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或考试中,面对一些问题,答案就在嘴边,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却没有办法把它说出口,或加以具体的描述.这是一种"几乎就有了"的感受,这种现象俗称"茶壶里煮饺子",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现象,常常使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因此,研究"舌尖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地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舌尖现象",对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文试图从缄默知识视角对"舌尖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的教学策略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07,(Z6)
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大多数学生都遇到过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回忆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暂时性的遗忘。但应注意的是,出现在学习和考  相似文献   

3.
乙白莲 《初中生》2007,(7):17-17
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大多数学生都遇到过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回忆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暂时性的遗忘。  相似文献   

4.
离高考越来越近,不少考生也越来越紧张,沉重的压力让许多考生郁积了不少“心结”。这些高考“心结”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备考和考场发挥。因此,考生要尽早调整自己的状态,解开“心结”。拒绝“舌尖现象”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似乎就在脑海中盘旋,呼之欲出,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很多考生一定都遇到过这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回忆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暂时性的遗忘。这种出现在学习或考试中的“舌尖现象”常会影响到考生的情绪和信心,所以必须避…  相似文献   

5.
正1.高原现象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感觉学过的知识模糊的现象。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或"瓶颈效应"。解决方法其实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疲劳期",就如我们在长跑过程中总有一段时间感觉无比疲惫一样。在这个阶段,总是觉得无论怎么学习都没有起色,其实这个阶段是你提升的关键时期。只要能挺过这一阶段不放弃,你就会迎来成绩飞跃的"爆发期"。2.舌尖现象高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也可能看见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经历:路上遇到一位儿时的同学,感到面熟,但他的名字就在自己的“舌尖上”却说不出来。在学习中,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考试中,有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舌尖现象”。这种现象大多数人都遇到过,是一种  相似文献   

7.
<正>"高原现象"是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现象。当"高原现象"出现时,不少学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影响心态,影响学习,甚至失去了对考试的信心。那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克服"高原现象"并快速走进中考化学复习的良性循环呢?1.夯实基础。基础知识不牢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欠债"太多,容易遇到"高原现象",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找出"弱点",夯实基础。在熟悉化学教材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错误重复出现"是存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对于某个知识点教师反复讲解,但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依然会反复出错的现象.本文主要从学生方面来阐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诸如学生应该制定错题应对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一、问题的提出相信每个人在数学学习中都会不同程度地犯错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但令老师困惑的是为什么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或同类的错误?就拿笔  相似文献   

9.
在高三数学总复习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同一知识点或同一题型,当练习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效率不再提高,而是保持当前这一水平,甚至出现倒退,心理学上将这种由劳动的单调性和重复性造成的低效率现象叫做"高原期"现象.在数学高考总复习中,持久、单调、重复地复习教学,不仅达不到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反而降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持续快速地提高,教师在数学复习教学中必须防止和克服"高原期"现象的制约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数学总复习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学总复习中出现的"高原期"现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以便于与各位同仁交流与商榷.  相似文献   

10.
考试粗心现象是指在对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构成掌握的前提下,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遗漏与错误的心理现象;小学生考试粗心现象的发生存在学科差异与年龄差异,与学生的书写水平的阳性得分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小学生考试粗心现象的形成与后天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关,学习习惯不良引起的考试过程中心理能量的不合理分配,进而抑制了考试过程中的阅读感知与思维加工,造成疏忽与遗漏.书写规范训练可能有助于克服考试粗心现象.  相似文献   

11.
记得2009年9月21日<美术报>的一位作者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美术高考生应对"高原现象"策略谈>,文章分析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这里我要阐述的是在教育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由这种"高原现象"而引发的平台期的构成情况,以及如何缩短或尽量减少这种平台期.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平台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暂时的停顿或有所下降的现象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课堂教学:是"喂食"还是"吊胃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课堂教学中,某些课程学生的逃课率居高不下,一直是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顽症。在问及某门课为什么有如此高的逃课率时,学生直言:"不去上课,同样可以在考试中拿高分"。这种现象除了说明学生学习上的功利追求外,直接反映了某些课堂教学存在严重弊端:讲课背讲稿,考试考记忆。  相似文献   

13.
每年9月份,都有许多学生怀揣理想进入高中学习,刚到梦寐以求的学习环境时的喜悦是无法言表的.但一段时间后许多新生却一扫刚来的喜悦,心情郁闷,生活不如意,学习也不顺心,生理和心理均出现了种种不适,甚至有部分学生出现后悔到高中学习的现象,这种现象表明他们正处于"成长性危机"阶段.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费尽心思去讲,讲台下学生却沉闷不语,甚至恹恹欲睡.学生的困惑是: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考试跟着感觉走,分数完全凭运气.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疲软"状态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当下各类教辅资料可谓铺天盖地,什么"教材全解""课文诠释"等,这些教辅资料对课文的涵盖可谓全面,此时的语文教师如果还按老套路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因此,根据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设计了教学"三步法".  相似文献   

15.
对广大的音乐考生来说,在考场上出现紧张焦虑、自卑乏力的心理状态是经常遇到的紧张心理现象.这种现象,不但会影响音乐考生考试的正常发挥,严重时还会产生"心理阴影"影响考生的一生.本文将针对这种紧张心理现象,通过内因和外因角度进行成因剖析,寻找调节、克服学生考试紧张心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一些中学生在学习中常会出现"走神儿"现象:在上课听讲或做作业的时候,一些没有必要、也不是自己有意去思考的一些念头,会反复自动地出现在脑海里,当当事人想竭力排除这些恼人的念头时,念头的出现反而会变得更加强烈,严重影响学习.在重大考试之前的紧张的复习中或者在考场上,一些中学生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困扰,以致影响考试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经过教师的多次纠正后,在做题时仍重复出现,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错误重复现象"."错误重复现象"是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许多教师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多次纠正过,而且指出错误因为时学生也明白了,为什么学生仍会再次出错?  相似文献   

18.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一种标准参照考试,其功能是评价学生初中阶段数学学习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这类考试还承担了高中招生选拔的功能.正是这种功能,引起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同时出现了"压缩新课教学进程、长时间复习、大运动量训练"等不良教学现象,给学生造成了过重的学习负担.在坚持标准参照考试性质,适当体现学习潜能评价,科学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的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因不同的因素而产生学习停止不前的状况,这种僵化现象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更为严重.文章通过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对僵化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必须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期对僵化现象进行防范、推迟和克服.  相似文献   

20.
沈晶菁 《考试周刊》2014,(68):139-140
在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平时上课"一听就懂",但只要自己做题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对这部分学生进一步调查发现,他们的学习态度很认真、学习表现良好,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发生,如何克服这种学习障碍呢?本文首先对物理学习中障碍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其次对如何克服物理学习障碍这个问题展开全面论述,以为今后有效地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