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民族文化原传介质与艺术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社会信息交往,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本身通过一定的介质传播,而民族文化传播原传介质本身也就是一种文化,换句话说,民族文化原传介质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存储器。文章通过云南少数民族留存下来的壁画、剪纸、乐舞等分析,指出其民族文化的艺术传播,以及艺术传播中对民族文化的保留,民族文化原传播介质以及“活形态”的存在,以及这些对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艺术文化"是我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沉淀的独特文化象征,是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要保护和传承的重要结构之一,本土乐舞的传播和继承,对彰显民族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本土乐舞进课堂作为切入点,对其引入课堂的必要性和课堂实践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道教音乐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一宗具有独特民族神韵的艺术形式。它滥觞于远古巫觋祭祀乐舞,孕育于汉唐歌舞百戏,正式形式形成于南宋。之后,更获长足发展,在中国音乐百花园中大放异彩、独占鳌头,成为我国近世传统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9,(1):29-34
裕固族作家达隆东智在作品中着力构建张扬的母性空间。其书写既不是对远古记忆的简单重现,也不是单纯的原生态描写,而是将其作为指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意象进行构建,试图突破原有的草原话语范式。文章围绕作品中自然由"父性"向"母性"的转化、四季更迭的母性空间构建进行研究,并试图对母性空间的多重意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上古社会一致,云南少数民族早期的乐舞活动在他们的社会行为中,实为一种混融着原始思维的、综合性的文化事象。因此,考定其起源,从发生学的意义上阐述其特征,是透视其社会功能的基本前提。文章在断代较确切的华夏文化参照下,通过云南少数民族乐舞活动最早的上古遗存———岩画和迄今尚存的民俗活动及相关记载两个基本途径,初步描述了它们源头上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6.
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理论的研究视野、理论范式以及研究方法,对于高速变迁、消亡的各少数民族民间乐舞文化研究至关重要。文章以艺术人类学为学理基础,以哈尼族、彝族乐作舞为研究个案,在深入民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整合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乐舞的普遍现象,记录个案的文化变迁现状,探索民间乐舞与周遭文化因子的内在关联,多视角剖析民间乐舞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节奏、崇尚和谐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它往往通过“以乐舞为喻”的象喻批评范式来呈现。华夏民族诗乐舞合一的艺术传统,是“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春秋以讫魏晋礼乐崩坏所带来的诗乐舞分殊,则为“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理论象喻批评的典范之作,对于“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刘勰取譬乐舞以论文,打破了艺术门类之间固有的藩篱,实现了不同知识域的经验互通与话语共享,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  相似文献   

8.
原始乐舞作为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人类古老艺术文明的结晶。探求原始乐舞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心理对于发展人类艺术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原始乐舞的基本概况入手,简要分析了原始乐舞所代表的文化心理,揭示了文化与生活之间不可分离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9.
乐舞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并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我国艺术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古代乐舞发展历史及不同时期乐舞的特征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中国古代乐舞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云南早期本土民族的青铜器以极具地域风格的蛮荒气息与质朴形制为醒目特征,其制作及使用历史久远。尤以其中的乐器见证着先秦时期滇人的生活状貌和乐舞情趣。通过撷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器物,在考释与描述实物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印证,试图揭示古滇国乃至云南早期尚已盛行的乐舞活动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11.
云南本土建筑 ,是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与劳动实践中用勤劳和智慧凝铸而成的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体 ,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政治、哲学、民俗与审美信息 ,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功能 ,对其进行研究 ,对于宏扬云南民族文化 ,促进云南文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韶》乐考     
《韶》乐作为远古乐舞艺术的杰出代表,它形成了帝舜时期,销匿于唐玄宗之后,历时几千年。该文对其产生,制作者、流变、乐名变异等方面作了疏理,旨在明确《韶》乐在历史中的传承过程。现今的几本音乐史参考书中,往往对《韶》乐言之不详或述之片面,本文也立足于此,在考论中尽量做到详尽准确,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13.
南阳是我国发现汉画像艺术的地区之一,汉画像数量最多,是研究汉代的重要资料。本文对南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几种乐舞形式——建鼓舞、长袖舞、盘鼓舞进行了探讨,讲述它们各自的舞蹈艺术特点,分析了汉代乐舞繁荣的原因。通过研究汉画像石中的乐舞形象,进一步说明汉代乐舞对后世当今舞蹈艺术的重大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世史诗是民族的集体记忆在历史延续和流变过程中不断沉淀和积累的结晶,具有历史的性质;同时,它往往以幻想的艺术形式来解释天地、万物、人类以及民族的起源,具有诗性的气质。流传在云南楚雄双柏地区的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就是通过对历史记忆和审美想象的集中书写,表达了极富生态文化内涵的观念内容。  相似文献   

15.
云南少数民族儒学家民族思想主要包括"‘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意识"、"‘无间华夷’的民族平等意识"、"‘用夏变夷’的文化认同意识"这三部分内容。在接受儒家传统民族思想的同时,云南少数民族儒学家又能结合云南民族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克服了儒家民族思想"两重性"、"华夏文化中心主义"等传统缺陷,使儒家民族思想更具有包容性和民族立场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16.
赣傩艺术形态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其丰富的造型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对于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种类丰富,形态多样,极大的丰富了小学美术课"造型·表现"领域课程的内容。通过赣傩艺术形态在本地区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的应用,既展现地域文化艺术特色之美,又培养学生对于地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热爱,这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讲述乐舞在三大时期的传承与发展,使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了乐舞的魅力所在、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羌族剪纸艺术别具特色,与民族宗教关系密不可分。羌族剪纸作为艺术形态在原始宗教礼仪活动中形成并发展着,其存在与表现形式是民族宗教文化的视觉再现体,在宗教文化意义上体现了羌民族群体在意识形态上的升华,并创造了民族习俗、伦理以此影响着现实社会,是创作者个体或群体在精神意义上的图腾与象征,其神秘的象征意义和宗教文化的积极功能更赋予其作为民族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艺术繁荣时期,也是胡汉文化交流、融合及其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更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交流最充分的时期。将从西域乐舞对中原宫廷乐舞、民间乐舞的传播和发展,及对社会风尚的影响展开论述;详尽分析了西域乐舞在中原盛行的原因。因而民族文化艺术既要保护、开发和传承,也要交流、创新和发展,还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创中华民族文化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民族节日深藏着民族的记忆和历史,有其独特的时间性、神秘性、神圣性和文化性,是传承民族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民族文化的神秘性和原生态,使得民族节日的文化传承面临着挑战和危机。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平台优势,探寻民族节日传播新途径、规约传播主体行为,普及民族节日的文化教育审美意义,打造民族节日精品和民族艺术经典,保护和发展传统民族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