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省西宁市成为第二批海绵试点城市后,就在积极探索适合高原半干旱地区的海绵技术路径和建设方法,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展城市和村落建设在低影响的状态下发展,体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理念,从传统村落中汲取经验,从先辈们对于雨水利用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绿色、生态"的海绵建设理念和技术,为西宁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发。对于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青海省半干旱地区传统村落永进村为例,通过在庄廓院落、村落道路、碾场等雨水收集、利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智慧,研究区域的雨水利用系统,为半干旱地区城市建设提供了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水资源为出发点阐述雨水资源在城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美、德、澳、日、英、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对集雨型海绵城市的研究,总结我国城市绿地建设中忽视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问题,对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在未来建设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实现城市的低影响开发。通过对临沂大学中央绿地区域内的下垫面测量统计、地形与地质调查,按照临沂市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分区指标要求,进行中央绿地道路的平、纵、横设计以及路面结构设计,并结合人工湿塘、生态滞留设施对雨水进行全部管理利用,实现综合径流系数同比降低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达88.6%以上,蓄雨水的能力达到每千平方米硬化面积增加135m3,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水资源匮乏、水污染等问题,国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这一思路,强调生态优先,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徽州古村落同样以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为前提,它在设计之初就重视对水的疏导和利用,所以它的治水方法和技术对现代"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如果能良好利用这项技术,那么对于当今城市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对海绵城市湿地不同种类的植物特性和应用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海绵城市"中的水文功能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和融合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结合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和重大行业需求,在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管理相关课程教学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按照工程专业认证的新要求,构建了以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应用为导向的延续性、一体化培养模式。结合近年来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论述这一模式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实施效果,并展望了未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低冲击开发(LID)的概念和在城镇规划建设中国内外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对相应技术措施在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滞留区、绿色街道、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雨水再生系统进行论述和分析,最后通过一实例证明了LID技术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雨水能否与城市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产生良性对接,国内外已经进行很多研究,这些研究从可能性、可行性、规律性和潜力等方面给予分析.掌握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技术措施,了解其发展趋势能够对城市雨水资源的规划利用提供理论性和技术性帮助.该论文系统阐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措施,并展望未来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是城市发展、环境治理持续提升的主力军之一,然而,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污水、雨水的收集等部分内容,长期得不到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视,存在重处理、轻收集的教学模式,甚至一些院校教学中直接忽略《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这部分内容教学,同时教材内容也不能适应海绵城市与智慧水务教学需求。文章以海绵城市建设与智慧水务为基点,以新工科工程师培养目标为定位,探索适合《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的教学与实践模式,通过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满足环境工程专业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符合未来行业发展需求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洪水灾害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城市建设的不合理造成进一步的环境失衡。为建立完整有效的水安全管理系统,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新的雨洪水利用和经营理念,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新观点。通过对海绵城市定义、发展要求、途径、发展现状及国内外已有建设成果的分析研究,得知海绵城市建设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必须进一步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雨洪水管理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作为目前最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可以有利缓解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文章以城市化对水圈的影响为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化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福州市建设海绵城市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生态城市观,达到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     
<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让城市在面临大规模的降雨时不至于瘫痪,降低对城市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面对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需要,如何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适应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的建设人才是教育者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本文对新形势下给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要求和途径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82):182-183
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人口增长很快,市区发展迅速,并由此导致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可能引发洪涝积水、生态恶化、水污染加剧等环境问题,而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显著改善城市内涝、调节生态、促进水循环并减少环境污染,因此,本文将简单介绍海绵城市这项技术,并讨论建设海绵城市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大城市雨水内涝发生的频率和程度都在不断攀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市民们在暴雨后,不再"城中看海"呢?海绵城市,或许很多人都还听着陌生,但它的确是为建设生态城市而提出的新理念、新的应对方式。它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城市防灾、抗灾能力,解决水污染与水灾害频发的环境问题,还能走出一条生态城市建设发展之路呢!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国内外雨水利用情况及台州实际情况来看,雨水利用在台州有实行的必要,主要体现在缓解降雨带来的污染、补充城市的水资源问题以及减少城市的洪灾三个方面。针对台州具体情况,从住宅区、城市道路及大型雨水集蓄系统三级蓄水工程出发,进一步探讨雨水利用技术。权衡利弊,对雨水利用在台州水环境中作用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浅议城市雨水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城市市政规划时可设置滞洪区和雨水明沟来有效滞留雨水径流,建设人工渗透地面、下凹式绿地和采用渗透管排放雨水可利用城市雨水渗透来补给地下水,调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为了监测海绵城市项目中的水雨情状况,实现循环用水、节约用水,设计一种通过NB-IoT技术进行通信的海绵城市水雨情监测和自动灌溉系统。利用项目现场传感器对雨量、土壤温湿度、蓄水池水位等数据进行监测,根据监测到的土壤湿度变化,利用蓄水池收集对城市绿化进行自动灌溉;经嵌入式网关分析处理后,数据通过NB-IoT网络实时发送给移动客户端进行展示,也可以定时把数据上传至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方便管理人员通过移动客户端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实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功耗低、数据准确,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季风气候控制下的降水集中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使我国城市雨水地表径流的危害日益凸显,但只要加以科学利用,即可趋利避害。笔者通过总结国外城市雨水利用的经验,分析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城市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以控制地表径流、补充生态用水和地下水、促进城市地下水系统健康循环为主要目的,以凹式绿地为主的自然下渗系统为主要手段的城市雨水利用途径与方式,并从法律法规、奖惩政策、市场机制三个方面对城市雨水利用的政策保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41):193-19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此,本文针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结合理论实践,在阐述相关理论概述的基础上,提出海绵城市理论的产生背景,分析了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原则,以及绿色城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思路,最后通过深入分析得出良好的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是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关键的结论,确保我国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