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实践中的典型困惑亟待澄清和德育信心有待加强,都说明了德育需要正视深层的根性问题.从学科视角出发,德育需要深化对上游学科的挖掘和跟踪研究,从而加强自身的解释力和实践能力.从文化传统视角出发,德育需要从先秦儒道合一的道德文化中吸取营养,使之成为中国当代社会道德信仰的重要资源.学科视角与文化传统视角的融合,重视中外德育理论的比较研究,更有利于道德信仰、哲学观、科学性三者融合目标的达成.德育寻根呼唤对德育研究与实践根本问题的正视,但也需要将其作为一种过程而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2.
从道德生活的现实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现实的、反思性的日常生活,批判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丑陋,阐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良善;从道德生活的超越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超越性的德性生活,陶冶和培育健全的德性品质;从道德生活的公共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正义、理性的公民生活,培育学生的公民品德;从道德生活的文化性角度而言,生活德育应建构一种高品质的、优雅的文化生活,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品位和道德涵养.通过日常生活、德性生活、公民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四重”建构,生活德育可以培育出更为整全的道德生活空间,促进道德教育目标与使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较长时间来,学校德育形式重视与实际践行相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相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德育工作者素质与时代要求相脱节,德育行为与期待效果相脱节的德育困境破冰问题已为整个社会所关注。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德育的内涵价值、思考德之能力建设的改革指向、寻求文化时代德育的智慧路向,是德育困境破冰问题之关键,因为德育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攻坚"棋子",是迎接"教育文化时代"到来的先行。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化背景中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四大困境:德育模式与品德形成规律的断裂;道德教育与智力开发的断裂;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断裂;现实道德与网络道德的断裂。提出要构筑新型的德育模式、推进德育理论、德育途径、德育技术创新等思路。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德育一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另一方面却又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多元文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幼儿园德育首先要引导幼儿树立“文化自尊”与“文化尊重”的道德理念;其次要培养幼儿形成基本的道德约束、判断能力;再次,德育内容应该有机结合古今、中西道德文化精华;此外,德育方式还要追求灵活、民主与开放。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道德文化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在当前校园建设中,德育价值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德育价值建设要求把校园建设成为道德事实、道德关怀、道德情感、道德价值、道德自觉为一体的共同体,这也是学校道德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分析其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资源的认知、定位与开掘;分析大陆高校德育课程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认知、定位与开掘;比较台湾“通识教育”与大陆高校德育对中国传统道德资源的认知、定位与开掘,思量两岸高校德育改进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并存与冲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应坚持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核心的前提下,改进德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学校德育机制,完善德育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大学的精神与灵魂之所在.大学文化具有思想引领、人格塑造、情感激励和行为约束等德育价值.实现大学文化的德育价值必须重视大学精神文化的价值引导,注重大学行为文化的榜样示范,注重彰显大学制度文化的道德意蕴.注重赋予大学物质文化以德育内涵.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对道德规范、道德现象的独立批判对德性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批判力的形成,是个体提升自我的道德教育水平,将道德要求转化为自我道德品质的自觉性前提.然而在我们的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培养却被忽视了,其结果引起大学生道德主体的失落,德育的导向作用被削弱,个体的道德智慧难以生长.长期以来,文化传统中权威至上的思维模式、泛政治化的德育学科设置、教师责任意识的薄弱和专业化素质不足等因素,造成了道德批判力在大学德育中的缺失.从当前现实的实际需要,大学德育应该明确道德批判力培养的意义,创设有利于道德批判力形成的育德环境,使大学生逐步形成成熟的道德批判力,从而能够正确地去应对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德育与艺术教育不论在目的、内容、形式、手段诸方面都存在着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内在浸融关系,因而使得二者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上的同构性.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内在浸融主要表现为:德育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也需要道德的支撑:艺术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德与艺术这两种文化意念本身也渗透着相互浸融的内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道德文化环境对德育的相对独立性立论,从环境的角度分析了道德文化对德育活动和德育对象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是凝结着人类智慧的国际文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旋律.各种文化的碰撞和混合,使得各个国家的不同道德价值标准发生碰撞,这就需要人们特别是高校德育对不同国家的道德价值进行整合.因此,继"网络"热点之后的又一大热点"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笔者拟对网络文化发展视野中的高校德育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低效与高校制度伦理建设有着紧密关系,一方面,德育理念、内容、方法等问题都与制度伦理的缺失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间接导致德育的低效.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德行养成与高校制度安排而造就的高校文化环境直接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成为德育低效的直接诱因.因此,提升德育效果需要高校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制度内容中应蕴涵道德理念、道德原则,渗透时代伦理精神,制度运行中切实贯彻制度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视域中的儒家德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德育思想.在现代视域中考察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德育思想,应当将其加以创造性地转化以正义为前提,将涵养仁爱之心作为德育目标的重要维度;以文化涵养德性,重视引导主体的道德自觉、自省、自律;提供相对道德的小环境,或者帮助学生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建构道德共同体,从而造就自愿、自觉的兼具正义与仁爱之心的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16.
李季 《教育导刊》2002,(8):28-32
网络文化的影响给青少年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与青少年德育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面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开展网络教育,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建设网络道德文化,培养青少年道德自我完善能力,是"E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徐进  王珏 《江苏高教》2021,(6):103-107
通过对比分析大学生群体与未受高等教育群体当下的道德状况,提出两个群体存在对伦理秩序的旁观、疏离共同体的倾向以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分歧的问题,其中大学生群体因其更具现代性的特征,在上述三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文章探析了新时代高校德育的转型方向,提出了凝聚时代性、重构价值体系,强化社会连接、构建新的道德共同体,促进知行合一、弥合知行分歧的对策.从高校所担当的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出发,提出以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德育载体、打造体验场域的新时代高校德育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彭勇 《教师》2014,(2):9-10
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但德育实效性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构建积极的班级道德文化和校内外道德文化,从终身教育的高度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以及对自己未来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学校道德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必然呼唤道德文化建设。当前学校普遍缺乏明确的道德观念指导,忽视道德文化的整体建设,德育手段单一,导致学校道德氛围薄弱,存在非道德现象。探究学校道德文化建设的应然取向,破解道德文化建设难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师生道德文化自觉,回归德育的生命化,构建道德共同体,并以开放的场域进行道德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意欲将大学生在德育中长期失落的"主体人"归位,但却遭遇大学生主体沉默的回应.原因在于高校德育内容偏虚、道德体验与道德实践不足,无法与大学生"主体"产生共鸣.只有重新定位高校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优化德育内容,注重道德体验,强化道德实践,加强大学生道德智慧的培养与生成,才可以使高校主体性德育真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