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篇
体育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杠:一杠端向后大回环”是我们设计的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难新动作。(见图1)。经过训练实践和参赛的结果表明,该动作不仅符合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双杠技术发展的特点,而且也具有较高的难度价值,并适宜不同年龄组(指成年或少年)运动员的学习与掌握。  相似文献   
2.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研究、改革与探索。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多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尚不十分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研究认为:只有深化改革,面向市场,依托社会,开放办学,才能取得良好的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3.
体育院系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中学体育师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体育系学生的需求不但从数量上要增加,而且从质量上也要不断提高。因为,这些学生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所要培养的青少年一代的健康,也直接影响我国未来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单杠支撑后倒屈伸上动作教学中,利用辅助装置,改变常规分解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艺术、体育及身体活动特点、客观存在方式的认识,阐述了三者共存一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依据"项群划分理论"指出不同艺术体育所表现出的艺术审美的普遍性和指向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艺术体育的概念进行界定:艺术体育是以满足人们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以身体活动为表现形式,以技术的精确度、动作的难度和艺术的表现力为追求目标和评定标准的体育项目.通过对艺术体育的社会成因,内、外特点的分析,指出艺术体育是以现代体育科学理论、艺术理论为支撑,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展示科学和艺术打造成果的科学原理及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旭光  张仲宝  吴滨 《体育与科学》2003,24(3):32-33,36
本文从二战后,国内外社会福利多元化提供的趋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公共产品的界定和选择两个角度,对我国体育事业产业化运作中政府的职能、不同主体产业化运作方式的区别、第三部门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和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材料收集、调查访谈等方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构建艺术教育创新体系的设计思路与模式。通过对创新体系的依据、创新体系内在结构和创新体系功能的分析与阐述,论证创新体系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可行性,进而为提高艺术教育成效、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客观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专业技能培养是专业计划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其评价体系的研究应建立在改革传统评价体系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的基础上,强调促进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功能:实现教学过程的综合性评价的管理功能;引导教师和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并使其达到充分的和谐的激励功能。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相关实例的对比分析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提出建立体育艺术教育专业技能考试与评价标准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艺术体育为研究对象,从生命一体化的视角,通过对现代相关科学理论的梳理和对艺术体育实践活动环节的分析,提出艺术体育是现代人创造的追求实现生命一体化的全新的运动方式,反映了当代体育的发展趋势和走向;这一方式以身体教育为主线,将科学教育、艺术教育和审美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反映了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要求。生命一体化的教育不仅有利于人自身的均衡发展,更有利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围绕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与整合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论说,依据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教学理念,结合高校体育健康教育阶段化特点和现状,提出对"主导与主体"理念下的"范例式"教学模式、"个性发展"理念下的"处方式"教学模式等四种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方案;在分析四种模式客观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的前提下,提出构建高校整体体育教学模式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