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壳聚糖的基本特性与作用,综述了壳聚糖的免疫活性及其抗菌功能,探讨了壳聚糖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中的应用前景,为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牛场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入手,剖析该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凤阳地区部分饲料资源硼含量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姜黄素比色法对凤阳地区部分饲料淘汰的硼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测出了凤阳地区的玉米(0.0761微克/克)、小麦(0.0194微克/克)、高梁(0.0221微克/克)、玉米饼(0.7231微克/克)、麸皮(0.0229微克/克)、酒糟(0.1516微克/克)、野苜蓿(0.4630微克/克)、苜蓿(盛花期0.2050微克/克)、白三叶(0.1213微克/克)、大白菜(0.2386微克/克)、山芋(0.0186微克/克)、胡萝卜(0.0603微克/克)等三十九种饲料的硼含量。为配制生产硼的平衡饲料及硼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54羽成年皖西白鹅的12项生理指标和9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除血清葡萄糖、血清无机磷外,其余19项指标雌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证实用枕静脉窦采血法,部位易定,操作方便,采血量大。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监测奶牛酮病的方法,试验用“酮粉法”快速检验酮病的效果,探讨安徽省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为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在一年时间内,连续对安徽合肥保健奶牛场和淮南奶牛一场、二场的泌乳母牛,进行了全面的,每月一次的监测。通过对近一万头次的监测发现,这几个场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在头年的十一月份到第二年的四月份发病率较高(平均为3.7%),其中二月份发病率最高(6.6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酒精滴定阳性乳中的体细胞数量和乳酸度水平;方法:首先筛选出68%、72%、75%的酒精阳性乳奶牛,然后各组选择产奶量、胎次、年龄、泌乳期相近的奶牛6头,同时设立酒精阴性对照组.在第7、14和21 d采集全乳,测定体细胞数及乳酸的含量;结果:各组奶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平均值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乳酸含量在12.58 - 15.25°T之间,均属于正常范围,组内及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酒精阳性乳既不会引起乳中体细胞数的改变,也不会影响其酸度,因此可以进行合理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对乳房炎奶牛血清胆固醇、尿酸和肌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壳聚糖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选择产奶量、胎次和泌乳期相近,营养中等,乳房炎阴性奶牛6头,阳性30头,组成0(阴性对照组)、1(阳性对照组)和2、3、4、5组(试验组),每组6头.各组基础日粮和饲养管理相同.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壳聚糖0g、0g、10g、20g、40g和80g/d/头.连续喂养2周,分别与试验的0d、7d、14d采取血样,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胆固醇、尿酸和肌酐的含量.结果:应用壳聚糖7~14d后,2、3、4、5组奶牛血清胆固醇含量均数有随壳聚糖用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尿酸和肌酐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降低.结论:壳聚糖具有加快乳房炎患牛机体对尿酸和肌酐排泄的功能,提高机体对炎症的抵抗力,促进机体的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用SL选择性培养基从青贮饲草中分离出10株乳酸菌,并从革兰氏染色特性、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明串株菌2株、片球菌2株、植物乳杆菌3株、发酵乳杆菌3株。按不同菌株搭配制成发酵剂。经发酵剂处理的秸秆喂牛增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工厂化沼气发酵装置中的沼液,在不同发酵时间内的酚、挥发酸、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在沼气发酵装置中的发酵罐(样Ⅰ)、湿式沼气柜(样Ⅱ)、预沉淀池(样Ⅲ)和一体化氧化沟(样Ⅳ)四处采取沼液,分别于发酵的第0d、7d、14d、21d和28d,测定酚(羧甲基纤维素法)、挥发酸(氢氧化钠滴定法)、亚硝酸盐(α-萘胺法)和硫化氢(碘量法)含量.结果:各组沼液酚含量均随发酵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挥发酸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均≦0.335g/L(28d);亚硝酸盐含量,样Ⅰ显著升高(p﹤0.05), 样Ⅱ有升高趋势,样Ⅲ和样Ⅳ有降低趋势,差异均不显著(p﹥0.05);硫化氢含量,样Ⅰ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p﹤0.01);样Ⅱ和样Ⅲ呈现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样Ⅳ硫化氢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沼液发酵21-28d,选择样Ⅱ和样Ⅲ饲喂动物是安全的,不会引起酚、挥发酸、亚硝酸盐和硫化氢中毒.  相似文献   
10.
麦饭石在畜牧业上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