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爱莲说》主旨探南通市三中陆精康理学开山周敦颐的《爱莲说》向为选家所看重。其主旨,“教参”之说颇具代表性:作者借赞美莲花,表现了一种高洁志趣。至于这种“高洁志趣”的具体内涵,“教参”及诸多赏析文章却讳莫如深。笔者认为,《爱莲说》寄寓的内在思想,是值得...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周敦颐的《爱莲说》进行分析,发现文中不仅充分展现了“莲文化”的魅力,而且还含有佛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个名句出自北宋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周敦颐,北宋时志向高远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今湖南道县人(公元1017年—1073年),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太极图说》《通书》《掘赋》《爱莲说》等。《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地方为官30多年,清正廉明、洁身自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4.
<正> 据史料记载,脍炙人口的《爱莲说》,是宋代哲人周敦颐(1017——1073)在赣州写作的。全文仅有一百十六字,章法分明,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爱莲说》应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予独爱莲之出于污泥而不染,濯清流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植植……”此文一出,到处争诵,千古流传,至今仍被列为青少年学习的教材。  相似文献   

5.
<正>《爱莲说》文字优美,借花喻人,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风度气节,并巧妙地将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表达了自己对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胸怀磊落等高洁品格的崇尚,内容丰厚而意蕴深远。一、教学目标设定七年级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刚刚起步,缺乏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而文言文教学不仅要侧重于言的学习,即  相似文献   

6.
论文是讲道理的,作者把对某事的看法说出来,供大家探讨,以期找到接近真理的结论而作用于社会人生。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使用类比法,借物说理,娓娓动听,使读者觉得亲切,象老朋友促膝谈心一样自然而愉快。他的语言千锤百炼,是古文中的精品。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周敦颐《爱莲说》一文的教学,由地方摩崖石刻田野考察入手,探讨周敦颐《爱莲说》创作时间与地点。进而讨论《爱莲说》的作品主题:不是莲花与牡丹,而是莲花与菊花;不是富贵与廉洁,而是出仕与退隐。现代教育当以求真为首要前提,引导学生通过实物考察、文本分析、学术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研究,探求真理。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诗无达诂 ,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是我国新诗中一首较难解读的诗歌。本文依据美国学者阿布拉姆斯 (M·H·Abrams)的“文学四要素说”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作品层次论来分析戴望舒的《雨巷》 ,从爱情层面、社会层面、人生层面揭示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论周敦颐的修养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人的品格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小人、君子、贤人与圣人。周敦颐在其《爱莲说》中描绘了一幅君子的画面,在《太极图说》和《通书》中论及了圣人、君子的特质,其中《通书》将圣人论述得更为全面,且道明了为圣人之法.因此,透过《爱莲说》、《通书》基本上可以展示周敦颐的修养观:君子、圣人应有的内涵和特质;为君子、为圣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人的品格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小人、君子、贤人与圣人。周敦颐在其《爱莲说》中描绘了一幅君子的画面,在《太极图说》和《通书》中论及了圣人、君子的特质,其中《通书》将圣人论述得更为全面,且道明了为圣人之法.因此,透过《爱莲说》、《通书》基本上可以展示周敦颐的修养观:君子、圣人应有的内涵和特质;为君子、为圣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爱莲说》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借物咏志的名篇,它在结构上匠心独运,做到言简而多姿,文短而曲折。明代画家董其昌在《画旨》里说:“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诀也。”绘画不喜平,为文何尝不如此,周敦颐深明此旨,他的《爱莲说》的结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一一条线索贯全篇本文作者把“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穿全篇,将全文连缀成一个艺术整体。全文共有八句,“爱”字竟出现了七次。起句开宗明义,指出“草木之花”可爱,一个“爱”字紧扣题  相似文献   

12.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说,古代议论兼叙事的一种文体,义取解述,名始于《易·说卦》,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便是这种文体的典范之作。《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它很象一首以“物”为题材,托物寄意、抒发情思的咏物诗,精致玲珑,给予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所喜爱。用极短的篇幅,极少的文字,努力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深邃的境界,是这篇散文最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爱莲说》,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相似文献   

14.
<正>周敦颐的《爱莲说》言简意赅,明白如话,被称为千古奇文,也一直被各种版本中学语文教材选录。但是,通过各种版本的教材对比,笔者发现教材中有两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探讨。1."盛爱""甚爱"哪一个更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爱莲说》教材文句是"世人盛爱牡丹"。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专题《爱莲说》教材文句却是"甚爱"。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古文鉴赏辞典》所选的《爱莲说》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节文言文阅读课。师:今天学习《马说》,我们曾学过《爱莲说》,还记得什么是“说”吗?  相似文献   

16.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它借描绘莲花的高洁品质,表明作者鄙薄世俗、洁身自好的君子情操,这是历史来人所公认。惟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朱舜水独持异议,认为《爱莲说》“寄意高远,人奠窥其际也。或曰‘莲出淤泥之中芬芳静好,殆如高贤之不缁不涅,故爱之。’此乃推测之智耳,果足尽先生乎?”①他还指出《爱莲说》的立意是寄予对王安石变法的不满;“王安石以智慧术数逢其君,为祸方烈,先生委之不可,争之不能,是故爱莲以闲神志。”②朱舜水之解颇新奇,然而缺少根据,不足徵信。据宋人度正《周声公年谱》载,《爱莲说》写于宋仁宗嘉祐八年癸卯(公元1063年)五月,此时周敦颐正通判虔州,年四十七岁。而王安石参政,推行新法是在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之间相距六年。换言之,即《爱莲说》在王安石变法前六年已经写出,虽然早在嘉祐四年,王安石撰《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但一直未被宋仁宗采纳,也未得到治平年间宋英宗的支持。这段时期的王安石是未逢其君,更谈  相似文献   

17.
《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篇幅精练,主旨相近,意蕴深远,表现了两位作者高洁傲岸、刚正不阿的风骨与情操,这种精神是君子文化的典型组成部分。在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效利用文本蕴含的君子文化因素,既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爱莲说》     
周敦颐的《爱莲说》应属什么文体? ……《爱莲说》应属什么文体呢?自选入教材后,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是把此文释为论说文。(见甘肃教育学院《教学参考资料》第一编《初中部分》)在解题中认为,“说”是论说文的一种,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含混的,究竟此文在说明事物呢?还是在论述道理呢?  相似文献   

19.
初四册第五单元[教学提要]一、本单元七篇散文可分为三个小单元安排教学:①借物抒情类(《记一辆纺车》);②写人叙事类(《成功的秘诀》《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伤仲永》);③托物言志类(《我的小桃树》《爱莲说》《陋室铭》)。二、本单元课文共同之处:①从细小处...  相似文献   

20.
<正> 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卫风·氓》的诗旨是:“自序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据此,它可划分为两个内容层面:“自序其事”是生活性内容层面,“道其悔恨之意”则为意蕴性内容层面;这两个内容层面都有着自己的组合规则,即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所谓表层结构是对生活性内容的组织安排,深层结构是对意蕴性内容组织的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