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通过阅读要能够把握文本语言蕴涵的丰韵魅力和浓郁的感情色彩,实现对文本客观理性的分析;要能够完成个人体悟与文本之间的动态构建.达到主观感情的强烈投入。惟有此,才真正实现了对文本的有效解读。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整体阅读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通过整体阅读要能够把握文本自身蕴涵的语言的丰韵魅力和浓郁的感情色彩,实现对文本客观理性的分析;要能够完成与文本之间动态的作用和完善构建,达到主观感情的强烈投入。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  相似文献   

4.
深入理解文本是读出感情的前提。学生只有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才能“情动而辞发”。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5.
课堂设计突出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交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鉴赏、表达等能力.课堂由“感情主线”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感情的变化;学生在读中理文脉,在读中涵泳鉴赏;教师点拨指导,评价激励.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学生和自我等多重对话理念.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通过阅读要能够把握文本语言蕴涵的丰韵魅力和浓郁的感情色彩,实现埘文本客观理性的分析;要能够完成个人体悟与文本之间的动态构建,达到主观感情的强烈投入.惟有此,才真正实现了对文本的有效解读.  相似文献   

7.
原因。一、学习目标1.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朗读即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富有感情地读出来,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提出了同一个要求,即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也逐渐重视起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如何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笔者认为,要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就要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注重拓展文章的背景知识。一、夯实学生的朗读基础朗读的总体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而语文课程标准针对低、中、高学段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分别用"学习用""用"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需要联系写作背景,关注作者人生经历,探究文章表达的深层内涵,个别句子的深刻含义,还需要了解其他作家对这一文本的解读,以及不同学派对这一文本的感情倾向,同时,接受体——学生的情感认识也是至关重要的。总体感悟的基础上,关注细节,发掘精彩,才能引领学生感知文本的无穷魅力,感受语文的真谛。孙绍振先生说:"要在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发现精彩,而且揪住不放,把问题提出来,也就是把矛盾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
“读出感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使“读出感情”在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使“有感情朗读”在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新教材中不少选文,对于老师与学生来说都是新鲜而陌生的。我认为教师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会激发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的欲望。所以,我主张教师要真实的教学,要全心全意的投入文本,真实的流露出对教材的喜、怒、哀、乐,并在课堂上勇于渲泄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以争鸣的方式与学生们进行  相似文献   

13.
《狮子和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细读文本后,我们发现文中的语气词,不仅增加了文本语句的感情色彩,还可以此为点,让学生"挖白"想象,拓展文本内容,在语言的实践中实现价值的引领。  相似文献   

14.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一是要感情导入与文本的情感基调融合;二是要过程设计与文本主旨的挖掘相吻合;三是要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以理解和创造为目的的交往对话活动,文本阅读的规范与创新,是进行创造性阅读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面对阅读的规范问题时,应做到以下三点:一.咬文嚼字,品味语言丰富的表现力;二.体察语境,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三.披沙见金,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此外,要实现文本阅读的创造性,应做到:一.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二.为文本插上想像的翅膀;三.沟通文本与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引导低年级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所以要巧拨孩子心弦,激发其对文本感情的共鸣,使其情不自禁地爱上朗读。  相似文献   

17.
感情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深层次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调动自身的生活、情感经验,对文本语言进行个性化的把握,将静止的文字转化成感性的声音形象,从而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并最终与作者、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8.
读中感悟已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通过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让学生感悟文本,培养语感,积淀语言,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已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学生能否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就成了检验朗读教学乃至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尺。然而指导朗读难,指导感情朗读更难。学生为什么读不好?  相似文献   

19.
"禅房花木深"是一句很妙的唐诗,它是说奇花异木的幽深之处,藏匿着的是参差错落的禅房.若以此为喻来看散文,是不是可以说,语言文本是"花木",而在语言文本的"花木"深处,藏匿的是思想、感情的"禅房"?读散文,最终就是为了读出这个东西.  相似文献   

20.
刘耀琼 《教师》2020,(5):34-3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准确捕捉语言训练点,必须正确解读文本。解读文本要有文本意识,要融入文本特色,要深入读透文本,准确捕捉文本中蕴含的语言训练点及写法上的妙处,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