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观远  宋书巧 《大众科技》2011,(11):216-21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载体的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量也大幅攀升,出现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的同时也对其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破坏和污染,同样也使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大幅下降。如何科学地界定旅游案区入区人数,以保证景区最佳旅游功能的发挥并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必须对风景区的旅游承载力进行系统研究,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对景区进...  相似文献   
2.
新课改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在学习地理课中把握一个新的标准,那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就对我们的教师,以及教材编写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顺应新课改的趋势,让地理课程与教材更加生活化,更让学生喜爱,变地理学习的被动为主动;同时,新课改给我们的地理课程和教材都带来了哪些改变,还存在哪些问题。这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类专业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结合环境影响评价EIAPro A、EIAPro W、EIAPro N等虚拟软件,引入案例式教学法,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引入案例教学与虚拟软件,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前提。阳朔拥有非常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阳朔乡村旅游资源,该文对阳朔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对科研总体情况、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总结,并就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齐琪  宋书巧 《广西教育》2015,(2):97-98,117
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方面开展环境教育,并以人教版必修I"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课例,探讨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业认识的深入,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正在被人们所了解。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如何将因旅游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本文总结了常见的旅游对环境的污染形式,并提出了一些环境影响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而现代农业是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主要标志。农业规模化首先依赖于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的大小。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是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的两个核心指标。本文探讨了利用地形指标,景观丰度指数、斑块方度指数、景观集中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作为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评价的方法,结合DTM提取的地形坡度因子,以地形起伏较大的喀斯特山区耕地资源为例,应用GIS技术定量分析了不同地形区包括喀斯特河谷区和喀斯特峰林峰丛山区耕地资源规模化潜力指数和规模化成本。结果表明,地势平坦的喀斯特河谷区的耕地规模化潜力综合指数为0.91,地形复杂的喀斯特峰丛峰林山区为0.28,前者为后者的3倍多,而后者的耕地规模化机械成本消耗是前者的8.8倍。说明土地资源规模化潜力和规模化成本受到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和地形格局的严重制约,且严格受控于土地资源空间格局与地形的组合形态,不同的地形区域之间差异巨大,将对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校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时科研总体情况、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总结,并就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地理学发展、社会需求增加和技术方法革新的多重推动下,地理课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03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出台,将地理课程设置为3个必修模块和7个并列的选修模块。人教、湘教、鲁教和中图等版本的教材,体现了"一标多本"的教材编写原则。地理新课标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防灾减灾教育也成为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纵观"高中地理课本防灾减灾研究"的相关章节,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