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米族服饰存续境况堪忧,亟待需要数字化的传承与保护方式。而国内现有的数字化传承方式大多集中在文化传播层面,具有用户体验式的交互虚拟展示方式尚未出现。作者试图基于交互虚拟设计的方式展示普米族服饰文化,为普米族服饰文化氛围的营造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2.
在少数民族传统乡村社会正面临较大变迁的当下,一些生活于其中的行动个体有着极强的自觉意识,他们能主动将现代传媒和民族文化的传播进行有效连接,进而将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本,以谋得本民族和本社区更大的发展.本文通过观察一个土生土长的普米族年轻人,探究其文化传播行动的轨迹,尝试解释他何以能够做出这种选择、行动的条件如何、会对个体及村落造成何种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丛云飞 《百科知识》2011,(13):19-21
在人类婚姻家庭多样性的研究中,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乡是一个颇为著名的地方,其原因是那里居住着至今仍实行走婚制的一群人,除了众所周知的摩梭人,部分普米族村寨也实行走婚。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各民族都要动用"艺术的手段"来寄托对于生存的憧憬,即使在许多时候或许没有乐队的加入,但却绝对不会缺少"敲打"这一行为,从而替代了语言的叙事动能。因此,"敲打"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诸多无文字的边缘民族来讲,其蕴涵的象征性意义具有丰富的社会学与文化学意义。"敲打"的存在作为一种空间图式,它不仅填充了空间本身,更通过民族的观念、行为、情感影响着民族的声音行为,更展示了其远古的记忆而成为"充满意义的仓库或贮存器"。文章依托艺术人类学的视野,通过对云南普米族传统乐舞"搓蹉"的透视,解读了在其乐舞运动的绵延中,彰显了一个古老民族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远古记忆的恪守。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由分类法考察傈僳族和普米族高中生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并同摩梭高中生比较。结果表明,傈僳族高中生基本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亮色/暗色。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非彩色,暗杂色,花朵、水果色和背景色4类。普米族高中生基本颜色词的概念结构有两个维度:①彩色/非彩色;②单色/杂色。11个基本颜色词被分为非彩色、暗杂色、彩色及红粉色4类。傈僳族、普米族和摩梭人对11种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体现了遗传、环境、文化和教育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地理环境通过生产方式影响人类的颜色认知。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柳湾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墓葬彩色陶器上,考古学家发现了100多种类似于文字的符号。我们通过比较发现:这种文字与汉民族文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字不属于同一种符号体系,但却可以在古羌后裔的纳西族东巴文以及普米族刻划符号中找到许多类似的特征,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可以从民族迁徙史以及语言文化的接触中找到合理的解释——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古羌人中已经流行着一种记事符号。  相似文献   
7.
全面归纳和总结学者们过去对普米语的调查研究、语音、词汇、语法、比较研究以及词汇与长篇语料的研究,回顾和认清普米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提出普米语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着研究人力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普米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丽江市宁蒗县、永胜县、迪庆州维西县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和盐源县,人口约3.5万人。普米族自称 “平米”、“普英米”、“普日米”、“培米”等,意为“白人”。1960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民族识别结果.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普米族:  相似文献   
9.
杨云慧 《云南教育》2009,(22):21-21
两年前,记者到滇西北怒江州兰坪自族普米族自治县采访时,教育局局长钟能义诉苦说,全县教师总数超编,但很多学校却缺少教师,以代课教师补充。近日,记者再次来到兰坪,和钟局长聊起了老话题,只见他眉开眼笑地把两只手掌向上一翻说:“这个问题解决掉喽!”  相似文献   
10.
朴红月 《科教文汇》2010,(28):44-45
成年礼是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世代相袭的文化传统,从教育的视角来看,普米族的成年礼以直观的、生动的仪式活动,对即将步入成年的儿童进行性别角色、日常生活等内容的教育,为儿童具备成人的资格,获得成人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及人格的塑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