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基因库中基因种类增多的根本原因。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也是随时随机发生的,尽管自然突变的频率很低,但却不可避免。豌豆最初偶发的基因突变往往是豌豆新品种的基因起源,起初的突变使得该豌豆个体成为具有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豌豆的严格自交导致杂合体的后代性状分离而分离出隐性个体,自然界中的豌豆都经历了几乎同样的进化过程即变异、自交、分离等过程,豌豆的各品种就是如此这般地形成了(豌豆的这些变异性状几乎都是中性突变性状,在进化中无选择压力)。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生物变异基本概念的考查例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变异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C.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发的突变是定向的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2.随机性;3.低频性;4.大部分有害性;5.不定向性。突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生,并且都为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对它起了定向选择作用,细菌的基因突变仍为自然突变范畴,所以突变率仍很低。选C。例2由于某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少了几个基因…  相似文献   

3.
例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 ,而且是闭花授粉。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 ,能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而保持纯种。为什么 ?分析 :豌豆在未开花时已完成授粉。可见 ,在自然状态下 ,豌豆是连续自交的植物。若D为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 ,d为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基因型为Dd豌豆 ,连续n代自交后 ,设每代每个体都能产生 4个后代 ,则每代个体总数及纯合体、杂合体的个数如下表 :F1F2 F3 … Fn后代总数 4 142 4 3 … 4 n纯合体(DD、dd)个数 2 12 5 8… 4 n- 2 n杂合体(Dd)个数 2 4 8… 2 n  所以 ,第n代纯合体比率 =4 n- 2 n4 n =1- 12 n。当n→ +…  相似文献   

4.
关于"基因突变"话题在教学中存在误区和意义。基因突变是 DNA 分子中发生碱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由于自然界诱发而引起的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也可以随机产生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基因突变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是由于基因突变的随机性,生物个体的任何部位或任何细胞,生物个体发育时期,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可见,基因突变不只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只不过在 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在诱固作用下容易出现差错,导致基因突变频率较高而已。这就是在人工诱变育种中,尽量对且有分裂力的幼嫩器官或组织进行处理的原因,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因突变是生物体产生新基因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理解突变的特点呢?下面从3方面作一浅析。1.运用进化观点遗传与变异的矛盾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突变的广泛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原始材料。而突变率低,这是...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定的稳定状态,任何物质在一定的稳定状态下,都具有一定的能量。状态改变,能量随着改变,但能量的积累或衰减需要一个过程。例如,电动机从静止起动,它的转速不能突变,这是因为它的动能不能突变。电动机的温度逐渐升高,它的温度不能突变,这是因为它吸取的热能不能突变。由此可见,自然界中运动物体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新的状态转变时往往不能突变,而是需  相似文献   

7.
<正>1题目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A基因突变为a基因,a基因还可能再突变为A基因B.A基因可突变为A_1、A_2、A_3……它们为一组复等位基因C.基因突变大部分是有害的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8.
人的胖与瘦是由什么决定的?太胖了是否有可能治疗?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过去一年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实质性进展。体重超出正常范围,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太胖的人易有高血压和糠尿病。体重是由摄入和排出的比例所决定,影响的因素包括环境的、人体的、温度、人的活动量、情绪状态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基因起的作用占80%以上。美国缅因州杰克逊实验所的研究人员在几十年前发现一些特胖的老鼠,行动迟缓,如果要是在自然界存在,那一定早就成为猫食了。它们在实验室却成了科学研究的好材料。它们的肥胖,是由于基因的突变造成的。遗传学研究发…  相似文献   

9.
误区1.基因突变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有新性状的产生一定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例1(2013海南卷)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可能是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 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C.基因B1和B2指...  相似文献   

