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冰雪运动教练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和训练科学化的竞争,更是教练员的竞争。认为冰雪运动教练员是优秀运动员的塑造者,是冬季竞技体育的研究者,是科学化训练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指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要有所作为,必须培养冰雪运动教练员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提出冰雪运动教练员应具备的执教能力表现为专项训练能力、赛场指挥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并从完善冰雪运动教练员的培养体系,构建科学化的冰雪运动教练员考核体系,鼓励冰雪运动教练员进行科学研究、创新性学习与交流等方面论述了冰雪运动教练员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运用献资料法,研究在我国构建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教练员学”课程理论体系及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为应对科技、经济、教育与竞技体育相结合带来的挑战,满足提高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质量的需要,适应运动训练学学科分化和竞技体育理论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构建教练员学课程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为这种尝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办学新思路探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生源、培养理念、培养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探索运动训练专业的办学思路。结果表明:运动队层次、运动水平高低、比赛名次、级别与获得教练员岗位呈正相关;培养中应体现学习形式多样、课程设置实用、实效,授课方式灵活,课时安排增强实践性等;分配、分流中采用定向培养、本硕连读、体育教育专业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互换培养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求,运动训练专业的发展必需拓展专业知识面,由“单一目标”的培养向“多元目标”的培养转变,人才规格培养由“专才”型向“通才”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方向发展,以至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才能确保它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施晓鸿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3):240-241,249
通过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产生影响的因素,提出了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从事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的专门人才。从两类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看,体育教育专业着重培养从事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科研工作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运动训练专业着重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技术水平,能从事运动训练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专项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因此,两个专业无论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还是教学内容、考核、实习、科研等,都应有所区别。本文根据我院的教学计划,拟探讨如何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就知识经济与运动员培养目标的改革、知识经济与教练员培养方式的改革、知识经济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创新、知识经济与运动训练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只有实现以上4个方面的改革,才能使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得到顺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西南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的培养现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项开展、课程设置、就业状况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进一步拓宽专业培养目标口径,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增加民族传统特色体育课程的开设,专项尝试“一主一辅”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少儿乒乓球运动队的组建、队伍的合理分配、运动员的来源和选拔等方面,加强对少儿乒乓球队伍的管理,对运动员培养成材至关重要。因此,少年业余运动队应强调“三分训练,七分管理”。如何使“训练和管理”更有成效,培养既有扎实的基本技术,良好的身体素质,又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少儿业余运动队,是少体校教练员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就少儿乒乓球运动队组建初级管理方面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少儿乒乓球运动队组建的一般规律,为少儿运动队的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训练理念的滞后折射出运动训练对科学性的探寻,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训练质量的唯一有效途径,创新意识是运动训练科学性的凸显,它表明当前运动训练科学性的现实需要。系统性、综合性和实效性是现代科学训练的主要特征;贯彻以专项为核心的训练理念是运动训练科学性的重要要求。运动训练科学性不仅注重对运动“过程”的控制,而且重新审视“比赛与训练”和“比赛与恢复”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1.
曹阳 《冰雪运动》2010,32(3):56-59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少年儿童冰雪运动教练员是冰雪运动业余训练的核心,其职业素质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执教能力和水平,而且对少年儿童冰雪运动员的成长及训练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出发,阐述了少年儿童冰雪运动教练员应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等职业素质,旨在为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执教能力强的高水平少年儿童冰雪运动教练员队伍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我国冰雪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深度剖析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管培矛盾和学训矛盾,并围绕培养理念、培养路径以及培养效果三个基本问题展开探究,结果认为:管培矛盾的根源在于两种管理机构的性质不同,利益诉求存在差异;同时教练员人才本身人事产权的不明晰,增加了两个机构的管理难度。学训矛盾的根源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体制之间的矛盾关系。文化素质和人文教育缺失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教练员后期的可持续发展。提倡“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创新理念,必须厘清“素质一知识一能力”发展关系。教练员学院具有明显的“皇家血统”身份,可能导致竞技篮球教练员为选择岗位培训路径带来困扰。我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培养的过程效果比较理想,但考核评价手段缺少科学合理性;从社会效果来看,与国外教练员相比,本土教练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总体评价“口碑”较好。  相似文献   

13.
