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需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乡土生产方式孕育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乡村是古代文人“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诗意呈现,田园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支撑。本文从传统田园审美文化的价值功能出发,提出其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的内在逻辑、方向及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丰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系列决策理论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基础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要振兴,文化需先行。面对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现状,作为我国文化重要阵地的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策略,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既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拓展也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有农民增收致富的指标,更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本文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为依据,以乡风文明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探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加强乡村文化生态建设作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性工程,利在当代、泽惠后世。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中,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属于现代新型朝阳产业形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实现文化价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引,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强和提升乡村文化自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新时代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陈哲为继续教育学院师生作报告。陈哲以“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题,分别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乡村振兴是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选择、乡村振兴的五大举措以及总结和展望等四个部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宣讲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标志着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育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可以赋能广大乡村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通过对我国河北、广东、河南等地乡村学校美育工作的调研,提出基于专业化的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美育大课、打造美育平台等多路径的美育乡村试点方式,探究以美育人的实践路径,探讨促进乡村振兴的美育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战略,其中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三化"的问题:文化建设表层化、文化产业同质化、文化人才紧缺化。为了克服这"三化",铜陵以田原艺术季为引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用艺术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用艺术赋予乡村文化气质,用艺术吸引乡村文化人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同时,这一案例也揭示了以艺术赋能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要求,即以创新理念注入乡村,以政府引导融入乡村,以文化提炼树信乡村,以价值认同输出乡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乡村振兴工作不能忽视语言文化建设。郫都区规划打造的乡村振兴博览园中心镇安德、唐昌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进行语言文化建设,应结合当地实际,体现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奏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强音,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劲动力。大学生肩负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在助推乡村经济、丰富乡村文化、改善乡村治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然而,对区域高校6594名大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存在了解不够、参与不足、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需要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确立服务乡村振兴的正确理念,优化乡村振兴服务项目,健全乡村振兴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大学生应有的乡村建设职能。  相似文献   

10.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直接目的就是防止返贫,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底线和基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的新部署为指引,深刻理解共同富裕进程中防止返贫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分析防止返贫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践面临的挑战,总结防止返贫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创新的理念,对于做好高质量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已经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当前党的工作重心已经向农村推进。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倡的乡村振兴战略来看,现今党已经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农村没有实现现代化整个中国的发展就没有实现现代化,由此可见,党对农村振兴工作的重视力度之深,关于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在乡村振兴的发展中将文化和旅游这两个部分相结合,给乡村振兴发展带来许多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能够有效打造特色文化乡镇,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现今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途径的对策做出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文章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岜团村为例,通过SWOT分析民族地区农旅融合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为民族地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勾画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让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走出一条彰显乡村特色、实现乡村文明和谐发展的路子,使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让村民共建共享美好幸福新农村,是一项集生活、文化、经济发展等多元化的系统工程。发挥孝文化的现代治理功能,培育当下乡村孝道文化秩序,是建设美丽乡村、共享美好新生活的抓手,是推进创新式治理的基础,有助于重塑乡村社会形态,实现"乡风文明和谐美"的真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和问题,其中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文化赋予了村民生活以意义、乡村社会以秩序,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城镇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对信阳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消解,使乡村文化建设面临两难困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信阳乡村文化发展路径:一是形成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合力,共推乡村文化振兴;二是推进信阳乡村文化价值重建,实现历史价值、当代价值、未来价值的连通;三是挖掘信阳乡村文化精神内涵,提升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自尊;四是推动信阳乡村文化现代转型,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关键一步。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教育要发展,振兴在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已成为西吉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西吉县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弱项,在布局结构调整上动心思,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出实招,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上想办法,在办学条件改善上动真格,在教育惠民政策落实上抓精准,积极探索乡村教育振兴的“西吉模式”,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加快富民强县步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地缘边界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被压缩,很多传统村落的地理空间演进为城乡结合部。乡村既失去了传统的史地样态,又难以融入城市的高发展节奏。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治理目标。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重振乡村精神和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学可提供助力:一是乡土文学可展现乡村特色,传承乡村精神;二是乡土文学可回溯乡村历史,构建乡村文化;三是乡土文学可深挖乡村典型,讲好乡村故事。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阶段,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特点及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应进一步推进高职思政教育创新开展。本研究从涉农高职院校和新农村建设现状入手,重点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创新涉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旨在进一步推进涉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为乡村产业延链赋能、为乡村生态留住乡味、为乡村治理校准规范、为全面振兴凝心聚力等重要价值。但目前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基层政府重视不够、村民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遂宁市的深入调查与研究,提出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工作共建共享格局、聚合发展要素、加强产品供给、打造文化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是现代农业发展中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职业教育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将大力提升乡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还面临诸多困境。文章以职业教育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价值意蕴和理论逻辑为支撑点,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分析背景,以解决职业教育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面临的困境为出发点,从做好顶层设计、积极营造工作氛围、构建培育框架体系、健全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四方面梳理了职业教育赋能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学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孵化器",乡村文化是乡村学校文化的"根基".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应植根于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学校是着力点.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面临乡村学校文化能人困境、家庭期望和文化环境困境、效益困境和财政困境.乡村学校文化建设要抓住时代脉搏与契机,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密切结合,与乡村文化振兴相呼应,两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