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隐蔽的、渐进的,很容易被忽视,若出现深度的心理疲劳,不仅影响比赛成绩,甚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认为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复杂性与紧张性,训练内容的单调性,个性、情绪、注意品质等是引起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肌肉神经放松训练、注意营养补充,注意力转移、沉思练习,表象训练、情绪转移与情绪调控等方法促进运动员体力、脑力和心理恢复,避免深度的心理疲劳的产生,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优势和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2.
刘双红 《冰雪运动》2010,32(5):70-74
为系统研究单板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现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多数单板滑雪运动员在训练中均出现了心理疲劳现象。其中环境因素和训练因素是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重要原因;而注意力疲劳、情绪不稳定则是心理疲劳的主要表现。为此,针对单板滑雪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包括科学训练、心理辅导和营养补充等应对措施,促使运动员恢复心理健康,从而提高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3.
赵茜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7,27(12):38-41
教练员的心理疲劳是较少得到重视但对训练竞赛和运动员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以Maslach的心理疲劳理论为基础,从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3个心理疲劳维度出发,应用修订的教练员心理疲劳问卷CBQ对296名教练员进行测量并调查他们的工作特征,重点分析教练员心理疲劳的相关因素。标准回归分析表明,对于成就感降低维度起预测作用的有3个变量,分别是文化程度、执教年限、每周工作小时数;对情绪体力耗竭维度起预测作用的是执教年限、工作量主观感受程度;而对于运动负评价维度起预测作用的有执教年限、工作量主观感受程度、周工作小时数等3个变量。教练员心理疲劳与教练员工作满意感有显著相关关系,成就感降低越少、情绪体力耗竭越少、对运动负评价越低,工作满意感越高。  相似文献   

4.
旨在利用典型相关方法探讨运动员完美主义与运动心理疲劳之间的关系.采用《运动领域完美主义量表》(MPS-S-C)和《运动员心理疲劳问卷》(ABQ)对119名现役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运动员完美主义与心理疲劳之间存在相关.从典型相关看,外趋型完美主义者在知觉教练压力和关注错误中表现突出,更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包括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的负性评价;内趋型完美主义者在关注错误和反复思考上表现突出,更容易出现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疲劳现象.(2)运动员呈现较高的完美主义特质;运动员的心理疲劳主要体现在成就感降低和情绪体力耗竭上,对运动的认知评价较积极.  相似文献   

5.
网球运动对不同人群情绪诱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量表测试等方法,分析了网球运动对不同人群情绪的影响.结果认为,网球运动能对人的即时情绪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对中老年人会产生良好的情绪效益,能激发中老年群体的活力,使他们充满激情,对人们身心平静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但长时间从事网球锻炼也会导致中老年人生理疲劳的出现,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量.  相似文献   

