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赛事中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成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中国田径重点项目人力单薄,中国田径能够在世界大赛中冲击奖牌的项目少,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这样的重大比赛中运动员的发挥也不稳定,大部分运动员奥运会上的成绩都低于报名成绩.我国运动员在全运会上的震惊世界和在奥运会、世锦赛上的成绩平平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的"全运战略"与"奥运战略"的不协调,必须引起我们田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2.
奥运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主要采用访问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奥运经济的概念、奥运经济阶段性周期的划分、奥运经济的构成及分类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经济的目标、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奥运经济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间接经济是奥运经济的根本;奥运经济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来说,蕴藏着巨大的经济诱发效应和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高潮。  相似文献   
23.
奥运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比赛项目、参赛人数和投入资金等规模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大的规模使奥运会的主办国家和举办城市的负担越来越难以承受,在一个特定城市举办奥运会的矛盾问题也日益突出。2002年的国际奥委会墨西哥特别会议上,国际奥委会决定:奥运会项目的数量最多不能超过28个大项、301个小项,参赛运动员的人数限定为10500人。从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看,国际奥委会的“瘦身计划”显然不是解决奥运会超大规模发展问题的良丹妙药。  相似文献   
24.
借鉴奥运会经验提高十运会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借鉴奥运会增加经济收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2005年在江苏举办的第10届全国运动会的宏观经济效益构架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对十运会的收益目标进行了梯次预测。  相似文献   
25.
1.奥运会投资与风险问题分析(1)奥运会投入结构的风险性(2)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预算的风险性21-28届奥运会投入情况的结果,基本反映出了历届奥(2)奥运会投入预算的风险性(3)奥运会收入构成的风险性奥运会收入的范围主要包括出售电视转播权、奥林匹克标志产品的专营权、指定赞助商的赞助、纪念品以及门票收入等。其中电视转播权成为奥运会收入的主力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电视转播等的营销权归国际奥委会直接负责,销售赢利收入由国际奥委会统一分配,按照2004年以前的分配比例是主办国可以获得电视转播销售收入的60%,但从雅典奥运会开…  相似文献   
26.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基本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包括参加训练的动机与态度,训练时间长短状况、训练和文化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如何处理训练与文化学习关系以及比赛情况。由此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为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养的各级人才。(2)研究方法:资料搜集与分析法、访问调查法、个案例证分析法等方法。2.江苏、浙江、上海奥运会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现状江、浙、沪奥运会优势项目的后备人才储备量较大,在全国具有比较大的数量优势。上海在射击、乒乓球和举重项目的全国排名虽然在十名以外,但由于上海人口数量总量在全国排名倒数几名,因此,从人口总量与奥运会各优势项目数量的比值可以看到,上海的奥运会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相对排名是全国第一。反…  相似文献   
28.
从中、美高校竞技体育制度、竞技体育的组织体系,以及制度本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职业流向与美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人才职业流向相反,是导致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水平不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
整体构建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陶于  彭小澍 《体育与科学》2004,25(1):77-80,76
本从体育与健康专业课程体系的定位、专业设置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计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体系的确定与优化等内容进行整体研究,指出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高校体育专业并无较大差别,主要差距表现在课程设计与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尽合理,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个案例证分析和访谈等方法,对江、浙、沪部分奥运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江、浙、沪优秀运动队吸收奥运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人数过少和经济与文化不断发达的背后,社会赋予人的价值取向发生改变,导致"学、训"矛盾加剧等问题,是影响江、浙、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的主要问题之一.建议经济发达地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采用和推广"走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