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20,(2):21-26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是在对西方传统哲学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奋斗幸福观、中国传统文化奋斗幸福观、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幸福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提倡奋斗幸福观在新时代具有时代必要性。弘扬时代旋律,纠正价值观错位是其时代必然;解决社会矛盾,推动深化改革是其内在动力;应对时代难题,完成使命担当促其创新发展。新时代奋斗幸福观蕴含十分深厚的当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为新时代树立了奋斗幸福与奋斗光荣的价值观,为个人实现真正幸福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是以努力奋斗为重要支撑的幸福观、以人民幸福为价值取向的幸福观、以面向未来为长远追求的幸福观、以人类解放为宽广胸怀的幸福观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要求必须加强新时代青年奋斗观教育,坚持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价值目标,引领青年学生志存高远、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3.
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了解中学生对幸福的认知和体验以及影响他们对幸福认知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幸福观的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从而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幸福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看,大多数学生对于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等问题都有明确的认识,从人生观的角度讲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从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对金钱和物质享受的看重,认为个人幸福与他人、与社会无关,对幸福谋取方式的不择手段等,这说明还是有一部分学生陷入了价值观的误区,出现了价值主体的个人主义倾向、价值标准的拜金主义倾向、价值取向的实用主义倾向、价值实现的庸俗主义倾向。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多渠道的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大学时代写作的诗歌和博士论文主要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自由与幸福的思考。1835年至1837年上半年,马克思主要受康德-费希特哲学的影响,重视人的意志自由,侧重从精神层面来考虑人的自由与幸福。从1837年下半年开始,马克思逐渐转向黑格尔哲学,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吸收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现实因素和辨证思想,论述了"定在"中的人的自由与幸福。马克思大学时代的幸福观蕴含着其成熟幸福观的根本主旨:人本主义的原则;预示着其成熟幸福观的科学本质:唯物史观的和辨证的;孕育着马克思成熟幸福观的核心命题:人的自由是幸福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奋斗和幸福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初步形成了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从出场逻辑看,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在理论、文化、实践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慢慢清晰的.从内容布展看,习近平对"为何奋斗才幸福""为谁的幸福而奋斗""奋斗什么样的幸福""如何实现奋斗幸福"这四个根本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其奋斗幸福观的内容结构.从价值旨归看,开辟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新境界、指导中国改革与建设开创新局面、贡献世界文明发展中国新智慧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多重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6.
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理论基点,深刻解读了社会转型中幸福的时代价值。认为要积极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促使人们追求和谐富足的幸福社会,推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7.
幸福取向是幸福观的重要表现。当代高职大学生在理解幸福和追求幸福上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取向,这不利于高职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文章分析高职大学生幸福取向功利化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矫正建议,以帮助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8.
灾难深重的命运迫使史铁生苦苦思索什么是幸福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结果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幸福观。主要内容包括 :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精神体验 ;幸福与痛苦相互依存 ,以痛苦为衬照 ;幸福在不断超越与追求的人生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是人追求幸福的内驱力;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获得幸福的重要保障;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形态。中国共产党的当前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正是马克思幸福观当代价值的体现。因此,对马克思幸福观形成过程的梳理及对其内容的再认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实现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幸福思想散见于《论语》等诸多典籍中,其幸福观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色彩,内容上包罗了从物质到精神、由内隐到外显,涉及个人与社会、世俗与超越等多个层面,有明显的伦理性与人格体验特质。  相似文献   

11.
姓名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民族的幸福观念高度相关。比较而言,中华文化重姓轻名,而西方文化重名轻姓,这实质上反映了中西幸福观的差异——中国人的幸福观具有鲜明的集体主义取向,而西方人的幸福观则具有鲜明的个体主义取向。  相似文献   

12.
李端阳  陈琪 《文教资料》2013,(1):79-80,83
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幸福观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大学生的幸福观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进行了研究现状述评,如国外侧重于从幸福观的主体出发对幸福的内涵、价值追求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国内侧重从大学生幸福观内涵、必要性、影响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路径出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的劳动幸福观诠释了人类文明社会生产的本质.基于当前社会发展问题,做好对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进一步解析,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马克思劳动幸福观的时代影响力,同时,也是解决信息化时代下工人阶级部分社会矛盾问题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偏离主要表现为幸福主体上的个人主义倾向、幸福取向上的享乐主义倾向以及幸福手段上的机会主义倾向.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政策,一是注重学生追求幸福过程中的智商培养,使其具有认知幸福的能力;二是注重学生追求幸福过程中的情商培养,使其具有体验幸福的能力;三是注重学生追求幸福过程中的逆商培养,使其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幸福观就是人们对幸福的认识和看法,它会影响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体验.幸福现受价值现影响,也是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幸福观调查问卷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主流价值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信仰和教育会影响幸福现的结论.从重塑幸福观角度提出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提升媒体公信力、强化党政干部自身素质建设等一些关于构建主流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幸福教育指以学生终身幸福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幸福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可以通过开设幸福教育课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通过开展主题鲜明的班会、独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训练发展大学生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幸福能力;通过教会大学生建立完好的时间管理机制、调整自身的幸福参照系及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格品质等自我管理和调适策略,培养他们终身幸福的幸福习惯。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追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已正式拉开序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不仅对什么是幸福作了科学回应,而且对未来社会如何实现人民幸福作出了符合客观规律和具有实践价值的构建,这使它具有超越其他一切理论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并为实现"幸福中国"找到了一条可靠而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困境,既源于幸福观的结构性紧张、物质中心主义的膨胀,使得道德价值呈现虚无化的危险,又源于消费文化在大学校园肆意生长,助推消费满足与幸福感不同步增长的悖论。超越大学生幸福困境必然是复杂、系统的嬗变过程,路径上呈现为优化幸福系统、改良校园文化生态、拓展教育的幸福功能,及建设幸福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大致呈现出四重不同面向:“箪食瓢饮”的幸福所反映的乃是一种德性幸福观,它既涉及人们正确对待欲与理、身与心关系的态度,同时也关涉到理想人格证成与理想社会的实现;“道法自然”的幸福提倡人应当过一种顺应自然本性的生活,只有摒弃人为,复归自然,人才能真正获得心灵上的自由;“长生久视”的幸福从“重生”的角度主张人可以通过修道的方式来达到精神与肉体上的快乐;“证成涅槃”的幸福所指向的乃是一种看破和超越现世苦乐从而达致身与心的无上自由的精神状态。这四重面向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人对于幸福的独特认知方式和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幸福观具有多重向度,德性至上是其幸福观的根本原则,但不是唯一原则.从义利之辨来看,孟子的幸福原则包括德性原则、功利原则和理性原则三个方面.德性原则坚持儒家道义论的基本立场,确立了幸福观的德性基调和精神追求;功利原则触及儒家道德理想的经济基础,形成了孟子幸福观的现实品格并使之能够落实于社会生活;理性原则运用儒家思想的智慧思维,使幸福理论展现出鲜明的理性特质,力图消解德性幸福与功利幸福的内在紧张.在三大原则共同作用下,孟子的幸福观既发展了孔子奠定的德性幸福,又为儒家幸福观开辟出功利幸福的新空间,并实现二者一定程度的融合,从而构建了崭新的完整形态的儒家幸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