6.
系统脱敏法是行为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情绪状态对运动成绩影响很大,当运动员发生焦虑情绪时,则容易疲劳和慌乱,不能发挥自身的最佳水平,甚至产生逃避行为。采用系统脱敏法能降低和消除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5,(3):108-113
本研究采用量表测试法对81名来自江苏地区的市级、省级及入选国家花样游泳代表队的运动员进行数据分析。以探讨花样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赛前情绪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不同维度可显著预测不同的赛前情绪;(2)花游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部分维度可显著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3)训练比赛满意感在花游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赛前情绪各维度的不同预测关系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自清 《体育科研》2010,31(4):98-99
通过对中学体育优生和体育差生的心境状态的差异性检验表明,体育优生与差生相比,积极情绪反应更为明显,而后者的消极情绪反应更甚,男中学生比女生更易产生疲劳和紧张情绪,女性体育优生的自尊感比男性体育优生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9.
孙锦绣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12,32(5):58-63,78
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组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在心境状态与情绪反应上的操作成绩是否相同,电生理学指标LPP在不同的脑区的表现是否相同。选取国际标准情绪图片系统的图片,采用等概率呈现的感知范式,使用MBI-GS量表中文修订版筛选出运动员心理疲劳组和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并进行情绪图片性质判断作业,同时收集ERPs脑电数据。结果: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情绪图片性质判断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运动员心理疲劳组情绪图片性质判断结果差异显著(P<0.05)。ERPs结果表明,在顶区左部/中部/右部,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均差异显著(P<0.05),而运动员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运动员心理疲劳在心境状态上表现为负性,而在情绪反应上表现为对正性和负性的去敏感化;与运动员无心理疲劳组相比,运动员心理疲劳组的LPP(400~600ms)平均幅值在顶区左/中/右部表现出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自我暗示套路是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普遍应用于放松训练中。它借助于重复默念有积极肯定愿望的公式套语,使意念更加集中到放松的感觉部位上,以消除紧张情绪和神经系统疲劳,对训练后的体能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疲劳的综合判断和运动员疲劳的恢复进行了探讨,针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运动员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关于疲劳与恢复的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疲劳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迄今为止人们对疲劳的产生机理仍未达成一致看法。本文收集整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假说。既然疲劳产生是无法避免的生理现象,那么对运动员的训练来说,恢复手段的采用与实施就有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恢复手段可以分为教育学恢复、心理学恢复和医学生物学恢复。1疲劳产生原因和分类自19世纪80年代研究人类疲劳开始,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探索疲劳产生的原因和分类。迄今为止仍没有形成一致看法。大致说来,疲劳可分为心理性和生理性的,生理性疲劳又分为中枢疲劳、神经肌肉接点疲劳和肌肉疲…  相似文献   

13.
速度滑冰运动员夏季训练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冰雪运动》2007,29(4):32-33
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运动性疲劳的的长期积累,可导致过渡性疲劳的产生。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采取积极的疲劳恢复措施,能有效预防过渡性疲劳的产生。分析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夏季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认为提高整理活动的效果、加强膳食营养和进行积极的放松等是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校体育》2014,(Z2):80-81
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任何体育锻炼都会产生疲劳,人体只有通过体育锻炼产生疲劳,才能出现身体机能的超量恢复。但是,疲劳的不断积累也可能造成身体的过度疲劳,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了解体育锻炼时疲劳产生的原因,掌握疲劳的诊断和消除方法,对提高锻炼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进入老年后,身体各器官会逐渐衰老,心理和生理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对环境常产生一种莫名的惆怅、空虚、失落和孤独感,进而出现情绪不佳、疾病不断发生等状况。怎样消除和减轻上述状况呢?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与花香结友。科学研究表明,花卉的香味对人,特别是老年人能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有些花卉的香味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如桂花的香味能沁人心脾,使人疲劳顿消;荷花的香味能诱发人产生温馨缠绵的感情;水仙花、紫罗兰和玫瑰的香味使人心情  相似文献   

16.
饮酒和运动不相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酒和运动不相容张南1)①黄昌领2)目前还存在这样一种看法:酒能消除疲劳和心理紧张。常有人用酒来平静情绪,减轻某些运动项目中的过重负担,情绪冷淡时刺激兴奋过程。大多数饮酒者不知道饮酒所产生的后果是什么。本文就饮酒对人体的危害试作阐述,供教练员和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在训练中疲劳的产生及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运动员训练疲劳的产生原因,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介绍了消除疲劳的途径和主要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8.
情绪在运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前大学生的总体情绪状况,以及运动与非运动大学生群体的情绪状况和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情绪的7个维度(紧张、抑郁、愤怒、慌乱、疲劳、精力、自尊)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紧张、愤怒、疲劳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抑郁、慌乱、精力、自尊在运动影响心理健康中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精力、自尊、抑郁、慌乱.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结合自身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因素和如何对疲劳进行判断,并针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疲劳是运动训练的必然产物,又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体来说也是一种保护性机制。如果疲劳没有及时得到消除,下次训练新的疲劳又产生了,这样疲劳就可能积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过度疲劳,影响体育考生的身体健康,从而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因此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如果能及时消除疲劳,使体力得到较快恢复,将有助于训练成绩的巩固和提高。一、训练产生疲劳的原因和症状1、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训练时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