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风已走洞庭波,麻豆庄中柚子多。往岁文宗若东渡,内园应不数平和。”这是清代福建巡抚王凯泰咏台湾特产麻豆文旦柚的诗。“麻豆”即今台湾台南县安定乡麻庄,“文宗”指的是清代咸丰皇帝,“平和”指盛产文旦柚的福建省平和县。清代咸丰皇帝嗜爱平和县文旦柚,认为这是天下最佳的柚子。  相似文献   

2.
唐丽 《兰台世界》2013,(10):132-133
余潜士,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其深得道光、咸丰两位皇帝的赏识.其教书育人30多年,桃李遍布八闽及台湾.咸丰皇帝还特赐进士出身,授文林郎.本文就余潜士对清代德育教育的贡献与影响进行浅显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余潜士,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其深得道光、咸丰两位皇帝的赏识。其教书育人30多年,桃李遍布八闽及台湾。咸丰皇帝还特赐进士出身,授文林郎。本文就余潜士对清代德育教育的贡献与影响进行浅显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清宫《穿戴档》与皇帝礼服和吉服的穿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宫《穿戴档》是宫中太监记录皇帝一年四季穿戴服饰的薄册,内容详细可靠,是研究清代服饰的珍贵资料。本文分析了乾隆二十一年部分和咸丰四年全年《穿戴档》,结合其它文献资料和清代实物图片,探讨皇帝礼服、吉服的穿戴方式和穿戴场合。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穿戴档》是宫中太监记录皇帝一年中所穿戴服装与配饰的簿册。本文通过对咸丰四年与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档》进行分析,并与清代实物图片及其他文献资料进行结合,对清朝皇帝吉服与礼服的穿戴场合及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台湾不仅风景如画,气候宜人,而且水果丰富,味道甜美.特别是台湾产的西瓜,早在清代就是进献皇帝的贡品.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文化台独"势力从中作梗,在台湾坊间,"台语"的说法大有取代"闽南话"、"闽南语"的趋势。闽南话进入台湾四百年,由于历史的原因,融入了荷兰语、日语及台湾原住民语元素,使得如今台湾的闽南话跟大陆祖地的闽南话有了些微差别。然而,用"台语"这个名称来指称此地的主流方言是不妥当的,说"数典忘祖"也不为过。本文梳理了当下闽南话与"台语"播音主持的几点异同,释答了对台方言广播在声音表现与归属感营造方面的几点困惑。  相似文献   

8.
党督 《湖北档案》2014,(8):34-38
正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马关条约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日本统治台湾50年。面对其残暴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拿起刀枪,前仆后继展开不懈抗争。在不见硝烟的"文斗"战场上,林献堂给历史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形象。组织第一个诗社,被尊为"迷惘年代的掌灯人"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福建闽南平和县五寨埔坪村,1881年(清光绪七年)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林文钦系前清举人。他  相似文献   

9.
"Hi,我编的《传艺》杂志你收到了吗?" "收到啦,在看呢.原来那么多传统艺术保留在咱们宝岛台湾啊!" "沛琳,在干嘛呢?来我家泡茶?" "我在参加宝马车组织的中国文化之旅哈,去不了啦." "Hi,我博士考上啦,开心,导师是闽南文化专家陈支平教授." "哇,沛琳,太厉害了,以后你就可以长呆在厦门了." "博士论文答辩过啦,没有延毕,而且又接到了漳州师范大学的副教授的offer! " "太崇拜了,有机会我要去蹭课,听听我们施大记者的闽南文化课程." 认识沛琳,一晃好几年,每次见面,都能感觉到她的变化,工作上的,学业研究上的,还有生活上的.比如妆容打扮,这次走清新文艺风,下次就会职业大咖族,再下次就有可能是让人目眩的街头朋克装.她是毛爷爷倡导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也是时尚女魔头认可的"每日一妆、自我风采"的潮人.总之,就是正能量超级澎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报业新媒体音频新闻频道现状的分析,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及目标,提出"1383"发展模式."1"是指确立一个行动指南,"3"是指"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方式,"8"是指八类音频内容,最后一个"3"是指三项共建活动.  相似文献   

