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arase,GSTπ)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胃癌和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组织中的阳性率。结果:GSTπ在胃癌和胃炎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14%(43/58)和37.50%(15/40),两者差异显著(P<0.05)。GSTπ在胃癌低分化组阳性率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GSTπ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检测GSTπ对提示预后及指导化疗方案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致GSTπ表达的变化。方法:利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CO2培养箱进行培养过程中,加入阿霉素注射液继续培养5h或10h。然后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实验组BGC-823细胞变形,GSTπ表达位置和灰度有明显变化。结论:阿霉素作用5h可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使胃癌细胞形态和GST基因表达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GSTπ)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76例大肠癌和 30例正常大肠粘膜进行检测。结果 :GSTπ 在正常大肠粘膜阳性率为 1.3% ;在大肠癌阳性率为 6 8.4 % ;GSTπ 阳性表达与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 <0 .0 5 ) ;与性别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检测GSTπ 对大肠癌化疗方案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4.
热休克蛋白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4例乳腺癌和55例胃癌组织中的HSP70进行检测.结果:(1)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8.13%,61.82%.(2)乳腺癌中HSP70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年龄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3)胃癌中HSP7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均呈较高水平表达,其中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70可能成为乳腺癌,胃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5.
芪蚣抗纤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用芪蚣抗纤方(QF)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治疗前后肝组织病理结构变化的观察,进一步阐明QF抗免疫性肝纤维化机理.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持续8周诱导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然后应用QF灌胃治疗四周,第十二周起,分批处死动物,取肝组织,常规制备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并对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胶原纤维特殊染色(Mallory)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QF高低剂量治疗组较模型组肝细胞损伤都有不同程度好转,胶原纤维明显减少.结论:QF可能有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具有抗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GFR在47例乳腺癌组织和19例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结果:47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53.2%.显著高于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26.3%)(P〈0.05)。EGFR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EGFR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EGFR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通常实习用甲状腺切片多采用HE染色法,而亮细胞(又称C细胞分泌降钙素)则须用浸银法才能清晰的显示其形态及胞质嗜银颗粒,故此,观察甲状腺结构须配有HE及镀银两张切片。显示亮细胞多采用幼年小狗甲状腺块染浸银法,此法使用较早,比较稳定,但组织收缩较严重易有银沉淀,影响效果。近年报告的甲状腺切片浸银法,要用20%硝酸银且浸银前要用吡啶处理,手续繁杂。我们参考Grimlius(1971)和Pascual  相似文献   
78.
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是临床常用的植物性抗肿瘤药物。关于VCR对热休克蛋白(HSP)的影响极少报告。我们利用细胞培养和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了VCR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HSP27和HSP70表达的影响。为深入认识VCR的作用途径,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硫酸长春新碱由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BGC-823胃癌细胞株由北京肿瘤研究所提供。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及兔抗人HSP27和鼠抗人HSP70抗血清(I抗)和DAB显色剂,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提供。1.2,方法将5×10.4/ml浓度的BCG-823胃癌细胞,置无菌96孔板中,于C…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ER与P53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119例胃癌标本进行石蜡切片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R与P53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39%(79/119)和68.07%(81/119),ER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513)。结论:ER与P53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互相促进和互相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CD44smRNA在大肠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smRNA在大肠癌细胞中表达的特点.方法: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52例大肠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CD44smRNA在大肠癌中总阳性率为65.38%(34/52)CD44smRNA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有否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CD44smRNA在大肠癌中有较高表达,可作为临床预测大肠癌转移潜能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