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许多大学测得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居首位,且大学生总体人际关系水平要低于同龄青年和正常成年人.部分调查还显示:大学生人际关系呈"滑坡"趋势.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许多心理障碍,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的.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更容易受到伤害,并影响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全国诸常模进行比较后发现:高职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全国成人常模相比,除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因子无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均有差异;与全国大学生比较,各因子均有显著差异;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除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差异极显著外,其他各因子无差异;而高职大学男女生之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职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从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从环境因素、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和大学生个体4个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4.
探讨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现状,提出合理性建议,促进高职生人际关系质量的提高。采用问卷调査、统计分析的方法对554名高职学生进行研究。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总分的均值为18.6,标准差为2.256;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分均值为2.33,标准差为0.282;生源地是城市的高职生人际关系敏感低于农村的高职生(t=-2.72,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的高职生人际关系敏感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学生(t=-3.44,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提出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人际力量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各类人际关系相对较为简单,受限于社会阅历、知识结构、处事能力等原因,在和谐人际关系方面还存在不足。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际关系敏感是近些年来高职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这种问题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消除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敏感的问题,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现状,了解他们的想法,本文结合实际,简要论述了边疆地区煤矿相关专业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高职院校校园里,不少学生变得浮躁和困惑,甚至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敏感症等。如何让大学生走出心理阴霾,本文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校正途径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才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情感困惑、情绪不稳定、就业压力大、自卑心理等诸多心理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掌握并运用人际交往的原则,让大学生充分理解爱与被爱的意义;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生人际关系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本文采用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测试量表和自编调查问卷对部分高职大学生进行了人际关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人际关系和谐是主流,但也有部分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对高职生人际关系不适的种类和造成人际关系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学生相对剥夺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人际敏感性问卷,探究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感、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人际敏感性均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相对剥夺感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均能显著预测人际敏感性。应对方式在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敏感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通过从认知改变、积极应对和人际互动等方面提升贫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促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敏感、信任、焦虑等方面问题的短期与长期效果。方法:在设置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为期6周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焦虑和人际敏感因子、ITS人际信任量表、IAS交往焦虑量表分别在实验前、实验后与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对研究被试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评估。结果:(1)实验组被试验后在交往焦虑、人际敏感、人际焦虑和人际信任四方面显著优于实验前。(2)实验组在实验结束三个月后在以上四方面与结束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应对人际交往中的敏感、信任、焦虑等能力,且具有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学校管理目标至关重要。校长要协调好学校的人际关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心向一致、心理投入、心理相容、心理平衡、信息沟通的原则;改进管理方法,尊重教职工的主体地位;讲究协调策略,以真诚赢得教职工的接纳和信赖,为促进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不同程度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影响其学习生活和日后发展质量。相关调查发现,性别、专业、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等因素均对其人际环境适应构成影响。重视新生人际关系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编制成册的量表和问卷对300名浙江省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相关。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预测指标.改进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客家廉洁文化推动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推动正确荣辱观的树立、纯化人际关系的社会风尚、确立人际关系的廉洁原则和促使清洁人际关系的形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客家廉洁文化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推动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贵州教育学院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成人大学生的总体平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2)大学生群体中阳性症状者出现率较高,达整个群体的46%.被试在9个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2.6%和35.7%.且在人际关系、忧郁、敌对、焦虑等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检出率较高.(3)性别差异显著,女性的得分总体高于男性.(4)在研究中还发现,人际关系敏感与其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5)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忧郁、恐怖等因子年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论析——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在:功利化人际关系淡化了人的感情;“人情”与“面子”仍维系人际关系;平等关系日益受重视;信任合作关系成为人际交往的策略;契约化人际关系挑战伦常关系等几方面;从社会交换理论来论析以上几种社会人际关系,并提出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健康、和谐友爱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贫困学生增强交往能力,健全人际交往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伴随社会转型的推进,广大农村正经历着一个"去乡土性"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人际关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变化总是随着社会的总体性变化而变迁的。在我国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我国农村的人际关系呈现出由情感性关系转向情感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相结合及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