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民族志与古典神话研究民族学这门学科,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以研究民族事象为任务的民族学(Ethno-logy),就是理论的民族学,另一个是以记述民族事象为职志的民族志(Ethnography),就是记录的民族学。这两部分是有密切关系的(有些学者把后者看作理论民族学的“下属科学”),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它们的活动可以或应该相对地独立进行。  相似文献   
12.
在“郭沫若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能够来参加郭老诞辰百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感到无限喜悦和荣幸! 郭老不管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都是我的前辈。他在文学和学术上影响了好几代人,我是新文化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所受影响就更大。我今年90岁了,能够来参加这个会议,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郭老是一位具有显著成就的文学创作家,特别是他的新诗。新文学运动早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两年,即于1917年兴起,最早刊行的一本新诗集即胡适的《尝试集》问世后,受到当时广大青年的欢迎。但不久,郭老那光芒四射的《女神》一出版,胡适的《尝试集》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女神》当时吸引了千千万万爱好文学的读者,特别是青年,我就是其中的陶醉者。《女神》奠定了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基础。因为仅仅是理论上的提倡和一些尝试的作品,还不能够使新文学成为大气候,只有既有理论又有较成功的作品,才能促成强大有力的新文学运动。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郭老创作的出现,对于新文学运动可算是“一锤定音”。《女神》一问世,就带动了新文学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壮大了新文化运动的声势。  相似文献   
13.
1994年3月9日,本刊在北京举行出版座谈会,主编阎纯德教授主持会议,国家汉办主任、北京语言学院院长杨庆华致辞,我国文化泰斗及其他专家教授钟敬文、任继愈、季羡林、张岱年、张清常、汤一介、乐黛云、傅璇琮、冯天瑜、彭庆生和国家汉办常务副主任程棠等20多人与会,大家就弘扬民族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及如何办好杂志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4.
太湖游记     
我们是乘着沪宁路的夜车到无锡的。抵目的地时,已九点钟了。那刚到时的印象,我永远不能忘记,是森黑的夜晚,群灯灿烂着,我们冒着霏微的春雨,迷蒙地投没在她的怀中。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是[中流砥柱]谈谈抵制学术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腐败,近年在学界比较普遍,比较突出。“四人帮”刚倒的时侯还少,过了一阵,就浮出来了。我们老一辈人,对这些东西比较注意,脑子里有许多规矩、条条,有些事看不惯。最近看到报上批评这种现象,心里不大好过,感到与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好形势不符。 我以前写了文章,谈学风和文风的问题,在《群言》杂志上发表过。这几年,我出去开会,有时见到季羡林、张岱年一些老先生,在一起随便谈谈,偶尔也涉及这些事,认为不应该有这种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阐释 50年来我国民间文化学研究的主要成绩。一是回顾了新中国 50年来民间文化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二是分析了这一时期这方面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著述 ,指出了它们所反映的几个新特点。这些成绩的取得 ,有民间文学、民俗学者的开拓 ,也有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东方学等领域学者的新贡献。我国诸多学科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 ,探索了民间文化这一重要的研究对象。这些成果揭示 ,在中国民间文化的研究中 ,民众的文化传承活动 ,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事民俗学研究70余年来,当然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通过对文学切入点、“书斋学者”、民间文学与原始文学之关系、学习前苏联理论等4个方面的自我反思,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是:在学术上,应该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国家与国家之间学习彼此的学术,固然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吸取营养,但也必须坚持民族自主的态度,不能舍己之田而耘人之田。而做学问,则应该深入研究对象、扩大知识结构、勤奋刻苦。要靠打好坚实的基础,而不可能是“弹指楼台”,要靠长期不断地积累,而不能指望一夜成功。所以,急躁、浮躁都不是正常的心态。只有服从规律,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楚文化是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国内外引人关注。由于科种原因,以往从上层、书面、笺注及考古方面研究的甚多,硕果繁茂;而从下层、民间、目承语言艺术方面探讨的却不多,专著罕见。瑞书同志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教学与研究工作,自50—80年代多次在湖北、湖南等地进行民间文化调查、采录,所得资料(口录的、书面的)很多。他是“楚人”,且在楚地工作学习数十年。经过长期酝酿与构思,着手撰写“品风楼楚学研究”第一辑“楚文化学”三卷。其中第一卷《荆湘民间文学与楚文化──楚文化探踪》,第二卷《南方民俗…  相似文献   
19.
绪 论《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散文文学的杰作,它和《水浒传》一起成为我国古典小说史上的泰华双峰。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再度渡日现在一般给鲁迅写传记或编年谱(年表)的同志,都认为鲁迅于一九○二年三、四月间到日本留学,最后于一九○九年夏间回国(中间曾经两次回家度暑假,不久即返回东京求学),此后就没有再踏上三岛的土地了。但是,近来日本学界对此事有新的发现。那证据就是鲁迅一九一一年给许寿裳的信。我看了这种消息后,就对鲁迅的原信和有关的一些资料进行了查看,觉得这种发现不但是新鲜的,也是可信的。现在我试从这方面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