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老年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因此,推进老年教育走进农村十分必要。国家战略与政策的支持、农村潜在的老年教育资源以及实践上的先行经验,使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成为可能。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推进老年教育走进农村可尝试以下路径:农村自办实施老年教育的专门机构;农村其他教育资源提供老年教育支持;城市老年大学走进农村开展教育扶贫;城市其他教育资源服务农村老年教育。  相似文献   

2.
潘跃明 《知识文库》2023,(7):103-106
<正>引言: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全面胜利,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不断完善,人均经济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农村社区教育在教育育人、服务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社区教育应谋求优化发展,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供给机制,这也为农村社区的教育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基于此,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策略展开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农村的发展也实现了与时俱进,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人民在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高效赋能。就供需关系而言,需求侧是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提出的需求度,供给侧是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度。当下,西部农村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价值紊乱、类型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难以精准契合西部乡村发展所需和人民幸福之需,进而阻碍赋能乡村振兴的进程。鉴于此,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应从价值重塑、区域协调、人才建设、文化提振四个方面规划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发挥农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育、技能培训、科技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以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振兴是时代赋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导向。农村公共文化结构转型,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机制、模式的重构,也是具有批判、导向、整合功能的新型农村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成型过程。具体而言,乡村文化振兴是以文化内生性激发文化自觉,重构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乐民、育民、富民"的战略任务,是以重塑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理念为突破口,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端对需求端的适应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开放—融合",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效—增能"的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突破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空洞、服务机制空转的困境,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质量与治理能力,并重构农村社会认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撬动欠发达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杠杆,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优师计划”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统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优师计划”的深入实施,需要瞄准教师培养目标定位,定向造就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优化培养全程,构建完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重视过程管理,铸就教师培养过程精品服务,以深化乡村教师队伍供给改革,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亦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作为与乡村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是开发乡村人力资源的重要形式,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江西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调查发现,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办学条件、管理体制和乡村人才供需矛盾问题亟待破解,具体表现为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布局不均衡、乡村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县域中等职业教育与乡村社会生态相脱嵌等多维困境.为此,针对县域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及管理体制问题,需要启动中等职业教育提质工程,同时以推进科技学院建设为切入点,统筹解决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等问题;破解乡村人才供给矛盾问题需要对乡村人才供给与需求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启动乡村人才学历提升和技能提升工程,实行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全方位地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与乡村文化振兴直接影响农村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更能对农村文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社区教育通过激活乡村文化场域、建立乡村文化长效良性发展机制、唤醒农民主体参与意识等方式,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落地实践.而新时期,农村社区教育仍然偏离"为农服务"的初衷,教育激励机制供给与相关人才培养力度不足,难以有效发挥出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助推作用.在农村社区教育具体实践过程中,需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文化指引作用,明确社区教育管理权责,推动地域特色教材开发,丰富社区教育教学形式,切实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高效落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广西职业教育服务重点帮扶县乡村振兴的经验进行总结,阐明职业教育帮扶的措施、成效以及其中的亮点,针对职业教育资金供给机制不够科学、职业教育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职业培训服务劳动力的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要以共生系统为载体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以制度建设为支撑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职业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等策略,不断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融合多样态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支点,建设乡村研学基地并以此促进乡村振兴是有益的探索。研究认为,乡村研学基地能够以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促进乡村教育振兴,融入农村、面向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挖掘优秀传统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振兴,凝聚社会力量协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与人才振兴。但乡村教育存在自身发展不足、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有限、乡村教师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升、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缺位等问题。研究建议,应加大乡村教育支持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教育与乡村深度融合,引领乡村教育特色化发展;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凝聚各方力量协同促进乡村振兴等,从而更好地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如何充分借助数字化推动乡村师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是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及教育振兴的关键内容。基于乡村教育发展的师资、规模、环境等困境,研究提出了云端学校的乡村教育组织形态,探索了云端学校构建的价值基础与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云端学校构建的预期目标与功能预设,并针对云端学校开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环境支持、智力资源供给、服务模式创新、云端与线下教学融合等困境,提出了推进云端学校落地的实施路径,包括“轻应用”环境支持、多元资源供给、数据驱动精准服务、深化资源融合应用以及创新体制机制等,以期为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也是未来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首先分析了金华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包括乡村数字经济稳步发展、数字生活便利多彩、数字治理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随后分析了乡村数字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限、数字生态建设相对滞后、资金支持不足、人才缺乏、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深入推进农业数字信息化建设、强化乡村数字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数字乡村建设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注重乡村数字人才的培育、夯实乡村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是兜底民生保障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助推理论能够为分析高质量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逻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在助推视角下,高质量公共服务具有服务流程精简优化、服务内容均衡普惠、供给主体多元参与、供需匹配精准高效四方面的内涵。高质量公共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应遵循服务流程精简优化破解机会贫困,服务内容均衡普惠提高农村竞争力,供给主体多元参与提升治理效能,供需匹配精准高效提供能力支撑四方面的逻辑。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从强化党建引领、强化激励约束、供需精准对接、拓宽供给渠道、瞄准服务重点、强化数字赋能等方面进行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引起社会关注。“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推动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信息化、触发数字资源对社区教育的深度赋能效应、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角色的转换。“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例如: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经费供给滞后,数字化服务能力有待增强;数字化培训体系不健全,专业教师紧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足,数字素养与技能亟待提升。“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需利用大数据高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助力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大数据参与社区教育的多元保障机制,打造社区教育品牌;丰富社区数字化教育内容与形式,保障居民数字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农村职业教育独特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精准对接着乡村振兴各领域、各要素需求,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逻辑必然。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既有思维理念滞后、自身能力不足等内源性问题,也有法制制度供给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缺乏等外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为此,亟需转变思维方式,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破解关键环节难题,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发挥政府"元治理"主体作用,构建多元协同参与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从而突破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及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共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农村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服务"三农",从教育供给侧层面加大改革力度、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统筹规划,不断提升涉农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增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以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产业、技术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强化责任担当,勇担服务乡村振兴重任。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农业现代化,明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战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推进横向合作、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联络沟通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多策略推进科技创新与服务,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县域高职教育承担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是:聚焦“县域需求”,彰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性;瞄准“内部重塑”,凸显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重组“教育资源”,强化县域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保障性。县域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需通过创新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激发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等路径,实现人才强农、产业富农、科技兴农、文化育农。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丰富和功能延展提供了方向;农村职业教育以培养服务“三农”复合型实用人才为教育目标,以一、二、三产融合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教育内容,以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教育目的,其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探索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功能定位模糊、人才培养适配性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培养体系不全、人才评价标准不明、共生环境保障不力等六大共生发展困境。需要明确农村职业教育定位,整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校村合作、产教融合,构建校村命运共同体,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相增益、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显得十分关键,但由于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重重阻碍。主要表现为:农村教育供给"干涸":资金投入不足,渠道单一;农村教育供给"贫血":师资力量薄弱,素质偏低;农村教育供给"缺土":硬件设施落后,配套缺乏。解决农村教育的"干涸"、"贫血"和"缺土"问题,需采取"下雨"——增加农村教育供给资金、"补血"——增加农村教师供给及"添土"——增加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供给等策略。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振兴教育要先行。人才振兴离不开本土人才培育和外部人才引进,而这两个方面的实施都需要继续教育的优质供给。继续教育要真正服务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应该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并从通用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学历继续教育三个具体路径服务和支持民族地区的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