11.
据考证,"公牍"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戎幕闲谈》一书.它是由"公"和"牍"组成的双音节合成词.在唐代以前,单音词"牍"就已经具备了文档含义,并组成了"竿牍""案牍"等"牍族"文档名词.在宋代,"公牍"的使用次数大幅增加.在元代还出现了"公牍文"这种新的文体.清代其使用次数激增,民国时期出现了两部以"公牍"为名的著作,分别是《公牍学史》与《公牍通论》.到现代,"公牍"仅在人们引用旧时文献时才会出现."公牍"的含义较为稳定,从出现之时就泛指公文,后代也沿用了这一词义,且多为官员、文人使用.  相似文献   

12.
卞玺 《新闻爱好者》2010,(10):117-117
前言 闽南文化是由闽台两地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闽南人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域文化。闽南与台湾一水之隔,闽南文化随着闽南人到台湾而广为流传。这也是海峡两岸闽南话一直畅通交流、沟通无阻的根本原因。厦门卫视节目大多使用闽南语播出,闽南语言文化的趋同性和相似性所显示出的强大向心力,  相似文献   

13.
一言 《历史档案》2011,(2):128-128
清沿明制,将题本作为内外衙门臣工向皇帝报告政务的一种主要公文书.有研究者统计,“清代顺治、康熙两朝臣工上报政务的公文中,题本占百分之九十以上;雍正至道光年间题本约占上报文书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咸丰至光绪中期,题本比重仍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可见,在清代统治全国的二百六十七年中,有二百五十年左右是以题本为上报政务文书的主体的”...  相似文献   

14.
昔日有形容北京地域文化现象的俗谚:"东富西贵,南贱北贫.南城茶叶,北城水."所谓"东富西贵",大体是东城西城多富贵人家之意.最早记载"东富西贵"的文献是清末学者震钧著<天咫偶闻>,"京师有谚云:'东富西贵',盖贵人多住西城,而仓库皆在东城.".所谓"南贱北贫",大体是指南城和北城的居民中贫贱之家较多.这是旧北京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正>诏令文书是指中国古代皇帝或以皇帝名义所颁发各类皇命公文的总称,历代赋予诏命文书的名称、用途和程式不尽相同。清代的诏书、诰命、敕谕,上谕等均是皇帝的诏令文书,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圣旨。起初,帝王将相上通下达均可以用诏。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诩"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朕",下  相似文献   

16.
正清廷常用的"皇帝之宝"打开《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清代各朝御档之首,都有一方9厘米见方的"皇帝之宝"印章。据中国一史馆清史专家介绍:在紫禁城收藏的众多宝物中,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而最能代表皇帝无上权威和地位的宝物,非此宝玺莫属。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帝钦定御宝为25方,后人称这25方印章为"二十五宝"。这25方宝玺也  相似文献   

17.
御批是指皇帝所书之批语。或在公文,或在信札,或在图书,凡皇帝所批之语,统称御批。清代皇帝批办公文本章多用朱笔,向称朱批c清制,皇帝居丧期间批办本章或墨笔或蓝笔,又称墨批。御批、未批、墨批皆是对皇帝批语的称谓。从概念上看,御批含朱批和墨批,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古典目录学在明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是指篇卷的名称,"录"是关于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校勘经过、书的评价等的简要文字说明,又称叙录或书录.  相似文献   

19.
有些文字方面的错误在报刊上出现的次数多了,大家习以为常,甚至把错误的东西当作正确的东西使用着.如"攸"和"诸"两个字就是这样.如这样一句话:这件事能不能做成功,是同我们的努力攸关的.这句话里,"攸关"被当作"有关"来使用了,可是"攸"和"有"不是一回事."攸"这个文言虚字,在这里是"所"的意思,"攸关"就是"所关"的意思.比如"生命攸关","利害攸关",就是"生命所关"、"利害所关"的意思."攸关"一词既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图书馆藏清代彩绘长卷《中国沿海全图》,因所绘沿海区域分属七省,也称《七省沿海图》.全图由环海全图、沿海全图及附图(琼州图、澎湖图、台湾图、台湾后山图)三部分图组成. 第一部分首为绘图凡例,列绘图之体例要点.如"边海形势"、"水师重镇"、"外洋险要"、"内洋岛屿"等.次环海全图,右图左说.所绘为东半球之地理地势,"以中华为主,分立二十四向",并标有国家地名百余.图中西方国家名称多与清末写法不同,如"英机黎"、"佛兰西"、"是班呀"、"葡萄呀"、"普鲁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