Volunteer coaches are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many sports clubs and their training is one of the main tasks for sports associations. Sports clubs increasingly consider the retention and recruitment of coaches as a threat to their very existence. In addition, the acquisition and extension of a coaching license requires an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which some coaches make and others do not, but which is not required at all when engaging in board positions. Using educational economics and a rational choice-based voluntary work theory, we examine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 motivational basis differs between coaches and other volunteers,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coaches who do invest in education and those who do not, and why coaches quit. The results confirm th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educational economics, but suggest that the hypotheses derived from the motivational categories in voluntary work theory are not supported. As a practical implication,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sports clubs and sports associations can do very little to oppose the decision against a renewed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nd against the continuation of commitment as coaches.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与实地考察等方法,基于体教融合视角,研究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验,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验:整体化,NCAA竞赛体系的资源整合;专业化,专职教练员配置助力专业化发展;系统化,目标一致性的系统化管理;科学化,科学训练与备赛助力训练质量提升。对我国的启示:赛事整合,构建中国特色高校高水平体育赛事体系;专业提升,专职教练员团队促进运动队专业化建设;系统管理,竞技成绩目标驱动运动队系统化构建;科学训练,协调"学训"关系,提升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5.
美国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美国3所大学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状况等进行分析。提出:修订我国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应使培养目标多元化,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相结合,加强通识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对体能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更是掌握冰上专项技术的重要基础。认为我国速滑运动员在近6个月的冰上训练阶段忽视力量的训练,致使已获得的力量能力产生消退,是我国速滑运动员虽具有优良的力量能力却不能在比赛当中发挥出来的重要原因之一。阐述了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应遵循互补性、均衡性和全面性原则,促进滑行技术提高的原则,符合专项需要的原则,符合个性化发展等力量训练的原则;提出结合速滑专项特点制定专项力量训练计划,根据周期特点合理安排力量训练负荷,科学化安排力量耐力、速度力量、爆发力量、最大力量等发展力量的方法、手段的途径。对促进速滑教练员力量训练理念的更新,创新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体育与教育等领域跨界融合的加深,以三级训练网和体教结合为主的运动员选材和培养模式暴露出了选材范围窄、偏向培养、重体轻育和文凭缩水等问题。相关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激化了体育与教育系统内外部的矛盾。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契机,能够以转型为依托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以趋势为引导搭建多元化运动员培养通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化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我国运动员选材和培养工作要以深化体教融合为契机,深入推进工作机制融合,巩固体教融合发展基础;强化教育系统主体作用,促进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因地制宜开展先行探索,盘活现有体育后备资源;建立衔接有序竞赛体系,推动人才合理高效流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差距较大,从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在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方面的薄弱,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自身条件、基础训练的水平和科学性决定了能否多出人才,出优秀人才。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文化知识水平、是影响其成长的自身因素,训练保障条件、竞赛制度及竞赛的公平性、家庭条件是影响其成长的环境因素,教练员的训练理念、多年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过程的控制是影响其成长的训练因素。提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主要应进行全面身体训练,结合专项、重视专门能力的培养和系统传授技术,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打好发展基础:加强基层体校教练员的业务培训,做好教练员的训练理念的转变工作,建立合理的竞赛激励机制,以推动运动训练科学化与提高少年运动员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19.
论教练员自身素质对运动队管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教练员自身素质对整个运动队的管理效果起决定性作用,教练员自身素质高,则对运动队管理效果好。教练员主要提高专业理论知识、职业道德、训练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健康第一: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还是核心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是以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学校运行模式、教育评价方式为内容,以引进市场要素为核心所进行的全方位改革。我国的教育课程改革顺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素质教育着手,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这场改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