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阅读速递     
《出版参考》2014,(8):54-56
《瓦尔登湖的反光:梭罗日记》 [美]亨利·戴维·梭罗著 朱子仪译 金城出版社定价:58.OO元 2014年6月 作为爱默生的学生、美国“自然文学的先驱”,梭罗青出于蓝,他的日记被爱默生称为“储蓄所”,而他为世人所熟知的《瓦尔登湖》正是从他的“储蓄所”里零存整取了全部素材.《梭罗日记》是梭罗生命的储蓄所,他的文学生命因此而不朽。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胜利     
如果你热爱自然的话,就远离瓦尔登湖,到拥挤的波士顿市中心定居哈佛大学经济学家Edward L.Glaeser今年出版了一本新书《城市的凯旋》,引起了从《经济学人》到《纽约时报》等严肃国际媒体的广泛注意。他在《波士顿环球报》上也发表了文章,题为《如果你热爱自然,就搬到城里来》。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他把我们心目中的环境主义先知梭罗描绘为一个罪恶昭彰的环境破坏者(梭罗的一次野炊,就烧毁了300英亩的森林!),解构了瓦尔登湖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造化和人类杰作之间--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罗以瓦尔登湖畔为基地,默默地实践着爱默生关于"人与字宙保持着最原始的关系"的理论.他的<瓦尔登湖>以其独特的思想、个性赢得了举世的瞩目.在自然中,他寻求的是一种孩童般、牧歌式的浪漫和愉悦;寻求一种外在简朴、内心富有的生活方式;他预见到工业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唤醒人们融入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梭罗的《瓦尔登湖》 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相似文献   

5.
万仞 《四川档案》2014,(6):29-29
<正>"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我是它的圆石岸,漂浮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避隐处,高高地躺在我的思想中"。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散文集《瓦尔登湖》中第11篇《湖》中的一首诗,描绘了瓦尔登湖如梦如幻的神奇之美。1845年7月4日,梭罗带着一把斧子,来到了离他家不远的瓦尔登湖畔,自建房屋,开荒种地,看书写作,过着最简  相似文献   

6.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在美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能成为一部经典作品,与美国十九世纪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梭罗个人的生命历程直接相关,具体可概括为四个因素:一是超验主义运动,该书是超验主义的核心文本;二是自然文学写作,该书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并具有深远的生态学意义;三是乌托邦社团运动,该书是对个体乌托邦的成功书写,宣扬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契合了美国人的伊甸梦想;四是废奴运动,梭罗的"英雄"角色及其身后的文化地位也对该书的经典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凌翔 《军事记者》2008,(10):48-49
我一直不知道别人是怎样将文章写得活灵活现的,是怎样将不容易让读者感兴趣的那类文章写得引人人胜的。前不久,看了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一书,我似乎豁然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8.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当天,28岁的亨利·戴维·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畔的一栋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里,宣告了他个人的生活与精神上的“独立”。小木屋里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件家具。他在湖边种豆、打猎、伐木、收获,也在湖边倾听、观察、沉思和梦想……他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独立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当他认为他已达到了他的那个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的目的时,他就走出了林子,重新回到了城市。以后他又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9年后,即1854年,他的《瓦尔登湖》出版问世。 这本书是梭罗的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真正  相似文献   

9.
正01梭罗的《瓦尔登湖》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0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永远这样,一辈子都手拉着手!乌拉,卡拉马佐夫!"郭立亚再次欢呼,孩子们也跟着他再次欢呼。  相似文献   

10.
引子——一次短暂而曲折的读书经历现在国内正流行着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瓦尔登湖》.我也跃跃欲读,5月初从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借了两本梭罗的《瓦尔登湖》译本,又从网上下载了最有名的徐迟的译本.为了能够读好这部难读的书,我初步对照了三个译本,从中选择了徐迟的译本和王光林的译本(长江文艺出版社,武汉,2005年)作为阅读本,以徐迟译本为主,碰到不容易懂的地方,再对照王光林译本.这种做法还真管用,帮助我解决了几处难题.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翻译确实是一种再创作的智力劳动.我首先仔细地阅读了徐老的《译本序》.徐老在《译本序》的开篇就讲:"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我已经退休12年了,对名利早已心如止水,对家庭、子女也心意满足,安安静静地读书有四五年了,我自认为已经达到了徐老对读《瓦尔登湖》的要求.可谁曾想到,读第一章"经济篇"就卡壳了,总感到读的内容似乎不进脑,引不起兴趣,不知所云,硬着头皮读了一半,实在读不下去.  相似文献   

