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文献、观察比赛录像和统计等方法,对37、38和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及28届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决赛前八名的技巧翻腾动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前的三届比赛,D组及以上难度单个翻腾动作总数没变,SE组数量有所增加,39届世锦赛D组及以上难度增加了近三分之一,E组及以上难度占了72.4%;空翻类型仍以向后为主,但比例趋向减少,向前类型比例的增加是前空翻二周数量增多所致;具有连接加分的技巧串类型不断增多,0.2加分技巧串比例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第39届和40届世锦赛女子自由体操决赛比赛动作进行统计分析,阐述了新规则下世界女子自由体操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女子自由体操空翻类动作的使用将集中于E组难度动作,以后空翻两周为主,后空翻转体540°或900°接向前的空翻串成为成套动作加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空翻串动作使用数量将会继续增加,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动作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3.
以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奥运周期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套动作的难度平均为6.2分,其中技巧与舞蹈动作的比例接近为2.5∶1;每套动作平均包括4个(串)高难度技巧动作,继续发展难度空间较小;动作类型仍以后空翻为主体,前空翻类型增加较快,已占到总数的1/4;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重点是提高前空翻类型和技巧串动作的控制力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周期女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和两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女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做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D组以上技巧动作的难度变化不大,动作类型仍以后空翻为主,但难度价值更高的前空翻2周迅速增加;动作连接仍以直体后空翻转体900°为主,而团身前空翻2周也明显增多,两者的连接将会进一步加难;完成动作质量有显著提高,只有把技巧和体操动作完美结合的运动员才有希望获得奖牌。  相似文献   

5.
王晓明技术全面,动作规格、稳健,以自由体操、单杠动作优美、技巧水平高著称体坛。十一岁时,他就能完成后空翻两周、直体后空翻720°等难度较大的动作。十六岁时,他参加全国成年比赛,自由体操以折体旋开始,中间串前空翻接后空翻转体  相似文献   

6.
腱子团身后空翻是男、女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项目的基础动作之一,是高难度后空翻动作的基础。目前后空翻动作在男子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中已经发展到了后团二周转体720度和后团三周的高难动作。由于争夺冠军的需要,人们更重视对高难动作的分析研究,这是很自然的。然而高难动作是奠基于基础动作之上,对基础动作进行研究,一可为高难动作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研究少年运动员这一基础动  相似文献   

7.
踺子团身后空翻是男、女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项目的基础动作之一,是高难度后空翻动作的基础。目前后空翻动作在男子自由体操和技巧跳跃中已经发展到了后团身二周转体720度和后团身三周的高难动作。由于争夺冠军的需要,人们更重视对高难动作的分析研究,这是很自然的。然而高难动作奠基于基础动作之上,对基础动作进行研究,一可为高难动作的发展提供基础理论,研究少年运动员这一基础动作,对改进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二可为研究高难动作提供指标和方法。近年来在体操运动中,器械体操和支撑跳跃的科研工作开  相似文献   

8.
运用专家访谈法、录像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第41届伦敦世锦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的前八名优秀选手完成的自由体操成套动作难度、编排、连接方式等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今后男子自由体操整套动作难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技巧动作的难度上;单空翻技巧动作的使用有所增加,技巧串以D+C和C+D的2连接成为当今自由体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采用5-6个技巧串,其中使用E组以上单空翻技巧动作或者2连接技巧串为开场动作,以非技巧动作前后填充1-2个2连接的技巧串以及1-2个D组或E组的单空翻技巧串为中间部分及采用至少是D组的单空翻技巧动作为结束动作是当今男子自由体操编排的主要趋势;动作完成的质量有所下降,但是稳定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男女自由体操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更加技巧化。后空翻两周或空翻转体720°已很平常,后空翻两周转体360°(旋)已被越来越多的体操运动员所掌握(女子不多),过去只有技巧运动员才会做的直体后空翻两周,现在已用于体操比赛中(我国运动员李月久在1978年上海国际体操友好邀请赛中成功的完成这一动作并取得自由体操比赛第一名)。可以预见,加难跟斗串中空翻动作的难度将是世界自由体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训练实践表明,提高空翻动作的难度,必须提高空翻时重心上升的高度以及翻转角速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为完成各种类型的空翻动  相似文献   

