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四齿铜(Ⅱ)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与硝酸镧(Ⅲ)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3d-4f异金属席夫碱配合物(CuSaltn)2Ln(H2O)(NO3)3(Ln=镧(1),铈(2),镨(3),钕(4),钐(5)),其中Saltn为1,3-丙二胺缩双水杨醛席夫碱配体。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热失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分析表征。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钐(Ⅲ)离子与两个双齿铜配合物、两个双齿硝酸盐离子和一个水分子形成九配位构型。形成三核铜(Ⅱ)-稀土(Ⅲ)配合物后,配合物的荧光显著降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为其他类似的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且会被应用于荧光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硝酸铜晶体Cu(NO32·3H3O2和硝酸铜溶液都是深蓝色的,可是Cu与浓HNO3反应后的Cu(NO32溶液却明显的呈绿色。按通常的解释,是因为反应生成的红棕色的NO2溶解在蓝色的Cu(NO32溶液中引起的。这种解释原本是至理入微的,是已经完全解决了的简单问题。最近有实验者撰文指出Cu(NO32溶液显绿色的原  相似文献   

3.
淋洗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途径。利用土柱模拟淋洗试验,通过设置3个浓度(0,0.2%、0.4%)和3种钙盐(CaCl2、Ca(NO3)2、Ca(Ac)2),研究添加钙盐对重金属Cd、Zn、Cu复合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效果,筛选合适的钙盐来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试验结果表明,对Cd淋出影响表现为同一浓度的钙盐淋洗效果依次为:CaCl2>Ca(NO3)2>Ca(Ac)2。0.2%CaCl2淋洗效果优于0.4%CaCl2,淋洗率分别是对照的2.79和2.2倍。对Zn和Cu而言,当钙盐浓度为0.2%时,淋出效果表现为:CaCl2>Ca(NO3)2>Ca(Ac)2,而浓度为0.4%时,则是Ca(NO3)2>CaCl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氧化铋基材料进行掺杂改性研究,考查其电化学性能,探寻其用作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使用硝酸盐燃烧法制备了Ho-Nd和Ho-Sm共掺杂的氧化铋基电解质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物相结构的分析;用交流阻抗谱测试样品在400℃到800℃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掺杂后的产物包含四方相、立方相和棱面体结构;样品的电导率随着总掺杂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所有样品中,(HoO1.5)0.05(NdO1.5)0.05(BiO1.5)0.9的电导率在700℃有最高的电导率,达到13.76×10-2 S cm-1。结论: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合成的产物可以成为一种有潜力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解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3,5-二氯水杨醛与4-氨基安替比林,通过缩合反应,合成3,5-二氯水杨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希夫碱配体(HL),配体与CuCl2·2H2O、Zn(Ac)2 ·2H2O,利用溶剂热反应合成两个新型的希夫碱配合物[CuL2](配合物1)和[ZnL2](配合物2)。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热重分析、PXRD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体(HL)、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分子结构,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体(HL)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配合物1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配合物2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1是四配位的四方形结构,配合物2是扭曲的六配位的八面体结构。MTT法检测了配体(HL)及配合物对3种人体肿瘤细胞株(MDA-MB-231、CNE-2Z、A-549)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配合物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比配体好,配合物1对MDA-MB-231细胞和C...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白光照明的显色性,利用稀土离子Ce3+、Tb3+和Eu3+设计KY(CO3)2基的白光照明材料。实验中,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Ce3+、Tb3+和Eu3+掺杂KY(CO3)2后的物相结构;利用荧光光谱仪分析发光材料的光谱特性,计算相应光谱的色度坐标。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KY(CO3)2:Ce3+、KY(CO3)2:Tb3+和KY(CO3)2:Eu3+3种发光材料均为单斜结构的纯相样品;在275 nm紫外光的激发下,3种样品分别发射出蓝紫色、绿色和红色3种不同颜色的光线。通过优化三基色的成分比例,得到色度坐标为(0.37,0.34)的高质量白光,实现光色可调的白光荧光粉的设...  相似文献   

7.
由实验时一次药品浓度错误而想到用Fe(OH)3溶于NaOH的问题来解释为什么在诸多Fe(OH)2制备实验改进中使用高浓度或固体NaOH会出现白色沉淀更明显的现象,并通过实验证明,高浓度的NaOH对Fe(OH)3有溶解作用,有利于Fe(OH)2的白色呈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NO2与H2O反应并无NO生成”这一异常现象进行探究,发现通常利用NO2与H2O反应制备HNO3的过程是分步进行的,NO2与H2O反应先生成HNO3和HNO2;HNO2不稳定,随后分解生成NO和HNO3。  相似文献   

9.
酯化反应是高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但是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存在危险性高、副产物多、环境污染性强等缺点,将常见、便宜、低毒性、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Al2(SO4)3·18H2O作为催化剂,利用无水乙醇和冰醋酸合成乙酸乙酯,反应结束后,Al2(SO4)3·18H2O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回收利用,适合应用于中学课堂实验中。  相似文献   