11.
1845年,有一个叫梭罗的年轻人带着一把斧子,只身来到茂密森林里的瓦尔登湖旁,伐木建造起了一座小木屋,并在这里远离商业社会的喧嚣,孤单而宁静地生活了两  相似文献   

12.
道家的审美理想是建立在崇尚自然的基础上的。《庄子》一书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自然论,反复强调自然天性,崇尚自然真情。本文从朴素而天下莫与之争美、法天贵真、雕琢复朴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崇尚自然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瓦尔登湖》的中译本自1949年在中国首次出版以来,经历了由冷到骤热的接受过程。笔者从翻译出版视角并结合接受美学理论来考察分析我国不同时期的接受语境以及读者期待视野对《瓦尔登湖》在中国出版接受状况的影响,并对《瓦尔登湖》复译现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安静的黄昏,河水轻缓地流淌着;天际的余光和岸边的树影,被揉进这水波不兴的画面中,慢慢浸润开来;一只薮猫,悠闲地溜达进了人们的视野。如此风物油画般的恬静,让人想起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这只徜徉自己地盘上的薮猫,没有被暖色的侧逆光惊扰。它扭过头瞥了一眼摄影师,眼神淡然,又有些许尊严;优雅地迈出一条修长的腿,探过身来,略略的迟疑也没有打断  相似文献   

15.
陈守湖 《新闻窗》2008,(2):45-45
2006年6月30日,写完红灯笼这种茄科植物,系列散文“老家植物志”写完了,这组散文一共写到了生长在湘黔边境山区的100种植物。为何会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呢?我想大约与我近年的阅读兴趣有关。写完这组系列散文后不久的一天,整理书架,我发现这些年我的阅读主要集中在洋溢着自然情趣的文字上。《瓦尔登湖》,《昆虫记》,  相似文献   

16.
朱锦  刘子慧 《中国广播》2005,(11):74-74
听众朋友,现在请欣赏音乐专题节目《崇尚自然,万物有灵——介绍独具特色的佤族音乐》。  相似文献   

17.
一次能源报道的高端研讨会解树江(《中国能源报》副总编辑):在我国能源报道领域,举办如此专业、高端,并且是新闻界、实业界、学术界三结合的研讨会,在我印象里应该属于第一次,这使得本次会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好好加以总结和记载.《中国能源报》以"忠诚国家利益,崇尚专业和谐"作为价值观."忠诚国家利益",而不是某部门的利益,也不是某个企业集团的利益.现实中各种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候是矛盾甚至对立的,这些情况下《中国能源报》努力做到超脱其外,站在更高角度展开报道,切实考虑国家利益.所以总的看,能源报道应在服从国家利益,有国际视野,崇尚和谐自然几方面着眼和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梭罗在中国的传播接受史并不像国内学界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徐迟翻译的《华尔腾》的出版。事实上,1926年郑振铎的美国文学介绍应该算是梭罗在中国译介的起点。此后,曾虚白、张越瑞、徐迟、郁达夫、林语堂等人或评述或引用或译介了梭罗的作品。在这段时期内,虽然由于中国国内特殊的政治现实、接受语境等诸多因素制约,梭罗在中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但这些介绍和评论毕竟是梭罗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滥觞,对于研究20世纪早期的中国出版史和中美文学交流史具有典型的个案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平安 《大观周刊》2012,(9):27-27,10
:随着东晋王朝的建立,魏晋玄风也随之南移。东晋士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调和名教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他们崇尚自然、寄情山水而又留恋生活。王羲之作为当时的名士,其名作《兰亭集序》在文字内容和书法形式两方面都体现了当时玄风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朱熹是《诗经》宋学的集大成者,其《诗》学思想及其《诗集传》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代《诗》家注重朱子之学,崇尚《集传》成风.《诗集传》既是元代科举的参照经典,也是学校教育的经典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