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巍 《青年记者》2021,(3):92-93
公众账号新规首次明确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的内涵与外延,要求互联网平台对平台内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分级分类"管理,提出"复合验证制度",规范公众账号合法转让的具体步骤,要求互联网平台建立对网络虚假信息的管理机制,通过类型化的方式明确账号运营者和MCN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并对违法行为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21,(3):F0002-F0002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新修订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旨在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的依法监管,促进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规定》将于2021年2月22日起正式施行。人民网传媒频道为您梳理《规定》内容,一图了解五大关键点。  相似文献   

3.
腾汛落实“微信十条”首批处置357个违规公众账号 8月29日,新华社记者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业界简称“微信十条”)发布后,腾讯公司对照规定要求开展自查自纠,近日向国家网信办报送第一批微信公众账号处置名单。  相似文献   

4.
赵萍 《报刊之友》2014,(9):125-126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微信用户数量超过5.64亿,成为互联网领域中的一座金矿;微信公众账号数量达到百万级别,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以成都市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样本,力图展现“秒”传播时代的信息传播现状、探索信息延伸趋势,为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政务微信”作为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庠网站”并列的第三种政务公开途径,已日渐被公众和政府翻门认可。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正式发布“微信十条”,鼓励各级党政机关、氽事业单位和各人民团体开设公众账号。  相似文献   

6.
2017年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并于2017年10月8日起正式施行.两个“规定”的出台,旨在促进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和群组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广大网民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有助于维护国家公共领域安全和个人隐私领域的保护.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给国家安全、社会生活和个人隐私带来各种压力,分析信息平台的传播模式、传播属性和传播特点,有助于促进互联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南传播》2014,(12):147-148
“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日下午,国家网信办召开成立以来的首次移动互联网业界代表座谈会。来自中央新闻单位、中央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微博客网站、即时通信工具企业、应用商店企业、移动搜索企业、政务类公众账号和微信公众账号等领域代表发言,为推动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使图书馆信息服务有了较强的兼容性、使信息用户具有了集聚性和吸引性,但是目前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服务理念落后、馆藏结构体系不能适应“互联网+”的要求、图书馆日常工作管理制度滞后、缺乏统一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树立“互联网+”服务理念、调整馆藏结构、更新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统一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的观点,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飞 《新闻实践》2014,(10):44-45
8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根据这十条《规定》,微信等即时通信将实行“后台实名制”,此外,未经批准的公众账号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这十条《规定》被称为“微信十条”,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师生也就此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0.
谭砚文 《青年记者》2023,(24):101-103
互联网“计数”与“量化”指的是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发起的对网络活动与网络行为等的计量行为。本文考察1995—2005年间主导性互联网平台论坛和博客的量化规则发现,互联网计数的初衷是围绕“人”而展开的,一方面,计数让网民获得网络体验感与参与感;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计数管理网民,维护网络平台的秩序。互联网计数的发展折射出中国互联网早期的经济史、治理史和网民使用史,为丰富互联网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实施后,互联网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17年6月1日起实施.该《规定》规定了互联网新闻市场准入制度.凡是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服务,都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者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建设初期,有位学者对互联网有过这样的担忧,“大量网络信息已经成为现实世界丑陋现象在虚拟世界的映射,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网民的理智在匿名下失控,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蜕变,网络监管的缺位使丑陋现象愈加升级”。一度社会上纷纷感慨:网络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为社会与公众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服务,而如果运用得不好,则会产生消极作用,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在人们看到它积极~面的同时,表现更多的是忧虑.  相似文献   

13.
以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4编的347种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为样本,对其微信公众账号的开通状况做了调查与分析.截至2015年1月1日,仅有38种期刊开通了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微信公众账号.合并12种“多刊一号”期刊,实际分析的期刊公众账号共28种,依照没有固定栏目和有固定栏目2种情形加以讨论.结果显示:没有固定栏目的13种期刊其微信公众账号的不足较为明显;有固定栏目的15种期刊其微信公众账号具有“阅读界面简洁明了,用户个性化需求更易满足;信息内容涵盖丰富,宣传推广功效更加显著;特殊功能开通,微信平台效能越发突出”等优势.认为今后应充分认识微信公众平台在学术期刊出版界的应用前景,注重栏目设置、内容优化以及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11,(21):5
北京产权交易所的信息显示,番薯网正以4760万元价格转让公司40%股权,股权转让方是番薯网大股东上海方正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番薯网为本次股权转让的受让方设置了多项资格条件,其中包括:受让方注册资本不少于1亿元,且2010年度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应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五年以上,并具备网络文化及广告经营许可;不以电子书的互联网出版经营相关业务为其主营业务;具有互联网搜索引擎技术的相关知识产权等。  相似文献   

15.
储靖伦 《声屏世界》2014,(10):63-65
<正>微信自2011年问世以来,仅用两年时间就赢得3亿用户,并且用户数量保持快速增长。许多媒体人看准了微信公众平台精准的到达特性,纷纷试水微信自媒体。一时间,"罗辑思维""云科技""移动观察""鬼脚七"和"小道消息"等公众账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但随着公众账号的增多,平台不断升级,其乱相已初步显现。面对不容乐观的经营现状,微信自媒体该如何突围而出?  相似文献   

16.
对已注册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图书馆所推送的信息类型及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同类型微信公众号提供的信息服务,对图书馆利用微信进行信息推送服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进友 《新闻战线》2015,(5):181-182
微信平台作为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模式,从微信的传播特征、传播模式、个人账号和公众平台等方面都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播,超越了以往任何传统传播媒介的高度,带领大众进入了全新高效的信息传播新时代。2011年1月,腾讯公司正式推出基于智能终端的免费通讯服务——微信。微信借由网络可以快速发送语音、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同时,运用个人账户、公众平台等功能共享媒体信息并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微信平台将大众传媒传播与人际交流传播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吴欢超 《青年记者》2006,(16):114-115
网络媒体公信度现状互联网作为一种交互性的新媒体,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不仅是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体,更是表达公众舆论的载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对网络的信任程度上,公众表现出了相当的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19.
张翠 《编辑学刊》2016,(4):47-52
自从新媒体的发展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微信应用之后,其用户数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微信公众平台是商家开展自媒体活动,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模式的重要渠道。文章主要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的类别,分析其传播特性,梳理微信公众账号的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该自媒体形式的发展策略及后期展望。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公众号成长记:从信息发布渠道到资源整合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刘冰 《编辑学报》2016,28(4):388-390
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作为炙手可热的社会化媒体,微信公众号很快地成为各大媒体品牌延伸的必争之地,处于数字化转型的科技期刊也不例外.随着科技期刊对微信公众号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微信为公众号提供的服务不断完善,科技期刊公众号在不断成长.科技期刊公众号信息内容从最初的纸版内容的信息重现,转向以纸版内容为基础加之独立生产的适于社交网络传播的内容产品的组合形式.已有科技期刊公众号告别了单纯信息供应模式,进入了信息服务与功能服务相结合的模式.用户导向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特征,功能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强用户黏度.而在“互联网+”的运作模式下,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更是可以作为一个资源整合平台,盘活平台上个体与机构的各种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文章对这一成长做一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