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程观指出:儿童是课程的主体,儿童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儿童的现实体验是儿童学习的起点,也是儿童学习永恒的基础;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理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必须让学生拥有习作的主动权,成为习作训练的主角。在自身发展中学会写作,在合作中学会创作。合作生活——拓展素材源泉“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没有写作素材,再灵性的学生也不会写出好文章。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源泉从何而来?留心观察生活,增加阅读积累,在合作生活中积累…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生作文",我比较喜欢称之为"儿童写作"。"儿童写作"指向两个原点:一是儿童生命原点。"儿童"是一个生命阶段,与成人完全不一样的生命阶段。二是课程原点。课标一二年级叫"写话",三至六年级叫"习作",目的是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兴趣。要统称"写话"和"习作",便是"写作"。  相似文献   

3.
小学习作课程开发的逻辑基点是儿童及其生活。这是因为在写作主体(作者)、写作对象(生活)、写作媒介(语言)、写作课程设计等四个要素中儿童和生活是最为重要的要素。基于这两个要素及其关系,小学习作课程开发有四种样式:"写取生活"式、"制造生活"式、"体验生活"式和"跨学科领域"式。  相似文献   

4.
面向儿童的习作课程开发应当体现三个维度:一是内容维度,指向儿童广阔的生活;二是知识维度,指向教师的课堂作为;三是文化维度,指向儿童对课程的关注程度。这三者相互交融,形成习作课程开发的立体模型。  相似文献   

5.
儿童习作的应然状态是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自由生长,诗意栖居,而实然状态是习作中"茫然无我、呆头呆我、虚情假我、似我非我"等问题普遍存在,儿童"自我"的缺失导致了习作与儿童生活和生命的隔离。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要唤醒儿童习作的"自我场",即:唤醒儿童"本能的缪斯"、情感的体验、自由的表达,归还儿童生活在场、阅读在场、习作在场的权利,让儿童的习作彰显教育原生态的活泼泼的"自我"。  相似文献   

6.
当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关注儿童真实的生活样态,科学合理去弥补、丰富和延展他们富有童真且充满生命意义的生活"田园",注重强化聚焦学段的主题性习作目标,精心策划和建构学段序列化、项目式的主题习作生活,让他们在真切有意的实践体验中完成充满儿童意义世界的主题生活建构.有了指向习作丰富真切的主题生活浸润,再加上单...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习作教材是小学习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即便是教材,要走向习作教学,也需要进行适合儿童文化的"二度开发"。当下,面向儿童的习作课程的开发可谓百舸争流,遗憾的是,在诸多的习作课程开发中,很多是基于自身经验的"我主张",缺乏课程论指导下的科学视野,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开发的着力点放在写作内容上,而对教学内容(文体知识)则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界定。本期专题我们试图从课程论的视角,去探索童年文  相似文献   

8.
节日,是儿童习作的宝贵资源库。以节日为重要的教学平台构建儿童习作课程,对儿童的言语生命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式,使课程的实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诉求类儿童习作课程开发是大势所趋,诉求类儿童习作课程首先得在理念上得以澄清,在课程框架上进行合理建构,在实施过程中念好"真"字诀,让儿童参与真正的写作过程,产生真切的写作感受,获得真实的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曾经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作过一次问卷调查,发现超过80%的学生把自己不喜欢的语文学习活动指向了写作。原因不外乎:生活单调,缺乏丰富的写作材料;词汇贫乏,心里有话不知如何表达;课堂古板,不能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激情……的确,我们平常的写作教学可能被语文教材的习作训练捆住手脚,习作练习的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多彩生活,教师对习作的指导过多地强调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闭门造车应付了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可见写文章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进一步说明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让习作有生活味,我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正习作教学应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和心里话,展现出自己比较真实的内心世界。在惊喜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同时,我们又会担忧一些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侵蚀孩子纯真的心灵。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启发学生易于  相似文献   

13.
"诉求"类写作课程是当代儿童写作课程的应然发展趋势。课程归属于"交际语境类"新型写作课程,指向写作的交际交往功能实现。此类课程立足于写作学科的本质,服务于儿童写作发展,适切于儿童写作的根本需要,是新时代儿童写作课程建设的典型代表。本文重点介绍儿童"诉求"类写作课程的性质归属、核心理念、建构框架以及实施建议,提供了儿童"诉求"类写作课程的开发的基本情况描述。  相似文献   

14.
儿童习作中的读者意识是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写文章,便于读者阅读理解。读者意识能激活儿童习作的真切表达,提升儿童习作的甄选能力,助推儿童习作的主动修改。儿童需要掌握为格式化写作的松绑策略,即鼓励创意写作、重视技能训练、精准对接范例、注重生活体味。  相似文献   

15.
钱勇 《生活教育》2013,(3):112-114
我曾经长时间困于写作教学,我的学生也一度对写作充满了畏惧。经过不断实践与反思,我对作文教学有了两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兴趣的培养要远比习作技法指导更加重要,二是必须让学生从习作的源头——生活入手,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惊喜地发现生活中的自我。只有这样,好的作文才会从学生的内心不断"流淌"出来。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发现、探索、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儿童的"学"需要游戏,教师的"教"就要具有游戏的精神。习作教学如果能够满足儿童对游戏精神的需求,贴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那么真正的教学就发生了。一、创设具有游戏功能的语境儿童学习写作是需要语境的。习作语境通常回答了谁在写、写给谁看、为什么写的问题。有语境的写作是真实的写作。创设一定的习作语境  相似文献   

17.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儿童喜欢做梦,因为“梦”给了他们诗意,给了他们自由,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开阔的世界。“童化作文”教学将童年的“梦”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使童心在展露天性、开启情智的同时放飞想象。习作教学的实践,让我真切体会到:只要真正融进儿童世界,与儿童的梦想一起飞翔,写作资源就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拥有一颗童心,与孩子一起“做梦”,习作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叩问儿童真情习作的路径在哪里?儿童真情习作的路径是什么?儿童真情习作的路径怎样操作?以及对"班级故事"为何能成为写就儿童真情习作路径的反思。撩开了写作的本然面目:基于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表我的自在之趣。而班级故事叙写的形式,极好地满足了儿童集体交往及情感归属的需求,拨动儿童的"真"弦,谱写儿童的"情"曲,写就儿童真情习作这样一条路的……  相似文献   

19.
<正>习作教材是小学习作课程的主要载体,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训练内容。但是这毕竟是教材编者为了教学而"制造"出来的"作文教学文体",在客观上与适合儿童的"具体而微、灵活多变"的"现实文体"存在着必然的差异。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文体"有着必然的存在价值,但是植根儿童文化场域、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现实文体"也不可小觑,也应当成为习作课程中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甚至还可以成为一种改善和变革  相似文献   

20.
知识是课程的基础,课程实施离不开知识.知识学习的方式与过程影响着学生素养的形成."用中学"是基于生活情境指向实践能力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习作知识走向习作素养的教学实施路径为:明晰习作素养体系,找准单元教学目标;创设真实写作情境,诱发知识学习内驱;分析把握习作学情,创新精准习作知识;寻求"项目问题"解决,唤醒深度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