10.
人类产生以来,经过世世代代的辛勤劳作,“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使外部自然界由混沌状态逐渐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两个部分。所谓天然自然,指外部自然界中至今尚未被人类实践所作用或影响到的部分。所谓人工自然,指外部自然界中被人按照一定的价值目的,通过物质手段作用或影响到的,在形态、结构、性能等方面按人的意志发生变化的部分,也包括原为自然界所没有,纯由人类创造产生的物质形态。历史发展到今天,人工自然对人类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但却末得到哲学家们的相应重视。本文试图对人工自然的认识论意义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一个Lynch综合征患者所在家系携带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探讨各突变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创新点:MLH1的第19号外显子c.2250_2251insAA移码突变既往被认为是意义未名突变,而我们的研究为明确该突变的致病意义提供了依据。另外,我们首次报道了MLH3基因第1号外显子c.1397C>A突变。该突变有可能使Lynch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家系先证者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蛋白的缺失情况,使用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先证者血标本明确患者所携带的突变。同时运用Sanger法检测家系其他成员该突变的携带情况以明确突变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论:我们在患者体内发现MLH1基因第19号外显子移码突变(c.2250_2251insAA)以及MLH3基因第1号外显子c.1397C>A突变。在患者家系中,我们仅检测到有MLH1突变,因此该突变极有可能为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12.
基因工程是模拟自然界的染色体重排、基因突变而在体外进行的基因重组。基因工程的哲学特征表现为:多样性和统一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客观性和主观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1问题学生一遇到类似于"判断某一性状的出现属于基因突变还是基因重组"这样的问题时,往往会把一种新性状的出现当作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例如,对"黄色豌豆的后代出现黄色和绿色豌豆",他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对策结合课本图解,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再通过三道不同例题,让学生自行讨  相似文献   

14.
顾巨林 《生物学教学》2007,32(12):71-71
DNA分子中由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又称点突变。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突变往往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但也有些真核生物基因突变,由于突变的部位不同,基因突变后,不会影响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对子代性状没有任何影响。笔者根据高中教材有关基因突变知识,总结了真核生物基因突变不影响子代性状的几种情况如下。(1)基因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非编码区包括编码区上游和编码区下游。非编码区是不编码蛋白质的,如果基因…  相似文献   

15.
人们习惯上喜欢追求完美,偏爱平衡和对称.完美是一种简单,也意味着秩序,而自然界看上去似乎也是完美的,也常常能如人所愿.但当人们为发现自然界中某些对称而得意之时,自然却又会露出点瑕疵,它似乎并不总是那么听话.很有可能自然本身就不那么对称、完美,是人们把对称的外衣加到自然身上去的,使自然看上去完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露点瑕疵也就很正常了.不过,人们要找出自然的规律,不借助对称也很难.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自然才一次次地打破人们先前找到的对称.  相似文献   

16.
<正>1题目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一)培育转基因植株: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y2的细  相似文献   

17.
1基因突变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如复制出现差错,则会引起基因突变,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图1)。2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8.
过去千百年来,人们是通过自然基因突变来选择具有某种特定基因、特定性状的生物体,而现在的转基因技术则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改变基因的结构。转基因技术究竟是农业生产中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还是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清除的基因污染的潜在危险?《科学美国人》杂志对分子生物学专家霍尔施先生与梅隆博士的专访,揭示出支持者与反对者对转基因食品截然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教学》2009,(8):75-76
据东方网2009年2月24日《科技日报》消息,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和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异柠檬酸脱氧酶(IDH)的酶是一类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研究人员经过整体基因测序筛选,发现IDH1和IDH2这两个酶的基因突变不仅在恶性胶质脑瘤晚期出现,而且也存在于早期肿瘤,并且癌变组织的每个癌变细胞内都发生了这一基因突变。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IDH1和IDH2基因突变只出现在恶性胶质瘤中,在病人正常组织细胞中则没有,这是该项研究的最关键的发现,因为这有利于实现脑瘤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0.
吴宁 《生物学教学》2010,35(8):70-70
I不定向变异 可遗传变异包括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都是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一个位点上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包括碱基对的增加、缺失和替换。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多个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