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153篇
科学研究   114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267篇
综合类   15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原训练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原训练对人体有着复杂的生理学效应和训练学效应,是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赛前训练方法。对高原训练的起源及对人体呼吸、心血管、血液、骨骼肌、中枢神经等系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科学认识和实施高原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科学的身体锻炼"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多的情况,总结归纳科学的身体锻炼所具有的科学性强、应用性强等几个鲜明的特点,目的在于紧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组合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运动后恢复过程长期以来一直是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重点,总结近50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运动与身体生化适应的基本特点及身体运动能力提高的基本规律,为科学训练提供应用性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研究表明,元认知训练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和元认知水平的提高有着极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能训练原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规律、原理、原则三内在的逻辑关系论述了训练原理和原则的产生过程,提出了训练适应是体能训练的主要原理,从新的视角对运动负荷的概念进行剖析,对恢复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采用心理适应性量表 ,对随机整群抽样的高师女生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 ,高师女生的心理适应性普遍低于男生 ,文理科女生之间、少数民族女生与汉族女生之间的适应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测试方法,对少儿体操运动员专项训练中的生理负荷和能量消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少儿体操运动员运动时的生理负荷和能量消耗,与训练水平、动作难度、机能状态等因素相关;认为,训练中应控制训练次数、间隙时间,同时应采用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运动员机体的热量供给。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大学生体质状况追踪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国家组织的4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选取广东省大学生的部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探讨我省城乡男女大学生在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在这二十年中的变化规律,了解和掌握广东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专生田径技术特点、生理特点等方面对中专学校田径技术教学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搞好中专学校田径技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小惠 《海外英语》2014,(22):173-174
From cultural point of view,there are two methods in translation:adaptation which is TL culture-oriented and alienation which is SL culture-oriented.What this article tries to prove is that each of them has its own strong and weak points,which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both methods are justified in their existence.And last,some points for attention are suggested for translation,which inclu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 and TL,the type of texts and the translator’s purp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