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力竭性游泳对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8名男子游泳运动员的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在力竭运动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对其变化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在力竭状态下,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黄体生成素则未见相应蔓化,且睾丸体积显下降。实验表明,血清睾酮水平的下降与黄体生成素的调节无关,而是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功能受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孙岩 《冰雪运动》2011,33(2):16-19
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性结合的冰上项目,优美的形体是影响裁判员评分的重要因素,运动员长期面临控体重的任务。在保障训练效果的前提下,以体重、体脂百分比和生理生化指标监控为基础,科学合理控体重。花样滑冰运动员每日膳食摄入较少,通过科学搭配,保障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的合理摄入,帮助运动员科学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和去脂体重随耐力类型不同而有差异.优秀男子长跑运动员体脂百分比为3至6%,平均数X=4.7%)去脂体重较低.职业橄榄球后卫等队员体脂百分比较低,(平均数X=8.1%)但去脂体重却较高.体脂成分的比例随运动项目耐力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和一般人比较,大多数经过耐力训练的运动员体脂都较低.速滑运动员为全年训练,一年中均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秀中国式摔跤男、女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30名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皮褶厚度法和围度法进行身体成分测试,采用30 s Wingate功率自行车运动进行无氧代谢能力测试.结果:优秀中国式摔跤男、女运动员身体成分特点为低体脂率、高瘦体重与瘦体重/体重;体脂百分比、瘦体重和瘦体重/体重等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体重级别特征;同时,健将运动员肌肉爆发力和速度耐力均优于一级运动员;男、女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与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呈负相关,与疲劳指数呈正相关;体重、瘦体重、瘦体重/体重与最大功率、平均功率呈正相关,与疲劳指数呈负相关.结论:优秀中国式摔跤男、女运动员身体成分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同时中国跤男、女运动员机体的做功和运动能力与体脂百分比、瘦体重、瘦体重/体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年脑力工作者体脂、体重、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名男性中年脑力工作者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试仪进行身体成分、骨密度的定量测量和评价。分别按不同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分组,与测得的骨密度进行对比,探讨体重、体脂百分比、骨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体重的中年脑力工作者的骨密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体脂率高于25%的肥胖者的骨密度明显低于体脂百分比正常者(P<0.05)。结论:骨密度与体重、瘦体重呈正相关,体脂肪超标会使患骨质疏松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投掷     
G824.014.49,HL006 9900768投掷运动员体成分的调查分析[HL,中,A]/吕新颖,吴明华//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97.-449(XG)投掷项目//体成分//调查//体脂//肌肉//肥胖对107名不同项目的3~14年系统训练的、二级以上的男女投掷选手的体成分、训练年限、专项成绩等指标进行调查,并以62名男女普通大学生及日本析“铃木氏体脂%肥胖标准”  相似文献   

7.
