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西部开发应审慎对待四种产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西部开发旨在“兴地富民”的角度,评析了关于西部产业选择的能矿资源优势产业论、土地密集型优势产业论、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论和东部产业西移论等四种思路,指出西部开发应当审慎对待四种思路,最后提出了推动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产业梯度,东部的产业先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西部。而东部迫切需要通过实施产业转移来腾出发展空间。以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此,东部要在向中部实施产业转移的同时.实施向西部转移产业。而因为产业梯度的原因,东部向西部产业转移宜实施“空降战略”,即东部的产业转移可越过中部.直达西部地区的重点城市、重点地区。实施“空降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准确把握战略目标,慎重选择战略路径.构建科学合理的战略机制。  相似文献   

3.
东部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投资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适度扩大发展规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及时回应东业西移的客观现实需求,助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发展表现为经济与生态、社会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西部开发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要实施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这两大相互关联的举措,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提高农民收入是生态建设的保障。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在西部开发中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的关系,注重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锐 《红领巾》2005,(5):142-143
河南是一个发展中内陆省份,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坚持开放带动主战略,更加注重抓好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开放,注重技术、管理和先进理念的引进,注重人才资源开发特别是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注重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引资力度,注重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改善和完善,注重“走出去“,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6.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很多国家或地区都不自觉地选择了“边发展边污染、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作为发展中的重庆市也不例外,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其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作为中国人口最多、城乡二元结构最突出的老工业基地,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研究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相关性,对于实现其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指明了方向。甘孜州属老、少、边、穷地区,甘孜州要发展,要实现建设小康的目标,应该摒弃传统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甘孜。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规划中对于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长三角地区作为整个东部地区的经济领头军要想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就要着力实施培养增长极的战略。通过资源配置使特定的增长极迅速成长,并且通过增长极的发展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为了培霄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在产业选择上:一是要把东部现有的优势产业做强做精,尤其应注重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发力度;三是要重点培养现代服务业这一增长极。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决定了林业建设的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又不允许我国再继续走世界多数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先破坏、后治理,边破坏、边治理的老路。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传递与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产业扩张与国际产业转移作为区域产业传递的两种基本形式,由其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对欠发达地区的不同影响;西部地区应以区域经济联系和空间联系体系的建立应对“第二次产业西移”,应以资源优势战略实现模式的转换推进本区域产业的扩张。  相似文献   

11.
From the editor     
It is argued that much of the ineffectiveness of schools in producing change is due to the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moral relativity, identified with an “industrial psychologist”; model. Such relativity can result in defining educational aims in terms of “social adjustment,”; an approach that is said to have no empirical basis, or in terms of a “bag of virtues,”; an approach that is said to suffer from lack of agreement on what the virtues should be. A developmental‐philosophic strategy for defining aims of education is proposed as a solution. In this approach, the assumption is made that each later stage of moral development reflects a more adequate equilibra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and it therefore follows that what is at later stages is what ought to be. The universality of moral stages is documented and the stimulation of moral development in school and prison settings through a cognitive conflict procedure is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12.
大型制造业企业是我国经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提高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创新。采取DEA模型对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20个行业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普遍低下,不同行业之间的效率差异大。为了提高我国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水平,缩小行业间的差距,必须优化资源的配置结构,推动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政—用—产—学—研"的系统合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R&D活动主体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A dominant discourse on “scaling-up” small-scale innovations based on a limited number of successful classroom trials pervades the educational literature. We view this discourse as insensitive to the professional work of teachers and the human side of school change. Our research investigated how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uld be conceived and conducted to support take up of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in the context of a 3-week social studies unit on governance and citizenship. Students played a mobile game in their own time.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enacted dialogic pedagogy to facilitate students’ meaning-making of their gameplay experience.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eacher identity, constituted by their interwoven knowing–doing–being–valuing is central to any effort to scale pedag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 modified our original model for the appropriation of innovation uptake by teachers to one that places teacher identity as the centrepiece of the model and cornerstone in “shifting” teacher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材”“教法”作为教育的核心组成,具有“能动性”“灵动性”“互动性”等内在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在师资储备、教材开发、教学手段上存在不足。要改变此现状,需立足“三教”改革,以教师改革为核心,教材改进为抓手,教法创新为突破,深入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质量新飞跃,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谢元海  杨燕萍 《成人教育》2019,39(10):52-56
乡村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提高乡村人力资本、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契合性。应该在对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的基础上,以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需求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走统筹发展之路;实施专业与产业对接,走精准培养之路;打造职业培训品牌,走“品牌化”培训之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走特色培养培训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改革试点”研究的基础上,从1998年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以来,对有关“双师型”教师的文件进行阅读和分析,重点梳理了“双师型”教师标准建设的发展脉络,提出了制订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地方标准要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学者观点为参考、院校标准为基础、其它地方标准为借鉴、专兼教师为对象、能力考核为核心、动静考核相结合、可操作性为准则的八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情况下,主流媒体独占信息渠道、引导社会舆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代社会,受众的信赖与支持,不仅是媒体赢得公信力和话语权的基石,还是其生存发展的有效保障。因此,主流媒体若想在新语境下坚守“意见领袖”的地位,必须积极弥补固有缺陷,并利用已有优势,主动迎接并抢占网络话语权,成为新旧媒体空间的双向舆论引领者。  相似文献   

18.
在探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实践中,精致化理念走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域。作为精致化理念终极价值追求,“精致育人”既是一种价值追求,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育人态度。实施“精致育人”必须坚持制度为先、以学生为本和系统过程等原则。“三位一体精致化互补育人”“年级差异精致化分层育人”和“特征差异精致化分类育人”等路径设计,为“精致育人”的深入研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成果,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政府和企业投资、推动金融发展以及吸引优秀人才集聚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并带动所在城市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增加。同时,试点政策对替代能源和节能发明专利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对于对外开放水平较高城市、第二产业集聚度较低城市以及环境规制强度较大城市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更显著。从空间维度来看,试点政策和绿色创新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试点政策的溢出效应随距离增大呈现衰退趋势。为进一步激励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市创新实践,应从加快试点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异化策略、重视产出端的绿色创新激励、加强区域绿色创新合作等方面入手,更好实现城市"创新"与"绿色"的有效协调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必须担负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义务。高职院校应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网络体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使学生掌握使用“职业锚”“岗位群”,为自己职业生涯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