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阳光体育是旨在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一项体育事业,在全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的背景下,对高校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切实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安徽高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安徽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解决影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各种因素,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为依据,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使“阳光体育运动”这项国策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促进亿万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锻炼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阳光体育运动是针对我国青少年健康体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所制定的政策,多方数据显示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是我国当前国民教育当务之急。本文通过调查法、实验法、数据整理法对河北省17所独立学院近3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寻找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最终确保学生体质能够提高,进一步完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  相似文献   

4.
阳光体育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但是,我们需要理智地看到,仅仅采用这样一种制度来约束和督促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很难从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触动和共鸣,真正发挥深层影响作用的是借助阳光体育运动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自2006年12月23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国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这次活动的开展,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考标准,简称为“阳光体育”运动。对基层学校而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真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戴立军 《时代教育》2013,(8):174-175
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农村地区小学生实施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实验,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就阳光体育运动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小学生实验前后的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进行了测量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阳光体育运动对农村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20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潘思霖 《中学文科》2009,(9):106-106
“阳光体育”是“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简称,“阳光体育”的目的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体育课是开展阳光体育的主要形式,也是落实阳光体育工程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障。因此,上好体育课是落实好阳光体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针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将“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纳入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突出职业特点,从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出发,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体育课程新模式,进而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是繁荣高校体育的巨大工程,将极大地提高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在此背景下,本次研究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与时俱进开展进行研究,建议以与时俱进的思路大力宣传、提高课堂质量等措施改进大学生体质健康不足之现状.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07,(5X):17-17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如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正基于此,笔者探讨了我国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研究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如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文章探讨了我国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研究了“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高小燕 《教师》2014,(15):21-21
正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产生的。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但学生的视力、肺活量水平、体能等素质连续20多年下降。在此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旨在通过学生每天活动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普通高校的具体情况,从分析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意义以及课外体育活动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出发,探讨研究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程教学俱乐部相结合,构建一个能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及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为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广泛地开展提供可行措施,以确保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省教育厅下发的《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意见》(吉教办字[2014]33号)精神,加强对我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有效监测,指导体育教学、阳光体育运动和集体早操等课内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迅速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4年度对我院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我院大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弱项和差距,拿出改进措施和方案,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涛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4):101-104
为了全面落实由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倡导的“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与实施,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全面解读活动内涵的基础上,以遵义医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制约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社会因素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为同类型高等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用5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到2012年,评价阳光运动目标是否实现,主要是考察是否有85%的学校全面实施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否85%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是否有8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以此来检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笔者认为阳光体育运动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路径、内涵、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激励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的配套制度,探讨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立足中小学学校教育层面,转化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引领的榜样作用,结合校园文化和体育特色,落实常态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