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重及判别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4-2005年国家举重集训队(北京)的67名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跟队观察和测试的研究方法,对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多项指标进行监测,力求对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概念、判别依据和判定程序等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主要研究结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超标体重百分比为女子2%~6%,男子3%~7%;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理想体脂百分比为女子12%~18%,男子5%~14%;判断一名举重运动员的体重是否理想,还应注意观察其训练与身体机能状况;举重运动员理想体重的判别依据包括理想的体重变化范围、理想的体脂百分比、良好的训练情况和身体机能状态的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优秀拳击运动员大赛前减控体重及身体成分的变化情况,连续监测7名拳击运动员赛前4周安静空腹状态下的身体成分,结果显示:运动员体重呈平稳逐渐下降的态势,但身体成分中以减掉身体细胞内液为主,以降低脂肪为辅,体脂率在赛前依然偏高。提示运动员在赛前基本达到或接近参赛体重,但体脂率依然处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国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营养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备战第19届冬奥会的8名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了三次膳食营养调查和体脂成分到定,结果表明膳食改进前,运动员膳食中存在不合理现象,通过采取积极的营养干预措施,运动员学会了科学地选择食物,膳食改进后(第3次营养调查),运动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减少,三大热能营养素的比例达到推荐值要求,运动员膳食结构趋于合理化。同时,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测定数值也下降,合理改善营养不会造成体脂增加。膳食改进后,运动员仍有部分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量达不到推荐值要求,须通过口服营养品补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2周有氧训练对肥胖妇女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及它们与体成分和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对15名肥胖妇女(年龄为38.3±5.6岁,BMI为28.36±1.73)进行12周有氧训练干预,并于实验前测试体成分、血脂、瘦素和脂联素等指标.结果:12周有氧训练后,受试者的体重、BMI、体脂百分比、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血清瘦素水平有了显著性的下降;血清脂联素水平有了显著性的上升.血清瘦素的变化量与体脂百分比的变化量相关.血清脂联素的变化量与体重的变化量相关.结论:12周有氧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肥胖妇女的体成分和血脂水平;促进了血清瘦素和脂联素的良性变化;血清瘦素和脂联素的变化与体重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体育与科学》2017,(3):21-26
身体的历史无疑经历了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人类伊始,当然要以身体为本。而自奴隶社会起,奴隶的身体就异化为牛马不如的工具。从此,身体便开始受到至上性精神的控制。直到19世纪倍受凌辱的身体才开始觉醒,逐渐将"解构主体、解放身体、以身体为准绳、进到生命之心"的呐喊变成令人惊异的思想和行动。今天,伴随人类身体观念的巨大转变,已在全世界掀起呵护和提升身体地位的热潮,使愈来愈多的人既激烈反对伤害身体的战争和各类暴力,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投身体育事业,仰慕体育英雄,践行体育人生,并将美化身体、美化心灵、美化人格升达为体育之魂,掀开用身体之美来撰写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身体教育过程的结构、任务以及我国身体教育过程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健身气功运动导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文章简介了新编创的四种健身气功的内容与特点。对“导引”的产生和早期养生理论的形成做了历史性考证。健身气功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表现为:在心理上可调节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在生理上可提高人的防病抗病能力、防老抗衰,在思想上符合中医养生的哲学思想,是中老年人强身健体的好方法。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举重运动员赛前体重控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琦望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6):725-726,724
举重比赛是按运动员体重级别进行的,如何科学有效的控制运动员赛前体重,同时,又不影响运动员成绩的发挥,是举重界一直关心的问题。因此,提出合理的赛前快速减体重的方法为运动员的成绩能更稳定的发挥,教练员在赛前及时了解,掌握运动员降体重后对体能的影响提出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中西身体观的视角,阐释中西方"民本/邦本"观念下道德建构的不同历程。身体教育是道德建构的逻辑起点,中西方的道德建构殊途同归,都是通过有意识的身体活动解决生存问题,是对身体不断追问的过程。中西方"民本"与"邦本"的不同思想,与特定身体活动交融在一起,完成个人道德建构的历程。身体从个体空间走向公共空间就是走向"共在"的社会,并被感知和接受,"共在"使身体成为维系社会公德的纽带。身体在"权力"规训下承担服务政治共同体的责任,建构起代表整个国家的道德与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进化论中,美的本质是强盛的生命力,只要是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体征都是美的。以进化论美学为视角探讨运动美和身体美的表现形式和本质特征,引导人们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期发挥体育美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往想健康长寿的秘方,为了追求长寿而不断地探索。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健身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由传统的为追求长寿而向更深层次发展,更多地是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就此,从生命科学角度讨论人们健身的理念,提出生物、心理、健身三位一体的理论并对其加以探究,指出只有充分发挥三者相融的健身理念;才能达到最佳健身效果和满足人们的身心方面良好需求。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全新的专业 ,在其建设与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如姓体还是姓医问题 ,处方权问题 ,就业分配问题等 ,部分人对此感到困惑或认识有误 ;教材编写与师资培养也与本专业的发展极不协调 ,严重妨碍了本专业的发展。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