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上海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整体优于深圳,且上海创新投入也大于深圳,但深圳科技创新产出的一些重要指标明显高于上海。其次根据上述结论,分别从创新主体、市场化水平、文化环境、企业性质等几个层面剖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较上海而言,以民营企业为创新主体、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深圳产生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关键因素。最后分别归纳总结出政府推动型的上海创新模式和市场驱动型的深圳创新模式,通过二者的对比分析,可为其它区域或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相关借鉴与有益启示与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企业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在理论梳理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定义和内涵。从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决策机制、成果转化、资源共享等五个维度,通过对众多国际一流企业相关实践的比较、梳理,揭示国际一流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总结凝练了国际一流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共性特征,为中国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模式参考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于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深圳作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创新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深圳创新发展得益于其富有开放、包容、多元的创业文化,各类创业创新人才的集聚,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总结深圳创新发展的经验,本文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从培育创业创新文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构建配套金融支持体系、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营造创业创新环境等方面多措并举,多方协同,最终形成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共建创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4.
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广州、深圳和东莞协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研究美国128号公路和101号公路的发展历史和成功因素,分析广州、深圳和东莞所具备的建设科技创新走廊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并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对科技创新工作越来越重视,但德宏州因企业基数小、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产出匮乏,致使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省末位。文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环境的科技创新模型,分析了德宏州2016年-2020年科技创新水平现状,政府重视不够、引导不足,企业创新动力不足、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德宏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是提升德宏州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方向,进而为促进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深圳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模式和成效,通过对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运作方式与机制的剖析来阐述创新技术平台对深圳科技经济建设的良好作用,并对创新技术平台的未来作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智库对于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快科技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息生态理论,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梳理了影响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应用Grey-DEMATEL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高层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与科技创新意识是影响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根本性动力因素,智库产品产出量是影响科技创新智库建设重要结果性因素,而资金支持和智库产品实践转化效率作为重要的关键性因素,对科技创新智库作用显著。因此,可从高层管理者培养、智库宣传推广、资金渠道拓宽、专家团队激励和培训等方面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如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学术界亟需研究的课题。文章概括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义、内涵和特点,探寻其演变的一些规律,在对现有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文献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有效监测广东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成效和不足,借鉴国内外创新监测研究成果,立足广东科技创新新阶段,采用综合加权评价方法,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绩效5个方面构建广东创新能力监测指标体系.监测结果显示,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在"十三五"期间大幅提升,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氛围日趋浓厚,创新投入显著提高,创新产出硕果累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但仍存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较低、企业创新产出成果转化率偏低、创新促进绿色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广东下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创新治理效能的对策建议,包括形成基础研究稳定投入机制、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开展基础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为契机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云南的重要动力。文章简析了云南科技创新在资源要素、主体、模式、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广泛多元的特点,提出在科技创新要素广泛多元的基础上,云南科技创新要走差异化与跨越式发展道路,加快实现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中心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会专家就如何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要始终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基础研究;要建设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要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当前高职院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定位不准、能力不强、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分析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引入战略协同理论,提出通过校企协同联动提升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观点,并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培育科技创新精神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对策措施,符合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创新30年:深圳的创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短短30年间,深圳经济特区可谓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许许多多的第一。从一个边陲小镇,快速崛起成为一座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何以书写奇迹?改革开放,锐意创新是最大的秘诀。的确,深圳生来就是一片创新的热土。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新成为包括深圳在内的华南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特别是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的一个创新中心。如今,以华为、中兴和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一批深圳本土创新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性企业,并建立了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然而,这一切绝非偶然,而是首先得益于深圳既独特,又持久的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科技管理创新是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纽带和动力源泉,是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的基本途径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分配制度三项创新;切实提高科技创新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改善管理内部的组织管理形式;管理者要具有战略思维、现代管理意识等。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对广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广州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制度体系、管理方式、经费投入以及运用模式几个方面对广州、深圳创新平台建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十二五"时期,广州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深圳是创新之都,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新常态下,处于领跑位置.该文从创新投入和条件、创新产出和产业等方面,开展了青岛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对标深圳的研究,分析了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提出了下一步青岛推进创新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眼下,企业正成为深圳科技创新的主体,成为深圳市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点。那么,企业创新的能力和动力从何而来?深圳市市长许勤在接受采访时说:"要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它首先要成为市场主体,有市场竞争意识,有创新动力才有创新,逼着它去创新是没有用的。"他举例说,垄断企业有创新能力,但缺少创新动力,而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有创新动力,但创新能力不足,这就  相似文献   

18.
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具有赋能经济增长转型和推动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引领经济高质量开放发展的时代价值.廓清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内在动力机制包括科技创新的动力协同驱动机制、投入产出互动机制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08-2018年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但呈现渐进式提高的态势,横向上各区域的水平差距较大,纵向上的发展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为更好地解决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治理能力中治理模式存在偏差、管理体制机制有待改善、主体培育机制和协同机制有待健全以及治理环境和人才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未来必须把握好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重要政策取向,推进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和加强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制度、创新主体多元培育制度和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制度建设,并完善科技创新治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作为科技创新的"推动器",衔接科技"软实力"和"硬实力"。创新方法在服务创新主体建设、培育创新人才、打造科技智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20.
罗晖 《今日科苑》2018,(7):23-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遂宁市紧紧围绕"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经济强市"的发展主题,把科技创新作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动能转换,科技进步与创新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