10.
<正>氢氧化铁制备中出现的灰绿色物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一线教师。笔者对比分析了相关的文献,并进行了整理筛选发现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观点:观点1:是Fe(OH)2吸附溶液中多余的Fe2+后形成的[1]。观点2:是Fe(OH)2、Fe(OH)3和Fe3O4的混合物[2]。观点3: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观点4:是Fe(OH)2的水合物[3]。  相似文献   

11.
采用柠檬酸-硝酸盐燃烧法合成了Yb3+、Gd3+双掺杂CeO2电解质材料,并添加4%CuO作为烧结助剂同时制备了Yb0.1Gd0.1Ce0.8O2-α-4%CuO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Yb0.1Gd0.1Ce0.8O2-α和Yb0.1Gd0.1Ce0.8O2-α-4%CuO的结构和形貌。Yb0.1Gd0.1Ce0.8O2-α和Yb0.1Gd0.1Ce0.8O2-α-4%CuO在750℃电导率分别达到1.3×10-2S·cm  相似文献   

12.
通过简单的固相反应和液相剥离方法制备铌酸钙(Ca2Nb3O10)纳米片,Ca2Nb3O10纳米片再利用简单的抽滤方法集成到滤膜孔中.该滤膜和Ca2Nb3O10纳米片一体化紫外探测器除了表现出高响应率、大探测率和快响应速度之外,还表现出良好的柔韧性.这项工作为实现基于滤膜和二维材料的高性能柔性光电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常温预还原-热处理法制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钠”综合性研究实验,探究了原料种类和热处理温度对Na3V2(PO4)3/C的物相、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NH4VO3中的V5+更易被草酸常温还原,机械活化后所得前驱体为无定形结构,由该前驱体热处理制备的Na3V2(PO4)3/C结晶度更高,且电化学性能更优。通过优化合成温度,发现在700℃下合成的Na3V2(PO4)3/C具有最高的比容量、最优的倍率性能和最佳的循环性能。在实验中,学生通过材料制备、结构及形貌表征、电池制作与电化学性能分析等环节,能够达到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激发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结合锂的需求导向和科学研究热点,设计了基于工艺矿物学分析的黏土型锂矿提锂实验。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XRD、BPMA、SEM-EDS等分析测试及特性表征手段对贵州某黏土型锂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采用(NH4)2SO4焙烧—酸浸提锂工艺,利用正交实验研究焙砂的制备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浸出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颗粒粒度<45μm、(NH4)2SO4用量50%(质量分数)、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110 min、4%(质量分数) H2SO4作浸出剂、液固比4∶1、浸出时间100 min条件下,锂的浸出率达到90.19%,实现了锂的高效提取。该实验研究为此类黏土型锂矿资源高效提锂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2-甲基吡嗪-5-羧酸铜单核配合物为配合物配体,合成了一个Cu-Er异核配合物Cu(2-mpac)2Er2(NO36(H2O)8·6H2O(1)(2-mpac:2-甲基吡嗪-5-羧酸),并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单晶X-射线衍射仪对配合物(1)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质表征。晶体学数据: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35 10(10)nm,b=1.006 62(14)nm,c=1.240 14(15)nm,α=111.662(3)°,β=99.057(2)°,γ=100.472(2)°,V=92.35(2)nm,Z=1,μ=5.209 mm-1,F(000)=633,S=1.070,最终偏离因子为[I>2σ(I)]R1=0.058 5,w R2=0.163 2,对于全部数据R1=0.067 8,w R2=0.175 4。  相似文献   

16.
超图分解在信息技术中有重要应用,λK((3))v的P((3))4-分解是最基本的3-一致超图路分解。应用3-设计的方法,通过直接构造,研究λK((3))v存在P((3))4-分解的构造和存在性,得到λK((3))v存在P((3))4-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λv(v-1)(v-2)≡0(mod 1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Ti-22Al-25Nb合金设计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路线,分别得到β/B2相和O相的两相合金及β/B2相、α2相和O相的三相合金;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维氏显微硬度计,研究合金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演变、物相、相含量及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降低,由β/B2相和O相两相组成的Ti-22Al-25Nb合金中,O相和β/B2相的晶粒尺寸都逐渐增大;O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而β/B2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合金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加。随着热处理温度的降低,由β/B2相、α2相和O相三相组成的Ti-22Al-25Nb合金中,α2相和O相的晶粒尺寸都逐渐增大,而β/B2相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α2相和O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而β/B2相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少;合金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加。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Ti-22Al-25Nb合金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1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大纲版)采用省份最多,影响最广泛.我们在研究化学试题时,发现"试题和标准答案"有几处值得商榷,现提出来供参考.一、试题缺少信息,知识涉嫌"超纲"例1(2011年全国理综卷)某含铬(Cr2O72-)废水用含硫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 FeO·Fey·Crx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  相似文献   

19.
以乳酸锂兼做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锂离子电池Li3V2(PO4)3/C复合正极材料.研究一次球磨混合原料和原料预分解后的二次球磨处理对复合材料晶体结构、颗粒尺寸、颗粒分散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一次球磨,经过二次球磨处理制备的Li3V2(PO4)3/C复合材料具有更小的颗粒尺寸和更高的颗粒分散性,...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高一化学硝酸的知识时,经常遇到下面这道题.题目:38.4mg铜跟适量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 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忽视NO2与N2O4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