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研究大豆黄酮对草杂鸡消化系统发育的影响。选用300只1日龄健康草杂鸡,分别随机分为5组,即Ⅰ组和4个试验组。Ⅰ组饲喂基本日粮,在Ⅱ,Ⅲ,Ⅳ,Ⅴ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mg/kg,20mg/kg,30mg/kg,40mg/kg的大豆黄酮。试验表明:与Ⅰ组相比,(14日龄)DaⅣ的回肠长度表现差异显著(P<0.05);(28日龄)DaⅣ和DaⅤ的空肠长度表现差异显著(P<0.05);DaⅤ的空肠和回肠的重量均表现差异显著(P<0.05),(42日龄)DaⅡ的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的长度均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回肠的长度表现差异极显著(P<0.01);DaⅤ的空肠重量表现差异显著(P<0.05)。此外(28日龄)DaⅡ的腺胃重量表现差异显著(P<0.05);DaⅤ的鸡体重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但是整体观察,28日龄和42日龄草杂鸡体重是随添加Da的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大豆黄酮对草杂鸡消化系统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同工酶技术在鸡球虫种株鉴定、流行病学、遗传学研究以及耐药虫株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作一阐述,并扼要分析了该技术在球虫学研究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硼及其化合物在动物营养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理量硼对动物具有营养作用,高剂量硼则有不利影响,甚至具有毒性作用。本文从动物对硼的吸收和排泄,硼在动物机体内的分布,硼与钙、镁、磷等微量元素代谢的关系,硼对骨代谢、生长性能、能量底物代谢、血细胞、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生殖细胞、胚胎发育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以及硼的毒性作用等方面论述了硼对动物的营养和毒性作用,并对有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壳聚糖的基本特性与作用,综述了壳聚糖的免疫活性及其抗菌功能,探讨了壳聚糖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中的应用前景,为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牛场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154羽成年皖西白鹅的12项生理指标和9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除血清葡萄糖、血清无机磷外,其余19项指标雌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证实用枕静脉窦采血法,部位易定,操作方便,采血量大。  相似文献   
6.
建设《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资源共享课对深化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科技学院《动物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资源共享课为例,分析了其课程建设目标,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资源呈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课程建设与实践过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堆型艾美耳球虫卵囊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粗尼龙筛分离混合虫株,置2.5%重铬酸钾溶液,28℃—29℃恒温箱中培养,孢子化后接种鸡,7日后扑杀取小肠前段,经磨碎、孢子化、单卵囊鉴定、回归试验。第二次试验纯化后的孢子化卵囊,用2%琼脂溶液(60—70℃)包埋卵囊,待完全凝固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用分离针、刀片分割琼脂球虫块至单个卵囊,再次接种鸡进行回归试验。直到纯化成堆型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8.
用粗尼龙筛分离混合虫株 ,置 2 .5 %重铬酸钾溶液 ,2 8℃~ 2 9℃恒温箱中培养 ,孢子化后接种鸡 ,7日后扑杀取小肠前段 ,经磨碎、孢子化、单卵囊鉴定、回归试验。第二次试验纯化后的孢子化卵囊 ,用 2 %琼脂溶液 ( 60~ 70℃ )包埋卵囊 ,待完全凝固后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用分离针、刀片分割琼脂球虫块至单个卵囊 ,再次接种鸡进行回归试验。直到纯化成堆型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监测奶牛酮病的方法,试验用“酮粉法”快速检验酮病的效果,探讨安徽省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为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在一年时间内,连续对安徽合肥保健奶牛场和淮南奶牛一场、二场的泌乳母牛,进行了全面的,每月一次的监测。通过对近一万头次的监测发现,这几个场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在头年的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四月份发病率较高(平均为3.7%),其中二月份发病率最高(6.6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酒精滴定阳性乳中的体细胞数量和乳酸度水平;方法:首先筛选出68%、72%、75%的酒精阳性乳奶牛,然后各组选择产奶量、胎次、年龄、泌乳期相近的奶牛6头,同时设立酒精阴性对照组.在第7、14和21 d采集全乳,测定体细胞数及乳酸的含量;结果:各组奶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平均值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乳酸含量在12.58 - 15.25°T之间,均属于正常范围,组内及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酒精阳性乳既不会引起乳中体细胞数的改变,也不会影响其酸度,因此可以进行合理地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