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是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文化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部分乡村村民传统道德观念弱化,乡村文化设施不足,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流失。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必须正视乡村文化建设,探索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建立文化自信,增加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人才回流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乡村的复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学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孵化器",乡村文化是乡村学校文化的"根基".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应植根于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学校是着力点.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面临乡村学校文化能人困境、家庭期望和文化环境困境、效益困境和财政困境.乡村学校文化建设要抓住时代脉搏与契机,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密切结合,与乡村文化振兴相呼应,两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学校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然后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学校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学校开展乡村文化建设的出路,包括聚焦乡村文化认同教育,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强化校本课程本土特色;加强在职培训,唤醒乡村教师文化责任意识;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注入乡村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战略,其中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三化"的问题:文化建设表层化、文化产业同质化、文化人才紧缺化。为了克服这"三化",铜陵以田原艺术季为引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用艺术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用艺术赋予乡村文化气质,用艺术吸引乡村文化人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同时,这一案例也揭示了以艺术赋能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要求,即以创新理念注入乡村,以政府引导融入乡村,以文化提炼树信乡村,以价值认同输出乡村。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的七大战略之一,被写入党章总则,这对于"三农"的建设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振兴"与"七条道路"是一脖脉相承的战略举措。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如同回答"谁来种地"问题一样,务必找准振兴主体和依靠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即抓住了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6.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纲挈领地描绘了理想乡村社会的图景,这一图景的建设离不开美术语言的表达和塑造。美术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可以助力乡村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塑造新时代乡村视觉符号,达到美化乡村环境,坚定乡村文化自信,丰富乡村治理手段,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一方面要塑形,另一方面也要铸魂,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繁荣乡村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是关键,而家风文明是乡风文明的缩影。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新农村家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家庭结构简化、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流失、学校德育教育不全面等问题,提出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的合力来有效推进新农村家风的传承和发展,促使优良家风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互联网+高职教育"有独特的自我需求和市场需求。当前的高职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传统高职教育弊端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高职教育与乡村文化没有深度融合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即重视"互联网+高职教育"改革,开拓乡村科技创新;开创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组建乡村建设团队;积极建设乡村文化,开启乡村文明之旅等。"互联网+高职教育"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培养所需人才,乡村振兴反过来又会促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21,(1):48-53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就是实现"人才振兴"。产业兴旺需要人才推动,有效治理要以人为主导,生态环境要靠干部治理,乡风文明要靠人才塑造和传承。当前,我国在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过程中面临着农村人口外出、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失衡及人才引入困难等诸多挑战,需要加快农村基础建设,将农村人口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摆在重要位置,逐步完善保障制度与激励机制,为乡村振兴引入人才,从而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和问题,其中振兴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文化赋予了村民生活以意义、乡村社会以秩序,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城镇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对信阳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与消解,使乡村文化建设面临两难困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信阳乡村文化发展路径:一是形成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合力,共推乡村文化振兴;二是推进信阳乡村文化价值重建,实现历史价值、当代价值、未来价值的连通;三是挖掘信阳乡村文化精神内涵,提升乡村文化的自信与自尊;四是推动信阳乡村文化现代转型,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报告中,首次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战略为我国进入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党和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乡村振兴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三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我国乡村振兴面临产业基础发展薄弱、基层民主建设发展滞后、文化发展水平偏低、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困境,因此解决当前的困境迫在眉睫,必须从全面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文化发展水平、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解决乡村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物质文明和经济文明和谐共进,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制约陕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是以"人"为核心的劳动力资源.职业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梳理职业教育在服务陕西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调整人才培养面向,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依据需求供给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推动人才精准培养,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多方协同加强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赵芝华  占琦 《大学教育》2024,(1):14-17+36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新的历史使命。乡村学校作为乡村办学机构,其承载着乡村政策宣传、乡村文化振兴和乡村人才培养等重要责任。在城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有的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发展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迷失方向、缺乏乡土特色的现象。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要求,乡村学校文化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应顺应乡村社会转型发展要求更新育人理念,筑牢乡村文化根基;凸显文化自信,重视校园文化引领;活用教学方式,助推乡村文化内化;加强师资培育,担当文化振兴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乡村职业教育振兴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引起一股热潮,需要将信息技术引入乡村职业教育这一特殊体系中,帮助乡村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乡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揭示信息技术能给乡村职业教育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服务乡村职业教育振兴的建构路径,可包含资源交换平台的建设、教学学习资源库的搭建以及人力资源库的建立,如何有效建立该体系,可从资金保障、硬件设备和人才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6.
魏小英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66-71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职业教育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文化支撑的现实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交汇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还面临供需方向错位、理实结合松散、城乡文化游离和校村联系脱节的困境.基于此,需要职业院校转变思想,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生态圈;知行合一,强化乡村振兴的技能人才链建设;铸魂职业文化,打造乡村振兴文化示范体;加强校村合作,创新乡村振兴两元主导面,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农家书屋作为全国性政府公共文化工程直接关涉乡村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但农家书屋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不高、书屋设施管理缺乏有效保障机制、书屋出版物配置行政化以及书屋建设缺乏充足资金的问题。各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时机,从发展乡村产业、增置和搭建书屋软硬件设施、合理配置书屋资源、筹备书屋建设资金以及推进农家书屋电子信息化方面入手,推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更好为促进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成为新时代乡贤的重要代表。由于新时代乡贤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而乡村教师乡贤身份表达能够且必须助力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为乡村教师乡贤身份表达提供了路径选择。在“五大振兴”视角下,乡村教师能以“增产”“领路”“作宪”“筑才”“优治”的表达路径,践行乡贤身份,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彰显乡村教师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一步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乡村教育的发展逻辑应遵循乡土中国历史传统价值取向,坚持乡村教育发展的"四个自信",建构特色化现代乡村教育体系。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培养乡村儿童文化自信和生存自信、利用各方力量重振家庭教育、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建构本土开放化乡村教育、坚持开放与融合原则开发乡土课程和乡土教材等路径可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的地缘边界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被压缩,很多传统村落的地理空间演进为城乡结合部。乡村既失去了传统的史地样态,又难以融入城市的高发展节奏。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治理目标。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重振乡村精神和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学可提供助力:一是乡土文学可展现乡村特色,传承乡村精神;二是乡土文学可回溯乡村历史,构建乡村文化;三是乡土文学可深挖乡村典型,讲好乡村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