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满足孩子的习作需求,满足孩子的表达欲望,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万千世界,让孩子说出想说的话,准确抒发自己胸中之意、之情,真正让孩子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进而喜欢作文,找回儿童习作应有的本色,努力实现习作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教学应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和心里话,展现出自己比较真实的内心世界。在惊喜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同时,我们又会担忧一些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侵蚀孩子纯真的心灵。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启发学生易于  相似文献   

3.
正三年级开始,学生的写作生涯正式拉开了序幕。"我的体验"是学生步入三年级写的第一篇习作,要求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并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就是"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事"写下来。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家洗碗,然后第二天写题为"洗碗"的习作。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除了会把洗碗的基本步骤说出来,很少有生动的句子出现,作文也写不长。这是为什么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很多孩子其实并没有从头到尾完成洗碗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习作是一项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我们不能让七八岁的孩子在习作的起步阶段就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落实写作基本要求,笔者谈谈小学作文教学起步的"四先四后"的体会. 一、先说后写 说是写的基础,先说后写是小学生作文教学应该遵循的程序和原则.在教学生写第一篇作文时,就要让学生从说开始,说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有顺序地说出来.如让学生说《我的文具盒》,先指导学生说出自己文具盒是什么做的?文具盒的颜色、形状、图案等,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文具盒一一说出来,说不清楚的地方同学们进行引导补充.  相似文献   

5.
只有借助现实生活这一源泉,摒弃传统作文教学,才能转变学生观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从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儿童习作的应然状态是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自由生长,诗意栖居,而实然状态是习作中"茫然无我、呆头呆我、虚情假我、似我非我"等问题普遍存在,儿童"自我"的缺失导致了习作与儿童生活和生命的隔离。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要唤醒儿童习作的"自我场",即:唤醒儿童"本能的缪斯"、情感的体验、自由的表达,归还儿童生活在场、阅读在场、习作在场的权利,让儿童的习作彰显教育原生态的活泼泼的"自我"。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把学生解放出来,拨动学生心弦,擦亮学生慧眼,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教语文课多年,每说到“写作文”,就会看到眉头紧锁的神情,就会听到不情愿写的声音。我觉得培养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习作兴趣很重要,入门有了兴趣,可能会让孩子爱上写作。对低年级学生写话的标准应该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我是想通过各种方法,如:画画、观察事物、听故事、说故事等方法,来激发低年级学生习作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目的。一、图文并茂,激发兴趣这一点是受教师节——学生送贺卡的启发,一年级刚入学不久就是教师节,那时正在教学生汉语拼音,还没有教汉字…  相似文献   

9.
陈金莲 《生活教育》2013,(3):115-117
初学习作,三年级的学生还说不上喜欢写,但是,他们喜欢说,喜欢说自己的生活,尤其喜欢说自己的故事。我用"说故事——写故事——评故事"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习作,激发了习作的兴趣。一、说故事因为童心、童真,孩子们乐意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只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贴近孩子们的心思,孩子们就有话可说。第一课时,说故事,设计能引起兴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动心,动口。  相似文献   

10.
一、减少束缚,让学生放开说 作文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让学生跳出教师预设的"框框",放手让学生在习作前"说一说".比如,我布置学生写"植树"的作文,先安排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讲清种树的要求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说"的活动,要求学生说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种了什么树、怎么种的,心里怎么想的.小学生争强好胜,发言特别踊跃.这时候要学生以"植树"为题作文,便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由此看出,在习作前组织一些"说"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自然、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  相似文献   

11.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学生怕写,教师怕改。要想提高习作教学效果,要想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作文,就必须站在孩子的立场,关注学段的特点,在习作教材及习作教学方法的情趣上下功夫,处理好"说"与"写"的关系,把握好"情趣"与"技巧"的关系。只有"情趣"与"技巧"相得益彰,"趣说"与"乐写"相辅相成,学生才能热爱习作,享受习作乐趣。  相似文献   

12.
我不知道第几次听到学生家长对我说,给孩子买了许多作文选,孩子就是不读,我也不只一次地向学生家长推荐《二十五史》、《世界通史》等书目。让众多的孩子喜欢上了阅读,不再把习作当做难事,甚至有些孩子喜欢作文,写出的文章让班里的学生笑过也哭过。为什么学了语文,买了作文选,学生还是怕习作?笔者认为,由于积累不够,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学生作文,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叫"写话",第二、第三学段叫"习作",第四学段叫"写作".写话,就是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乐于写话,养成"我手写我口"的习惯.学习写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模仿中学习,让学生效仿自己阅读的文章,进行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学生经历了习作...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要挖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魏书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自己从小就坚持写日记,语文成绩一直很好。"日记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是作文教学最好的练笔方式。但是,学生现状不容乐观,他们一开始的日记有的以流水账居多,从起床到吃饭,然后上学,然后放学,天天这样写也没什么用;有的学生感到没话可说,随便写几句应付差事。怎样让孩子爱上写日记,继而逐步达到"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把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的要求,我进行了如  相似文献   

16.
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先生曾借韩寒说过的一句话"人生的第一次撒谎常常是从写作文开始的"抨击现在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确,翻开学生的作文本,儿童缺乏自己的思考与表达,童意不在,童话流失,童真难寻,童趣无味。真话作文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想,语文教师作为孩子童年精神世界的构建者和守护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每一个孩子说真话,抒真情,努力让儿童习作"童趣盎然、童心灿烂、童言无忌、童笔生花"。一、走进生活,在观察中丰富感知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小学阶段习作教学中一直都存在着"老师不教,学生不改"的现象。这种看似学生自由习作、天性发挥的教学,使很多学生的习作水平一直处于原生态,其实质是一种实效性很差的"放羊"式教学。面对这样的习作成果,很少有学生认为自己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蔡薇 《考试周刊》2013,(43):59-59
<正>一、玩一玩,作文其实很简单在三年级第一堂正式的习作课,我觉得帮助学生消除习作的神秘感,使他们感到习作并不难,拥有放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习作课便成功了。我先充分利用例文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对例文的阅读明白习作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自己的经历,也可以是自己的愿望和想象等,习作原来并不难。接下来,我便拿出了自己的宝贝——金色的礼盒,神秘地问:"猜猜里面藏着什么?"学生天马行空,众说纷纭。贪吃的建林说是薯片,小书虫丁聪说是老师推荐的新书,最爱异想天开的诺诺说是外星  相似文献   

20.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启蒙阶段,能否在孩子学习写话的启蒙阶段,既激发起孩子的写话兴趣,又能为学生写话提供一个有效的范式呢?我是这样思考的:一、从感兴趣的话题说起,以说带写。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人们学习语言总是口语在先,书面在后。我们要给一年级孩子一个铺垫,先让孩子说,并且从感兴趣的话题说起,从说到写,说写结合,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习作训练。二、从甸式训练入手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