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师友》2021,(4):29-3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从学生心理、环境影响、教师管理三个方面解释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及马太效应对自我认知、自我提升、教师教学管理方面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罗森塔尔效应理论研究,给予每个学生美好的期待,在实践中巧用分组,"传帮带"共进、科学评价,增加师生情感交流、因材施教的措施,尝试消除或削弱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搭建良性武术分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师形象的认同程度依次为"能力"、"师德"、"示范"、"学识"和"体魄";年级和性别在"能力"与"师德"因素上主效应显著,而交互作用不显著;学历在"能力"因素上主效应显著,其他因素主效应和交互作用不存在差异显著,在"能力"因素上,男生的分数显著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高年级学生,本科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专科学生;在"师德"因素上,女生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高年级学生的分数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其他因素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和高校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后发现,多数学生运用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较强,而运用基本教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能力偏低,教学综合能力不足,这与高校缺少一个系统的教学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课程综合性不强、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和教学实践不足等有关.为此,提出了将体育学科和教育学科的课程立体交叉;开设体育教法综合实践课程;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教育实习3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全程、分段、多次的教学能力培养和实践以及采用"档案袋"式系统与分段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教学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5,(9):808-810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到广大教师普遍认可。但从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价值观目标的实施状况并不理想。要促进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首先体育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师德培养,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创造良好教学氛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学生价值构建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校竞技体育的"马太效应"现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校竞技体育在高校地域分布、高校层次、运动成绩等方面表现出"马太效应"现象;它具有改革先锋、榜样引领、优势累积等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相关的负面影响。建议:对此现象要采取辩证的认识,发挥其积极性克服其消极性,促使高校竞技体育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为我国教育和体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体育文摘     
<正> 体育教学中的感应效应和马太效应 (作者:蔡宝忠等) 感应效应感应效应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着相互感应的力量。人际感应可以产生正向拉力作用和逆向拉力作用两种结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利用正向拉力作用,减少或避免逆向拉力作用的产生,要善于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气氛,有意识地树立正气、压抑邪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正向作用。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在区别对待的前提下,所产生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分离现象。在男女合  相似文献   

7.
采用复杂系统研究方法,阐述体育教学系统呈现非线性、多样性、多层性、动态性、自组织性、开放性等特征。研究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下一级目标的简单叠加,体育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程,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和"以生为本"的关系,体育教学应突出评价的多样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重业务要求轻师德培养,对师德培养和师德考核流于形式等现象。如何建立和完善新时期高校师德评价体系,是我们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本文针对目前出现的诸多问题,借鉴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了兼顾统一性和地方性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建设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师德评价体系,为今后开展师德评价及奖惩工作,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优化太极拳课程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有目的、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行弹性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太极拳运动潜能和创新思维,在有效框架内培养学生的太极拳竞技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达到学生"道技并重,德艺双修"。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态度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而学习态度的评价则是体育教学评价的一个难点。"等级记优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体现了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突出了评价过程的发展性,评价结果的教育性、激励性和健康性,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是教师不可逾越的师德红线,如何科学、合理、准确地把控"体罚"、"惩戒"与"奖励"三者的度,是科学设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一名体育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一、厘清"体罚"、"惩戒"与"奖励"的行为与概念"体罚"是无目的、恶意地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伍书春 《体育师友》2011,34(4):43-43
1威信要高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很多,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首先一点就是教师的威信很重要,同样的方法威信高的教师用起来效果就非常明显。威信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一点一滴形成的,我觉得作为体育教师要想树立威信最起码要能具备三点,即有很高的师德、很好的运动技能、很巧的教学手段。2站位要好  相似文献   

13.
合理运用好学生互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稿指出:在体育课教学中经常采用评价的方法对体育教学有很大帮助,一般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两类。在教学运用中,我们大多只注重教师评价而忽视了学生互评的优势。毫无疑问,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同时还要运用好,笔者以为在运用的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一、明确目的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态度,不能将“学生互评”演变成学生互相取笑、互相嘲弄的借口。采用“学生互评”时,要讲明这种方式的目的性,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到“学生互评”中来,使学生主动评价、乐于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评价体系及学生体育需求等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课程以普修课和专项选修课为主,与学生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内容学生基本都喜欢,但男女生体育兴趣存在差异;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以兴趣和体能为主,学生还希望能按自然班、按健康状况分班教学;学生对评价内容和方法比较认可,并希望增加学习过程、进步幅度等评价内容。提出中外合作办学体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四段式"特色课程模式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对21世纪学校体育提出的崭新课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将是未来辽宁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笔者建立了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体系评价了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排球专项班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方法简单易行,结果真实可靠。初测显示,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尚需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多种措施,加大培养科研能力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社会学的"马太效应"理论,针对我国奥运项目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奥运项目中"马太效应"的利与弊,就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及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教学实验法,建立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篮球教学技能微格教学程序、教学反馈与评价方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篮球的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控制技能的评价。结果表明,两班学生篮球教学技能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多元智能评价就是将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运用到教学评价中的理论结果。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职体育教学中多元智能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来构建体育教学多元智能评价体系,旨在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评价的准确性,由此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完善高职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教育教学中整理的一些否定性评价方法,将肯定和否定性评价相结合,发挥出最大的教育效果。在作否定性评价时,应注意学生身心的发展,运用评价语言的尺度、有趣幽默的语言以及肯定性与否定性评价相结合等方法。而在否定性评价后,应给予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寻找闪光点,淡化错误面,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等方法,有利于学生受挫能力的提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考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即:内容的多元、方法的多样、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多元等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多元评价方式。它关系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双边"效益,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和持续发展性。那么如何使学生学期体育学习评价的多元化,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单元学习评价、课内外体育锻炼评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和学期体育学习终结评价进行有效结合,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体育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