10.
从第39、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男子自由体操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归纳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参加第39、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决赛的15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编排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比.研究发现:采用难度相对低的、至少"2连接"以上的动作串已成为当今自由体操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使用"E组以上"难度的单个技巧动作或具有连接价值的技巧串为"开场动作"、采用至少有2个"2连接"或者"3连接"的技巧串、1个c组的非技巧动作和1个至少C组的单个技巧动作为"中间动作"及采用至少D组以上的单个技巧动作为"结束动作"是目前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第39届世锦赛8名自由体操优秀选手完成的成套A分动作难度、编排连接方式及完成等情况的统计、对比,发现:使用"E组以上"更高难度的空翻,及发展和运用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技巧空翻串",并采用稳定性较高的"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及连接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动作技术发展的新趋向。而在满足规则对舞蹈类动作要求的前提下,以相对较多的高难度技巧空翻,结合C组难度的舞蹈类跳步或加转体等动作,来配置10个最高难度的动作获取更高的A分价值,将是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类型选择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98蹦床世界杯赛女子规定动作编排规律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观看录像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女子蹦床规定动作的难度、动作类型造反进行了分析,寻找编排规律与特点。即在编排成套动作时只要符合规定的要求,难度无需太高;高个动作选择应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动作难度值低些、易完成的动作;只在成套中动作不重复,向后动作的选择可略多于向前动作,且能选择不转体尽量不用转体完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运动生理学中的诱导现象和技能迁移原理,总结、提炼出太极拳练习中常见动作的圆运动规律;设计了适宜太极拳初学者采用的圆运动诱导性练习。此练习方法简明、实用,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依据国际舞龙舞狮竞赛规则裁判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二、三届大学生舞龙舞狮锦标赛舞龙自选套路难度动作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第三届比赛的舞龙自选套路水平较往届高。三届比赛各组别的舞龙自选套路的难度分值存在着差异,A、B、C级难度动作的分布特点及各类动作比重发生变化。应加强舞龙舞狮在高校中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舞龙舞狮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体育动作量化分析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雪兰 《体育科学》2000,20(3):85-87
介绍了体育动作量化分析智能系统的设计技术和实现方法,提出了人体层次模型和动作特征表示方法,作者还说明了用于体育动作模式识别的匹配隶属函数、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录像观察、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新规则下女子自由体操发展趋势,揭示女子自由体操动作的演进规律,并以此为导向和依据,结合对程菲少年训练的案例分析和我国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分析,确立了新规则下我国10~11岁少年女体操运动员自由体操主要基本难度动作系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十运会女子自由体操决赛8位选手完成的成套动作难度、编排及连接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难度、高质量、多变化、重优美”是世界女子自由体操技术的发展方向;中外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难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动作类型的选用与组合方式上有显著性差异;提高整套动作成绩的关键是提高连接动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运用摄影测量法和Novel Pedar-X足底压力测试系统采集了16名太极拳练习者在太极拳运动和正常步行中足底压力和运动影像信息,并对两种运动方式的单脚支撑姿势持续时间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与正常步行相比,在太极拳运动中单脚支撑姿势总的持续时间所占比例(标准化值)较少(P<0.05);单次单脚支撑姿势平均持续时间较长(P<0.01);认为太极拳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单脚平衡能力。另外还发现太极拳运动和正常步行中地面反作用力都在不断变化;太极拳运动中地面反作用力小于其正常步行值。  相似文献   

19.
不同运动方式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对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较为普遍,本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分别从力竭运动、耐力训练、无氧运动三种不同运方方式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